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說有個楚華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兒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人。2、嘗鼎一臠: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臠:切成塊的肉。嘗鼎裡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個鼎裡的肉味。比喻根據部分可推知全體。也寫作一臠之鼎。《呂氏春秋·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3、荊人涉澭(又名︰循表夜涉、楚人過河):楚華人過澭水。後用以諷刺拘泥於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楚華人想偷襲宋國,派人事先測量澭水的深淺並設立標誌。澭水突然上漲,楚人不知道。依然按之前的標誌在黑夜渡河,結果淹死一千多人,楚軍驚恐萬狀,潰不成軍,就像都市裡的房屋倒塌一樣。 原先做好標誌的時候本是可渡水過河的,如今河水暴漲,水已越漲越高了,楚人還是按著原來的標誌過河,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1、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說有個楚華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兒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人。2、嘗鼎一臠: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臠:切成塊的肉。嘗鼎裡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個鼎裡的肉味。比喻根據部分可推知全體。也寫作一臠之鼎。《呂氏春秋·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3、荊人涉澭(又名︰循表夜涉、楚人過河):楚華人過澭水。後用以諷刺拘泥於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楚華人想偷襲宋國,派人事先測量澭水的深淺並設立標誌。澭水突然上漲,楚人不知道。依然按之前的標誌在黑夜渡河,結果淹死一千多人,楚軍驚恐萬狀,潰不成軍,就像都市裡的房屋倒塌一樣。 原先做好標誌的時候本是可渡水過河的,如今河水暴漲,水已越漲越高了,楚人還是按著原來的標誌過河,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