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魚兒
-
2 # 元日子
從你說的很討厭三個字,我能感覺出你應該年齡還小。無法體會身為父母的嘮叨,我作為有兩個孩子的父親,另外有兩個近80歲的父母,我用我的經歷來告訴你,父母的不容易,但無責怪你的意思。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湖北農村的農民,把我們兄弟姐妹五個拉扯大,委實不容易。那時缺衣少穿,田地裡辛苦種的糧食大部分都交了公糧。在這種艱難情況下,父母還供養出我這個大學生,是真正的不容易,那是都是要挑上百斤大米走近20裡山路到鎮子上才能賣掉大米,然後交學費。你說父母親有多難,有多操心,節約與節儉啊;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許多,父母年紀也大了,不再種田,也沒有收入,只靠著微薄的農民退休金及我們兄弟姐妹平時給的一些生活費來養老。父母還是那樣節儉,電燈還是很低的瓦數,用水很省,另外,米,油及部分菜都是靠買的,現在這些在農村也不便宜,沒有太大的城鄉差距,所以只有付出,沒有收入。但最大的開支部分,是人情世故送禮,農村很窮不假,但也養成不好的攀比習慣,送禮也很重,動不動就幾百元,上千元,這些都靠我們給的這部分錢來開支的。
所以每年春節回家,我都要帶上一家老小,千里迢迢回老家,就是為了給父母一起過年,然後給多一些生活費。回家後,一家人圍著農村的篝火,會談上一年家裡的瑣碎事情,我都會耐心地聽著,如說:某某家嫁女送了多少禮,姑爺病了,又化了兩百元給看病,村裡寫譜每個人頭又交了兩百元,這個月的電費,水費還有手機費用又化了50元,聽到他們講的,在我們心頭都是酸酸的,但看到父母快樂的心情,我一直靜靜地聽著,不忍打斷。俗話說:家有二老,如有兩寶,珍惜吧,我的父母一旦走了,再想聽到他們的嘮叨,只能是絕唱。尤其是疫情當下,珍惜,就是快樂地活著!
-
3 # 陳哲升
我也是很討厭這種情況。
以前吃飯時,老婆會感慨說物價漲,這個貴了多少,哪個很貴。我應和著,錢貶值了,生活壓力大了。
再後來繼續唸叨,我宣佈:我很討厭在吃的時候說錢,如果有外人,很容易產生誤會。
咱家都是家裡人,不會誤會,但是,這樣像唸咒一樣,成了抱怨發嘮叨的體驗,不好!
買得起才買來吃,買不起就不要買,吃飯就是一個感恩的過程,不是抱怨的過程。
吃飯就是要開心,感恩有得吃,吃得起桌子上的飯菜,咱們是量力買菜就行。抱怨改變不了現實,徒添負能量而已。
其實這是我爸傳下來的家風,我媽以上唸叨過,被我爸剎住了,所以我家沒有這個問題,老婆不知道犯了社會通病,我及時剎住了。
一家人吃飯經常是歡聲笑語,但是我也剎住不要太過,防噎食,安全第一,開心第二。
你可以和顏悅色地向父母建議,請這些道理。千萬不能用詰責的口氣,否則就變質了,很容易激發更鬧心的狀態出來。
你要理解體諒父母當家不易,才會自然流露,感慨生活壓力很大,將來你當家了,也必然會體驗到,真的很累的。
但是,懂得剎住是智慧,不是沒壓力。這是兩回事。
-
4 # 瀟常媽咪
父母這樣說可能有兩大類3個原因。
二:還有一種就是父母可能生活暫時很困難。嗯,給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她有兩個哥哥。家裡三個孩子兩個男孩兒,他大哥結了婚,二哥結了婚,然後又各自都有孩子,這個在農村父母是要花很多錢的,都給他們蓋好房子,彩禮什麼都需要花錢。
雖然是這種情況,也把供她讀完了大專。工作回家還有結婚後回家,他的父母就經常向他嘮叨一些水費電費什麼的。
當然這裡麵包含兩種意思,就是父母生活上有壓力訴苦一下。
還有就是父母生活有困難,希望幫助一下,不好意思直接說。
平時承擔的各種壓力和焦慮,回家聽到父母這樣嘮叨,心裡也不是滋味,尤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候。
但是也沒有什麼辦法,如果有能力可以幫助他們一下,吃力的話向父母解釋一下。
終究我們在家的時間也不長,不能和父母吵鬧或者大聲說話。
-
5 # 木子169116593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許我們不回去的時候 他們真的開銷很少 少的我們都難以想象 說句誇張的 也許我們在外面一頓飯幾百 夠他們在家一個月的 家裡小菜園種種菜 隔三差五老兩口買點葷菜 !
突然逢年過節 都往回趕 水電啊 生活費啊 很明顯翻好幾倍 心疼肉疼很正常 忍不住嘮叨要理解!
