首頁>Club>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吃知了的人越來越多,知了越來越少啦。

7
回覆列表
  • 1 # 牛歡喜

    我第一次接觸知了猴是去山東出差的時候,晚上找了一個街頭小店吃飯,就問了服務員當地的特色是什麼,服務員告訴我有煎餅卷大蔥和知了猴,這兩個都很好吃,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油炸知了猴,配上椒鹽吃,那真的回味無窮,那是我第一次吃知了猴,吃完就上癮了。

    回北京以後,找不到任何飯店能賣這個,非常遺憾。後來看到朋友的朋友圈裡弄到了這個在售賣,2塊一隻,畢竟都是好朋友,他留了一部分售賣,自己留了一些準備吃,那個晚上我就去他家裡吃了,大概炸了50只左右,雖然螃蟹大蝦也是下酒菜,但在我心中這份知了猴是絕對的硬菜。

    知了猴越來越少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1、成長週期長,平均三年才會出土一批,也正是因為週期緩慢,所以人工飼養的不多,入不敷出;

    2、成長環境被破壞;

    3、吃的人太多了,供不應求。

  • 2 # 哥等的不是紅燈A

    知了沒感覺少啊,知了從落仔基本上在兩三年才出土,或許會有一年感覺少一點,再過一兩年又會多起來,如此迴圈,我們村楊樹多,小樹林多,知了猴也多,從太陽下山找到八點多基本能找兩百個左右,第二天早上就去賣掉,去年五毛一個,蛻皮的留著都吃不完,小時候小夥伴們都拿著小鋤頭去樹林裡刨地,整個夏天把樹林能翻好幾遍,翻幾遍也還有,現在沒人去翻地了,你說你感覺少了要不你們那樹少,不成林,或者才三四年的樹,樹年歲小蟬就很少去下仔,知了猴現在都知道好吃,甚至都有養殖的了,只有夏天的時候才能吃到,基本上供不應求,最後說說我最喜歡的吃法:知了猴剁碎,不是很碎的,幾個辣椒,加倆雞蛋,又辣又香

  • 3 # 使用者一溪雲

    為啥現在知了猴越來越少?這得從知了猴的習性和生存環境兩方面來講,與人為捕捉知了猴的關係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4 # 自娛自樂中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知了猴是一道非常難得的天賜美食,我們小時候,知了猴特別多,一個晚上差不多要抓個一兩百,都不覺得它是什麼名貴的東西。現在知了猴價格差不多五毛到八毛一個,這和以前相比價格確實水漲船高,以前交通閉塞而且網路也沒有那麼發達,只有少數地方知道這個東西可以吃,城市人自然沒有渠道來品嚐。所以當地的知了猴氾濫也不會想到往外運輸,那時候還是很多的。為什麼說現在越來越少了?

    第一舉個例子給大夥聽聽,我們家靠近山東,最近十年很多人五月份大概就開始成群結隊的扛著鐵鍬鋤頭到山東地區去挖這個知了猴,也就是說,也許他們還在土裡沒有長的特別成熟的時候就已經被人挖出來了,漸漸的肯定是能出來的是少數,數量極具下降,所以我們看到的已經是很少一部分了。這個完全可以作為越來越少的理由。

  • 5 # 浮來柳青

    知了猴越來越少,價格也是越來越高,在我們日照一帶,知了猴按個賣的話,大約一元錢一個,確實價格不菲。

    知了猴為什麼會越來越少呢?就是因為現今喜歡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每當知了猴出現的時節,很多人到樹林裡找知了猴,甚至有人說“找知了猴的人比知了猴還多",可以說並不誇張。

  • 6 # 張力山

    知了猴,一直是農村夏日的美食。以前農村遍地是樹木,夏日蟬的鳴叫,炒得人不能安心午睡。夏夜揀食知了猴,夏日和麵筋粘知了的場景歷歷在目,吃的人一直很多,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呢?

    蟬靠著吸食樹木汁液生存,村子裡邊適合蟬棲落的梧桐,白楊,香椿等樹木不多見了。為數不多的風景樹,比較矮,蟬容易被捕捉而很少落下。

    圍村的路上,栽的樹林中,成了蟬的棲息地。這些年城鎮夜生活的豐富,燒烤食品倍受追捧。烤金蟬特別受歡迎,羽毛脫殼的也很暢銷,價格便宜很多。剛從土裡鑽出來的蟬幾年前就一塊錢一隻了。有些人乾脆在傍晚時到林子邊收購村民揀的金蟬。

    今年的金蟬數量少很多。白天的蟬鳴聲也很少聽到。每次傍晚下班,都能看到林子裡閃爍的手電筒,一波又一波。大家都笑談,揀知了猴的比知了猴還多。

    因為農藥的使用,象蝗蟲,野蜂,包括螞蟻數量都減少很多。但蟬的棲息地在樹林下,被農藥侵襲的機會很小。羽化後飛在枝頭,普通花生,玉米噴藥也很難傷害到它們。也許就是因為揀知了猴的太多,能夠羽化,然後配對產卵的蟬太少了吧。

    所以,這些年,金蟬養殖的,也都有不錯的收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冠歷史中有哪些不可思議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