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夏朝都城所在地,即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東南。西河郡,古郡名。戰國初年魏國置。戰國時黃河在今山西、陝西交界處之河段常被稱為西河。魏國在今陝西東部的沿河地區設定西河郡。魏文侯時吳起曾任西河守。周顯王三十九年(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秦國攻取西河,郡廢。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上郡北部置西河郡。治所在平定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南),屬朔方刺史部。領三十六縣:富昌、騶虞、鵠澤、平定、美稷、中陽、樂街、徒經、皋狼、大成、廣田、圜陰、益闌、平周、鴻門、藺、宣武、千章、增山、圜陽、廣衍、武車、虎猛、離石、谷羅、饒、方利、隰成、臨水、土軍、西都、平陸、陰山、觬氏、博陵、鹽官。東漢初年改隸幷州。永和五年(140年)移治離石縣(在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僅轄十三縣。置南匈奴單于庭於美稷縣。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後,匈奴侵邊,西河“百姓南奔”,其郡遂廢。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割太原郡玆氏等縣復置西河郡,領漢代西河郡南部故地,治玆氏。晉置西河國,改玆氏為隰城。後趙置永石郡,前秦復改為西河郡。北魏置西河郡,治隰城(今山西省汾陽市),屬汾州。隋因之。唐置汾州。
西河,夏朝都城所在地,即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東南。西河郡,古郡名。戰國初年魏國置。戰國時黃河在今山西、陝西交界處之河段常被稱為西河。魏國在今陝西東部的沿河地區設定西河郡。魏文侯時吳起曾任西河守。周顯王三十九年(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秦國攻取西河,郡廢。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上郡北部置西河郡。治所在平定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南),屬朔方刺史部。領三十六縣:富昌、騶虞、鵠澤、平定、美稷、中陽、樂街、徒經、皋狼、大成、廣田、圜陰、益闌、平周、鴻門、藺、宣武、千章、增山、圜陽、廣衍、武車、虎猛、離石、谷羅、饒、方利、隰成、臨水、土軍、西都、平陸、陰山、觬氏、博陵、鹽官。東漢初年改隸幷州。永和五年(140年)移治離石縣(在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僅轄十三縣。置南匈奴單于庭於美稷縣。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後,匈奴侵邊,西河“百姓南奔”,其郡遂廢。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割太原郡玆氏等縣復置西河郡,領漢代西河郡南部故地,治玆氏。晉置西河國,改玆氏為隰城。後趙置永石郡,前秦復改為西河郡。北魏置西河郡,治隰城(今山西省汾陽市),屬汾州。隋因之。唐置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