反正我每次回家 都是家裡所有我能看得見缺的 我能力能夠的 我都給屯點 調味品 抽紙捲紙 洗衣液洗髮水 牛奶酸奶 水果 !跟他們出去買菜 我都付錢 我知道等過完節 老兩口就會開始算賬啦 花了多少錢 就會開始省吃儉用想把這段時間的省下來 所以我都是能不讓他們掏錢就不讓他們掏 !父母窮過 知道錢的不容易 我們做不到像他們一樣節儉 也不能要求他們像我們一樣消費大手大腳[我想靜靜] 我是覺得 他們只要感覺攥著錢 心裡舒服 高興就好! 一家人 不花他們的 就花我的 不花我的就花他們的 最後還是一家人的錢[耶][耶][耶][耶]只不過現在他們手低有錢 心裡有底
-
6 # 鄒鴻運
這個問題我給你回答一下,因為嗯我也做過別人的孩子,也做過別人的婦女。就是你說這個問題哈嗯,放假回家父母總會說呀啊,用了多少水費了多少電啊,買菜花了多少錢,最主要你說你提這個問題一下,你說了一句很討厭哈,就是說就是你說這句話,就證明你這個孩子就嗯一點都不知道,替別人考慮不知道啊,疼愛你的父母,你不知道你父母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多少,你只知道你想得到的東西就得想得到,想吃飯吃飯想穿衣穿衣,我想幹啥幹啥。你知道父母為家庭付出多少嗎?你知道他掙錢多麼不容易嗎?你考慮過嗎?就看你提出那個問題,你就是一個非常自私冷漠的人。將來有一天你有了孩子之後,你就會知道,經營一個家庭為人父母有多難,咱們不是富二代,不是富有家庭。就是你提出這個問題,我可以說,就是說咱們就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所以說你應該去替父母分擔一些,而不是說你在那兒抱怨,有抱怨父母了,母親說多花多少錢又放浪費多少水。我覺得你就說你父母很討厭這點,你就是你這孩子就不行。我說的可能是有些呃不太中聽,但是都是說的絕對說你都能要是說有改變啊,你會受用。嗯,嗯。我也不想說太多了,其實有很多話想說,只是說我再說太多了,太激動了也不咋好,所以說孩子你永遠要記住,父母永遠是最愛你的人。所以說,你現在所做的一切,你應該替你的父母考慮一些,替他們分擔一些,而不是說一直在厄抗拒他們,討厭他們,抱怨他們。等有一天你明白過來的時候,你也有孩子了,你家孩子這麼對你的時候,你再反過來想,也許你父母都已經不在了,所以說且行且珍惜。好好的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
-
7 # 使用者凡寶
我們家有很多橘子樹,每年我幫著在微信上賣橘子,一年能賣一萬多,但是因為今年過年早,只賣了一萬,所有的錢我都是給父母了。嫂子也在網上賣,不過她賣的少一年也就兩千左右吧,沒見她把錢給父母。每次賣的差不多的時候爸爸就會說把錢給我轉點吧,我沒錢了,然後我就把所有的錢都給他了。今年因為哥哥買車,錢不夠在我身上拿了點,說的是半個月就還不過到現在也沒還,老爸要我轉錢的時候身上就只有五千,然後我把五千給了老爸也跟他說了情況,過年回去老媽跟我說了幾次沒錢,讓我給她一點,然後我就把剩下的五千都轉給她了,這些錢都是之前我一個朋友讓我幫忙買東西還給我的。我能明顯感覺到有些事因為錢,但是我們根本沒法計較那麼多。我跟老公比哥哥一家可能稍微好一點點,其實真的就一點點,但是我根本不敢提,我每次跟我父母說都是我們也比較緊張,不然我媽就會更貼哥哥兩口子,甚至之前老爸說讓我們一個月給嫂子兩千,讓嫂子自己帶小孩,這樣我媽就可以幫我們帶了,就當這兩千是我們給我媽的工資,這個事情因為我沒同意就結束了,但是想到他們能有這種想法就覺得很可怕。
所以題主如果你已經上班,適當的給點錢,就想著是孝順父母,一家人根本算不清的,該給的給該拒絕的拒絕!
