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從一開始就建立了科舉制度。規定只有官辦學校的學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中央設國子監,為全國最高學府,學生稱為“監生”,由各地官學選送。各府、州、縣都設有官辦學校,學生有固定數額,稱為“生員”,俗稱為“秀才”。讀書人考取生員之後就享有免役權和不受笞杖刑和不受刑訊逼供的法律權利,可以禮見長官。生員可以參加每三年一次的鄉試(布政使司一級),考取即為“舉人”。生員也可以經過考試推薦為監生。舉人經六年一次的“大挑”可以直接任官,監生也可以被選拔為官。但舉人、監生出身者開始一般只能擔任教官或者不重要的副官。舉人並可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全國統考)。會試合格後再經殿試合格,即為進士。進士可以直接任知縣(正七品)。頭幾名一般選入翰林院。明朝是封建專制達到頂峰,完全變成禍國殃民的毒瘤的第一個朝代。在科舉制度方面也有表現:禁止生員談論時事政治。各級考試的考題全部出自儒家經典,對這些經典的詮釋一律以宋代理學家的註解為準。更怪誕的是答題必須模仿古人語氣,不得涉及時事,不得自由發揮。考試文體統一為強調排比對偶的八股文。
明朝從一開始就建立了科舉制度。規定只有官辦學校的學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中央設國子監,為全國最高學府,學生稱為“監生”,由各地官學選送。各府、州、縣都設有官辦學校,學生有固定數額,稱為“生員”,俗稱為“秀才”。讀書人考取生員之後就享有免役權和不受笞杖刑和不受刑訊逼供的法律權利,可以禮見長官。生員可以參加每三年一次的鄉試(布政使司一級),考取即為“舉人”。生員也可以經過考試推薦為監生。舉人經六年一次的“大挑”可以直接任官,監生也可以被選拔為官。但舉人、監生出身者開始一般只能擔任教官或者不重要的副官。舉人並可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全國統考)。會試合格後再經殿試合格,即為進士。進士可以直接任知縣(正七品)。頭幾名一般選入翰林院。明朝是封建專制達到頂峰,完全變成禍國殃民的毒瘤的第一個朝代。在科舉制度方面也有表現:禁止生員談論時事政治。各級考試的考題全部出自儒家經典,對這些經典的詮釋一律以宋代理學家的註解為準。更怪誕的是答題必須模仿古人語氣,不得涉及時事,不得自由發揮。考試文體統一為強調排比對偶的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