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圖》,該藏品上有倪瓚自題:“盧山甫每見輒求作畫,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燈出此紙,苦徵餘畫,時已憊甚,只得勉以應之。大痴(黃公望)老師見之必大笑也。倪瓚。”知倪瓚此時四十五歲,而黃公望長他三十二歲,其時已是七七歲老者。黃公望曾以十年時間為倪瓚畫《江山勝覽圖》淺絳山水卷,長二丈五尺多,倪瓚推崇他,尊稱“老師”,可知兩人相交之深。後黃公望果見此圖,並欣然題詩圖上:“遠望雲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坡陁。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大痴贊雲林畫。”此圖之名“六君子”,應該就是從這首詩中來。
《六君子圖》構圖依然是典型的倪畫“三段式”:一水間隔兩岸,近岸土坡陂陀,挺立著六株古木,據辨析是:松、柏、樟、楠、槐、榆樹,背後河水茫茫,遙遠的天邊是起伏的山峰,意境清遠蕭疏。其時倪瓚的筆墨風格也趨成熟:勾、皴用筆燥而靈動,山石以其特色的折帶皴勾、皴,而土坡則兼用披麻皴乃至解索皴,使土和石的形態及質感更為分明;樹分別以2株和4株聚合,枝幹挺拔,彰顯“正直特立”,而樹葉則2株以線勾,4株為點葉,或橫點,或直點,或介字點,前濃後淡,錯落有致。以幹筆在樹身和坡石的結構折轉處及暗部略施擦筆,然後以淡墨破染,濃墨點苔,達到結構紮實,層次分明的效果。
《六君子圖》,該藏品上有倪瓚自題:“盧山甫每見輒求作畫,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燈出此紙,苦徵餘畫,時已憊甚,只得勉以應之。大痴(黃公望)老師見之必大笑也。倪瓚。”知倪瓚此時四十五歲,而黃公望長他三十二歲,其時已是七七歲老者。黃公望曾以十年時間為倪瓚畫《江山勝覽圖》淺絳山水卷,長二丈五尺多,倪瓚推崇他,尊稱“老師”,可知兩人相交之深。後黃公望果見此圖,並欣然題詩圖上:“遠望雲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坡陁。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大痴贊雲林畫。”此圖之名“六君子”,應該就是從這首詩中來。
《六君子圖》構圖依然是典型的倪畫“三段式”:一水間隔兩岸,近岸土坡陂陀,挺立著六株古木,據辨析是:松、柏、樟、楠、槐、榆樹,背後河水茫茫,遙遠的天邊是起伏的山峰,意境清遠蕭疏。其時倪瓚的筆墨風格也趨成熟:勾、皴用筆燥而靈動,山石以其特色的折帶皴勾、皴,而土坡則兼用披麻皴乃至解索皴,使土和石的形態及質感更為分明;樹分別以2株和4株聚合,枝幹挺拔,彰顯“正直特立”,而樹葉則2株以線勾,4株為點葉,或橫點,或直點,或介字點,前濃後淡,錯落有致。以幹筆在樹身和坡石的結構折轉處及暗部略施擦筆,然後以淡墨破染,濃墨點苔,達到結構紮實,層次分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