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沮授雖然因勸阻袁紹出兵擊曹而受到打擊,但騎都尉崔琰亦向袁紹提出休兵的建議。(但袁紹還是不聽,還能不敗?)他說:“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宇。”袁紹仍不接受。 袁紹在其大軍進入黎陽後,就派其大將顏良攻擊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今河南滑縣東)。

    沮授對袁紹派顏良攻白馬錶示反對,說:“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⑦袁紹不聽。同年四月,曹操率軍北救劉延。謀士荀攸對曹操說:“今兵少不敵,必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今屬河南),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擒)也。”曹操按計而行。

    袁紹聽說曹軍要渡河,就分兵向西接應,曹操乃率軍直趨白馬,在距白馬不到十里時,顏良才惶恐應戰。曹操遂派張遼、關羽為先鋒出擊。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而還。袁軍潰敗,遂解白馬之圍,曹軍大勝而歸。袁紹欲渡河追擊。沮授對袁紹說,現在應讓大軍留駐延津,分一部分進駐官渡,如果戰勝,再來迎接大軍,如果失利,還可退回。袁紹不聽。沮授在渡河時,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遂向袁紹請求辭職,袁紹不許,但暗中懷恨,並將沮授所屬軍隊,劃歸郭圖統領。(這怎麼都不聽,還能不敗?)

  • 2 # 朝文社老張

    首先就得糾正一個被三國小說騙很久的錯誤:官渡之戰,曹操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如果要是籠統看史料,這事似乎是不成問題的。“以少勝多”的說法,雖是《三國演義》小說裡大肆渲染,倒也是在《三國志》上有明確記載:“時公(曹操)兵不滿萬”。也就是說,面對袁紹十萬大軍壓境,曹操打這場決定北方命運和天下走向的戰役,竟然只動用了不到萬人的兵力?

    對這個說法,其實後來給《三國志》做注的南北朝史學家裴松之,就表示過嚴重懷疑。以裴松之的看法,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前,擁兵就有不下十萬之眾,哪裡有隻動用不到萬人打這一戰的道理?

    而要給曹操仔細算算戰前的局面,就知道這“兵不滿萬”的說法,漏洞有多大!

    首先一條,就是當時曹操,可以調動的機動兵力到底有多少?梳理一下曹操的奮鬥歷史就知道,曹操當年陳留起兵時,兵力有五千左右,之後歷經南征北戰,擊破青州黃巾軍時,招降的部隊就有三十萬之多。後來又陸續擊破汝南等黃巾軍殘部,也基本是打下一處就瘋狂擴充。可以說,這個時候他可呼叫的機動兵力,已經達到了十萬人的規模,待到官渡之戰開打前,以曹操此時的財力人口,發動一場十萬人的大戰更無問題。

    而更直接見證曹操兵力的,更是官渡之戰開打後,曹操軍隊採取的戰術。如果曹操的兵力真如《三國志》裡所說,只有可憐的不到萬人。那麼曹操最應該採取的戰略,就是收縮防禦。但事實上呢?199年8月曹操進軍到黎陽時,整個曹軍擺開的卻是一個弧形陣線:衛種曹仁臧霸等戰將,沿著河內邵犬青州列陣,好像鉗子一樣頂住袁紹。九月時曹操又在官渡駐兵。這樣一個環形的縱深防禦陣型,區區一萬兵馬,那是絕對不夠用的。

    公元200年二月,震驚天下的官渡之戰正式打響,接下來歷時八個月的苦戰裡,曹操與袁紹反覆展開爭奪,雙方互有殺傷,而且幾乎都是在兵力相等的情況下展開對抗。以曹操的陣型與雙方硬碰硬的打法來說,倘若曹操真如《三國演義》裡那樣兵少,那麼袁紹要麼早擊破了這個最需要分兵駐防的環形防線,要麼早就把曹操死死困住。但事實說,雙方招數用盡,卻一度只能拉鋸。也恰說明彼此兵力相差不大。

    而同樣是說曹操兵少的《三國志》裡,在給大臣鍾繇立傳時,卻暴露了曹操兵力的真實情況。當時鍾繇為曹操送來了兩千匹戰馬。以三國時代的兵種對比說,戰馬與部隊人數的對比,通常在一比四十左右。這也恰恰說明,曹操這時的部隊,總數在八萬以上。何況,兩千匹戰馬這麼大的目標,由鍾繇從關中運送到曹操前線,如果曹操只有一萬人,那兵力十倍優勢的袁紹,劫戰馬那是必須的。沒有劫,也恰說明曹操的兵力程度。

