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
回覆列表
  • 1 # 公子品史

    三國時期的宗教很多,影響很大而且引發了社會大動盪的就是道教的一支,也就是在東漢末年所爆發的黃巾軍起義,其領導者就是道教的分支太平道創始人張角,他就是利用了當時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土匪橫行的情況蠱惑拉攏貧苦的農民加入這一宗教組織,最後起誓想要推翻東漢王朝的統治。可見三國時期的百姓宗教信仰很雜,主要受到影響的就是佛教和道教二支,其他還有一些民間的祕密組織。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三國時期的道教

    之所以太平道會在東漢末年崛起並且影響巨大是有很大的社會原因的,東漢末年政局不穩,外戚專政,宦官專權,對西羌戰爭持續數十年,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併現象嚴重,民不聊生,且當時的社會,百姓皆有宗教信仰,張角趁此機會,以自身的醫術結合奇書《太平要術》上的內容,救助百姓,使得張角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擁護,而當下朝廷,人民則早已失去了信任。

    在他的影響力日趨巨大的情況下,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威望,信眾多達數十萬。張角利用他在民眾中的威望,將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信眾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為大規模的起義做好了準備,意圖推翻漢朝,並建立由黃巾軍統治的新天下。

    雖然張角的叛亂被東漢王朝給剿滅,但是他的這一思想缺影響深遠,對於當時道教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漢王朝很多皇帝也比較推崇道教,甚至把道教的聖典“道德經”視為治世之良策,在很多制定的政策都參考了這一部經典書籍。上行必然下效,在朝廷的推波助瀾下道教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三國時期的佛教

    佛教最早誕生於印度,據可考證的資料顯示是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為中國寺院的發祥地;並於此寺完成中國最早傳譯的佛典《四十二章經》。可見當時佛教才傳入中國不久,其影響力和本土的宗教道教相比差距還是巨大的。

    所以在三國時期的老百姓信奉佛教的還是非常少的,影響力也不大,更本沒有沒有辦法和道教相比,佛教真正的發展是中國的隋唐以後的時期了。

    三國時期的祕密組織

    東漢末年因為社會的動盪,以及戰亂頻繁,很多百姓的日子都不好過,在加上政府的苛捐雜稅越來越多,很對百姓對現實的社會充滿了悲觀和絕望,於是他們把自己的精神寄託到對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給地方祕密宗教組織邪教提供了發展的熱土。

    很多地方的神棍、神婆假借神之名推出自己的主張,在地方大肆發展信徒,建立祕密組織,拉攏百姓入會或者入教,並對這些被蠱惑的百姓展示所謂的“神蹟”,來顯示自身的神祕性和正確性,其主要目的就是想要通過信徒收刮錢財給自己享受。這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明是非常頭疼的一件事,並且屢禁不止,主要還是當時特殊的社會條件所造成的結果。

    綜上所述,以上三方面是三國時期百姓主要的信仰,可以麻痺精神卻救不了自己。

  • 2 # 土木古今

    漢末三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已經出現了佛教,在魏都洛陽已有東漢時所建的白馬寺,在吳都建業也有了建初寺,在四川也出土了東漢至三國時期的佛造像,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佛造像。

    但是佛教在三國時期尚不能成為主流,在四川興起的天師道,以及在北方張角起義時所倡導的太平道,在民間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與佛、道相比,在朝堂之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則是儒家思想,自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至三國時期已有三百多年,其間以漢靈帝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正式把儒教定為國教。

    除了佛道儒,三國時期社會思潮的主要特點是玄學興起,這也是影響後世兩晉南北朝的一種社會思潮。

    除此以外,在偏遠地區,也有一些原始宗教盛行,這隻能在一些史料中,側面窺見一二,沒有更多資料記載。

  • 3 # 慕容峰謹

    1.政治信仰。主要對漢朝天下的認可。雖然曹操、劉備、孫權、袁紹這樣軍閥割據勢力普遍存在,但都奉漢朝為正朔,至少維持表面尊崇。只有袁術這樣的野心家敢於稱帝,因此早早被幹掉。

    2.宗教信仰。那時候佛教、景教雖然傳入中原,但遠沒有形成氣候,還是以中國本土宗教為主。漢朝道教比較流行,主要以“太平道”為最,創始人為張角,以“黃老道”為基礎,符咒治病為手段,後來發展到教眾達數十萬人的大型組織,最後在漢朝末年發動了“黃巾軍”起義,極大的破壞了漢朝的基礎統治秩序。

    3.其他信仰。主要表現在祭祀物件方面:上:傳說人物、名山大川、歷史名人、祖先等等。如黃帝、蚩尤、秦二世、泰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了酒怎麼去除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