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說王司徒最厲害?賈逵和司馬懿也不錯?
8
回覆列表
  • 1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文臣以諸葛亮龐統郭嘉賈詡為最,荀攸荀彧次之,至於法正魯肅張昭程昱也是人中翹楚。

    武將在魏夏侯曹仁曹洪諸兄弟與五子良將爭先,在蜀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爭勝,在吳自然甘寧周泰太史慈爭強。至於曹操孫權司馬懿周瑜孫策陸遜都是文武雙全的人物。

  • 2 # 星下靜思

    個人看法。三國裡每個國家說一個自已佩服的,文人個人武力值不好猜,但透過文謀體現出謀略的力量,讓武力最大化的發揮,也是武力的另一種體現。

    文臣中,魏國當屬郭嘉,此人幾乎算無遺策,對人的性格和處事判斷準確,如斷定孫策死於小人之手;虛國遠征劉表不會攻許昌、遺計平遼東等,到了如同神明的地步。蜀國當屬諸葛亮,只需一個隆中三分天下的分析就夠了,不須再多誇。吳國當屬魯肅,眼光長遠,為人忠厚,在赤壁大戰前起到主心骨作用。

    武將中也有很多能文能武的,魏國當屬張遼,率兵數千人在逍遙津大破孫權十萬人馬,險些捉住孫權,以少勝多,令吳國膽寒。蜀國關羽,斬顏良、文丑不足為勇的話,又過五關斬六將、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鎮華夏。吳國陸遜,不僅有讓呂蒙白衣渡江襲荊州之謀,更有火燒連營七百里之策,為將為相,功高蓋世。

    個人武力再強不足稱道,只有文武結合,才能讓智慧和武力有機結合,發揮出最大的力量。

  • 3 # 別寒酸了

    第一梯隊諸葛亮,荀彧,郭嘉,司馬懿,陳群,魯肅,陸遜,法正,荀攸,張昭,排名不分前後

    諸葛亮一生用八個字詮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三分天下,定計隆中

    2.孤身入吳,聯吳抗曹

    3.開發西蜀,安定民生

    4.白帝託孤,臨危受命

    5.平定南中,穩定後方

    6.北伐中遠,六出岐山

    荀彧:王佐之才,曹操的吾之子房

    1.勸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2.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3.官渡之戰提出“”四勝四敗”論

    4.力排眾議,掃平北方,南征劉表

    5.荀彧還依靠自己的慧眼向曹操推薦了大量的人才,其中包括荀攸,鍾繇、戲志才、郭嘉、司馬懿,陳群、杜襲、郗慮、華歆、王朗、荀悅、辛毗等大批精英。

    郭嘉:曹操征討烏桓之後,從柳城回軍,郭嘉在這個時候生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年僅三十八歲。於是曹操跟荀攸等人說:「在諸位謀士中,你們的年紀都跟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是最年輕的。本來我打算天下底定之後,把我的繼承人託付給郭嘉,只可惜他英年早逝,真是蒼天作弄!」於是上表陳述郭嘉的功業:「郭嘉隨軍出征共計十一年,每當召開重要的軍事會議時,其他的謀士都還在思索應敵的方略,郭嘉就己經做好了決策。我能夠平定北方,策畫的功勞當屬郭嘉第一,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而大事未定,實在不可忘記郭嘉的功勞。後來赤壁之戰失敗,曹操感嘆的說:「如果郭嘉還在人世,我也不會受到這麼大的失敗。」

    陳群:建立九品中正制,制定(魏略)

    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司馬懿:司馬懿是三國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權臣。其一生可謂是曲折跌宕,也建立了豐功偉績。其在軍事上的功績主要有:為魏國鎮守襄、樊、宛城一帶,平定了孟達的叛亂,在曹真死後在西線對抗了諸葛亮的北伐;之後又平定了遼東公孫家族的叛亂。在政治上,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使魏國的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中,為晉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經濟上,司馬懿實施屯田制度,使魏國的經濟實力大幅度增強,為以後滅蜀平吳奠定了基礎。司馬懿最值得人學習的精神就是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忍耐的精神。在他早年,曹操曾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委以重任,久必成禍患!”但他放低了自己的姿態,伺機出山;當關羽水淹七軍、包圍樊城,“威震華夏”,使得曹操想要遷都之時,司馬懿的建議穩住了魏國的陣腳,最終關羽的攻勢被擊退;當諸葛亮在西線急於決戰,送給司馬懿婦人衣物以激怒之時,司馬懿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戰略方針,使諸葛亮功敗垂成;在政治鬥爭中,司馬懿為了讓對手放鬆警惕,不惜裝病裝傻,最終一舉成功。可以說,一個“忍”字成就了司馬懿。司馬懿既是英雄,又是梟雄。

    魯肅:魯肅早年袁術聞其名,請為東城長,魯肅看袁術定不能成就霸業,便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他曾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於周瑜死後代替周瑜領兵,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去世,年僅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也為其發哀。

    陸遜:借用《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對陸遜作了很高的評價:“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從21歲步入吳國政壇後,他先後多次領兵敉平吳國不服從孫吳號令的山越部眾。夷陵大戰前,陸遜已任宜都太守、撫邊將軍,戰後加封荊州牧、輔國將軍。228年,陸遜又領兵打敗來犯的魏國大司馬曹休,次年,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這是吳國的最高軍職。244年,陸遜又兼任丞相一職,丞相是吳國的最高文職,陸遜達到了他個人事業的巔峰,從此以後,陸遜走上了下坡路,他失去了孫權的信任,所謂功高震主,第二年,陸遜就在各種壓力的逼迫下,鬱郁而死,時年63歲。

    法正:法正任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法正最大功績是在獻計取漢中。當時曹操擊敗張魯佔領了漢中,法正目光敏銳地看到漢中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暨奪取漢中的可能性。   他分析指出曹操降伏張魯後,沒有趁勝奪取巴蜀,而是留夏侯淵、張郃二將守漢中,曹操自己北還是迫不得已,可見取漢中機不可失;另外曹操留守的夏侯淵的才能難堪鎮守漢中的大任。

    侍奉劉備後,法正才算真正的找到了伯樂,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這段可以看出來,法正是作為劉備集團總參謀長的,在取西川,奪漢中的戰役中,法正一直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而當時諸葛亮更多是擔任後勤的角色。

    公元222年,蜀漢皇帝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於東吳。此戰損兵折將,極大動搖了國家元氣,最後劉備隻身逃還白帝城,憂憤成疾。身為丞相的諸葛亮雖然不想坐看悲劇發生,卻有心無力。萬般無奈的他只留下了這樣一句嘆息,“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諸葛亮透過這句話表達了對已逝的法正由衷的懷念,以及對劉備大敗發自內心的痛。看這段話,在讚歎諸葛亮心胸寬闊的同時,我們也不禁要對法正刮目相看,因為他可是諸葛丞相自愧弗如的一個人物。

    荀攸: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張昭:張昭是孫策的託孤重臣,孫策死的時候孫權只有十八歲,雖然一直跟隨哥哥孫策左右,對他的政治經驗的積累有很大幫助,但是畢竟年齡不大,威望也不深,所以非常需要像張昭這樣的重臣支援和幫助。而張昭對於孫權這個年輕的主公,是鼎力支援的,極力的為孫權樹立威信,還有對東吳的政務更是鞠躬盡瘁。是對東吳幫助最大的人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鬆獅犬如何辨別它是不是純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