-
8 # 格格鬥愛baby
我媽也會這樣說。我上大學那會兒,放假回家我媽就會跟我嘮叨這個月的水電費,煤氣費,豬肉多貴等等。我開始還不覺得有什麼,但是禁不住她總說。等到後面我工作之後,我和我姐同時回到老家,那時我姐已經有孩子,會帶著我外甥女,我媽就會嘮叨,說家裡人多了花銷也多,這個月水電煤氣費比上個月多了多少。有時候她給我外甥女買個玩具也要嘮叨很久。
再後來,我們為了不讓我媽嘮叨沒完,就會每次給她一個大紅包,讓她去繳費。然後往家裡買各種米麵菜。然後我媽就高興了,不嘮叨了。這幾年她年齡大了,這個毛病改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樣嘮叨了,我們即便回家,她也不再說花了多少水電之類的了。
我覺得一家人,如果非要兒女繳費拿錢,父母才高興,那太生分了。就像我媽媽之前那樣,我心裡很不舒服,我覺得太生分了。
現在她改了些,我也想開了些,不當回事就好了。有的父母就是過慣了苦日子愛節儉、愛嘮叨;有的父母就是斤斤計較小氣;沒辦法,我們改變不了父母,只能改自己的心態。嘮叨就嘮叨吧,不愛聽就出去轉轉。反正不要指望父母徹底改掉,很難。做好這個心理準備就不會很生氣了。
-
9 # 二胎媽媽桃子
感覺自己遇到了最好的公婆,雖然一年才能見一次,老人都是農村的,婆婆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前幾年導致眼睛失明,公公在家照顧婆婆跟自己,也多次叫他們來新疆,婆婆不來說待不慣新疆冬天有暖氣的房子《早些年過年接過來一次,待了不到二十天,天天鬧著要回去婆婆》老兩口自己也捨不得吃喝,過年我們回去要是就提前備特別多的吃食,雖然婆婆偶爾會念叨錢,可從來都不要,就算我們給也不要,說我們在外不容易,養兩個孩子,他們隨便怎麼都能過,年後我們走時想發設發都會塞點錢給我們,所以我也非常愛我的公婆,祝他們身體健康!
其實大多數家裡的老人都有這個習慣,我媽媽也愛叨唸,雖然聽著好像要讓我們知道買什麼什麼多少錢,有讓報銷的意思,可實際上你給錢老人絕對不會要《除個別》所以自己的父母怎麼都可以交流,不存在相敬如賓,尊敬多愛他們一點就是,若是自己有錢,給父母些表達孝敬,養老養老可能就是這樣來的,老人只是想要個在乎
-
10 # 學著優雅的微笑
家裡老年人不都是一樣嗎?我們上輩子農村家庭條件好點的都是靠勤勞節約致富的,就以我父母來說,我家條件在農村算是中等偏上的,江西農村小山村裡,因為我父母就三個女兒,蓋房子比較遲,我姐姐女兒出生後才蓋的房子,孩子現在二年級,蓋了三層樓房,裡外多裝修好了,聽爸爸說給了二十萬,17年又在縣城買了一套138的,爸媽給我姐出了10萬首付款,19年底裝修爸媽又出了9萬,我爸媽不做生意,沒正式工作,就是一對普通農村夫妻,養了3個孩子長大,讀書供到我們不讀為止,父母就是打打零工,種田種地的,存了40來萬,是有多麼的不易,不勤勞,不省吃,不儉用,這些錢怎麼來的,我們回家不喜歡家裡開一個燈,喜歡家裡燈全部開啟來,我們前腳剛走我爸就來關燈了,我老公現在就經常開玩笑說,不要開那麼多燈我老丈人又要來關了。我懷孩子生孩子在孃家的,老公怕我冷買了兩臺空調,一臺洗衣機在家給我用,我老公知道我爸爸節約,就跟我爸爸說讓我開空調,給了我爸3千塊錢當電費,我不知道你不悅什麼,父母節約很正常呀,有什麼呢,怕他們說你把錢出了不就好了嗎,我反正能理解我爹媽的,父母多不易呀?
回覆列表
哎,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我公公來了。
我們長期定居在外面,只有過年或者放暑假、寒假才回老家。回到老家之後,我大部分時間是在孃家住,偶爾也會帶著兩個孩子回公婆家去陪陪公婆,住上幾天。
但是,好幾次,因為公公太過於注重電,搞得我用電都不敢用了。
有一次,我加班加到很晚,開著電腦寫文章,寫著寫著,趴在電腦旁邊睡著了。電腦和房間的燈開了好久,大半夜我醒來的時候,趕緊給關了電腦和燈。第二天早上,公公見到我,就說我睡覺也不關燈,浪費電之類的。
還有一次,我是要去公公房間拿東西,忽然在他的桌子上,看到他一個本子上記錄著每天的用電情況。記錄的很詳細,每天用了多少多少度電。
我們房間,起先是大燈,瓦數還可以,晚上看書之類的,開著燈不費眼睛。可是,後來,公公說是為了要省電,愣是給我們換了瓦數小的燈管。哎,自從之後,每次回去,躺在床上我想看看書,剛開始的時候,燈太暗了,看的眼睛極其不舒服。後來,我就乾脆不看書了,玩玩手機之類的。
我這人怕冷,怕熱。我老公沒婆家、或者是孩子沒在的時候,我連開個電扇、空調,都得考慮很久。
對於一向大手大腳,用電用水沒什麼概念的人來說,每次回婆家,確實有些小心翼翼。有一次,再次看到公公記每天的電數,我和老公說了。當時有點小心眼,說你爸啥意思呢?認為我們用電多了?他連連安慰我,說他爸只是想看看電錶走的正不正常,每天用了多少度電,心裡有個數。
後來我一想,也是,老人家賺錢不易,尤其是農村老頭老太太,沒什麼錢,所以在錢方面比較看重。並且,他們這輩人,都是經歷過沒吃的人,都經歷過苦日子的人,節約是他們這代人最可貴的精神,任何時候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