    綜合上面各個條件說,曹操在官渡之戰裡動用的兵力,至少是在八萬人以上,與強敵袁紹的實力對比,至少是半斤八兩。

    而這一條,也正是曹操真正的勝因,以袁紹與曹操的軍事能力差距說,如果在兵力大致相等的情況下,那麼曹操的指揮佈局能力,就可以得到從容的發揮。即使沒有許攸投降,沒有曹操依靠許攸的情報對袁紹烏巢糧倉的打擊,以當時曹操兵精糧足的狀況說,這場戰役袁紹也很難笑到最後。他的戰敗,不是小說裡的偶然,卻是歷史的必然!

  • 3 # 第一軍情

    官渡之戰是中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至今為止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值得我們去反思,為什麼袁紹傭兵10萬之多還會輸給曹操的2萬軍隊呢?戰爭的博弈不僅是兵與兵的博弈,更多的還是將與將的博弈,中國又句話叫“兵慫慫一個,將聳聳一窩”。

    那麼結合歷史分析,從性格特點來看:袁紹驕縱自負、生性多疑、不民主、遇事不果斷;曹操:好弄權術、才幹過人、狡猾等。這兩個層次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用人特點,曹操唯才是舉,袁紹恰恰相反,任人唯親,用人不民主,導致政治黑暗。

    從政治層面來看:曹操是一個賞罰分明、上下齊心,軍隊作戰能力基本是“以一抵十”,精兵強將,並且曹操那時候非常注重後方穩定,大修水利,發展農業,使流民又穩定的生活,有利於經濟穩定和恢復,這也為打敗袁紹奠定了基礎。

  • 4 # 郭郎才俊秀名振八方城

    個人認為,兩個團體對抗勝負如何,有三點可以比較。

    一 戰略思想。先說曹操集團!曹操一開始是想要退卻的,是荀彧逼著曹操下決斷的。荀彧說:“當下敵強我弱之際,如眀公退卻,勢必被袁紹分而圍之,惑而亂之”。曹操聽到後,沒有半點疑慮,直接宣佈開戰。

    在《三國志》中,曹操知人善用,寬仁嚴己,當斷則斷。

    再說袁紹,有一次,他竟然因為自己的兒子生病了,不聽許攸計策,並對對曹操出兵之事猶豫不決。許攸見此怒罵袁紹,而袁紹非但不聽,還派人杖打許攸。多謀而寡斷,戰時打將,為兵家大忌。

    曹操則不然,他是個貪才好色之人。他貪的是人才,好的是江山景色。他最大的優點,是包容一切。比如許攸,他聽到許攸過來時,放下手中碗筷,鞋子都不穿,並恭敬迎接,稱許攸為足下(足下,尊敬之意。因某人身份高貴,自身不敢望其正面,只能觀其雙足,故稱足下)。而且,不管是誰,身份如何,曹操都極為尊重。有時候,他會跟自己的部下扯東拉西,講葷段子。這個時候,他雖然隨和,但同時他也在觀察別人。他能夠讓其部下在自己領導下,儘量發揮才能。

    有人說,曹操掠奪別人妻子,本人不以為然。當時是亂世,亂世出英雄,但也出狗熊。而在這個時候,民風不純,狗熊自然多於英雄。如果一些孤兒寡母被歹人害死,必然會引起其家族的公憤,轉而投靠他人對付曹操?反之,則不然。人心安了,敵人餘部勢力得到了,這可是上上之策。

    如此對比,可滿意否?

  • 5 # 肖贊肥蝦皆腦殘

    .曹操和一眾軍師的計謀...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袁紹的自大...曹操和袁紹從早上談到正午...按照電視劇上的來看他們應該是南北交戰...曹操佔南袁紹佔北...正午還是太陽照射最厲害的時候...Sunny照的袁紹大軍有些睏乏...由此可見曹操佔了天時!再加上曹操不斷的讓一些女人給袁紹軍隊送吃的喝的...袁紹軍隊只顧調戲美女,隊形亂了...曹操又佔了人和!最後一點曹操是防守方又佔了地利...在曹操和袁紹談判的時間裡,曹軍又偷襲了袁紹的糧草大營...試問有以上條件袁紹能贏麼?

    以上觀點是本人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如有錯誤請諒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色的衣服弄上火鍋蘸料了.怎麼可以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