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後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為初唐四傑。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後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為初唐四傑。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