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弟弟二
-
2 # 使用者6375065512416
磁鐵有磁性的原理: 物質大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在原子內部,電子不停地自轉,並繞原子核旋轉。電子的這兩種運動都會產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數物質中,電子運動的方向各不相同、雜亂無章,磁效應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數物質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呈現磁性。 鐵、鈷、鎳或鐵氧體等鐵磁類物質有所不同,它內部的電子自旋可以在小範圍內自發地排列起來,形成一個自發磁化區,這種自發磁化區就叫磁疇。鐵磁類物質磁化後,內部的磁疇整整齊齊、方向一致地排列起來,使磁性加強,就構成磁鐵了。磁鐵的吸鐵過程就是對鐵塊的磁化過程,磁化了的鐵塊和磁鐵不同極性間產生吸引力,鐵塊就牢牢地與磁鐵“粘”在一起了。我們就說磁鐵有磁性了。
微觀原子的組成部分有電子,電子的自旋產生一個固有磁矩,在這之前你要知道電流可以產生磁矩。那為什麼有的有磁性有的沒有呢?一般情況將磁性分為五類,抗磁性,順磁性,鐵磁性,亞鐵磁性,反鐵磁性。這是按照磁化率來分類的,他們的微觀磁矩上有不同,於是顯示磁性不同。我建議你要想知道的詳細就去找一本磁性物理看一看,否則你透過知乎得到的答案只能是你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