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更符合史實嗎?

3
回覆列表
  • 1 # 啊偉影視錄

    吏治永遠是歷史正劇裡最深刻的主題。

    拿《康》《雍》兩劇中都出現過的怒斥群臣戲來比較一下。這兩齣戲在兩部作品中的定位類似、內容也類似,都是依法處置親信後的訓話以及自我檢討。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

    雍正認為除了奏摺裡的場面話:從天理、人情考慮要免諾敏、張廷璐死罪,群臣還有以下實際原因:

    1、保全朝廷顏面。

    這裡的朝廷不是虛指,而是隆科多、張廷玉、廉親王三大軍機處重臣。

    罪臣張廷璐是張廷玉(雍正心腹)的弟弟,卻是廉親王(雍正死敵)舉薦,舉薦諾敏的隆科多則是雍正提拔的主幹。雍正要殺此二人無疑要跟軍機大臣生隙。而群臣立主保此二人則可以賣三位重臣人情。對此,雍正對三人說:這樣的人情你們還不起。(暗指外官勾結內朝)

    2、各省督撫力保諾敏,實際上是要讓山西虧空一案不了了之,然後朝廷追查各省虧空一事也就只能半途而廢。各官保了諾敏就是保自己,揭示出出官僚機構官官相護的內在邏輯。

    最後,雍正反省了自己用人不察(張廷璐與諾敏實際上都是雍正的人),錯誤表彰了諾敏,表示自己不會文過飾非。所謂保全朝廷的顏面也就無從談起。(我的臉都不要了,你們還要面子?)

    皇親國戚犯法,康熙自我檢討

    貶斥朝廷群臣,上行下效導致國家衰敗

    對比一下兩段論述,可知兩劇高低:

    1、從物件上,《康》中論述的物件是皇帝與官員,或者放大一點是皇室與官僚之間的關係,最後昇華到天下。《雍》中則有皇帝、朝廷重臣、地方大員三個點,背後的關係涉及皇權與相權(軍機處)、地方與中央、中央派系間的多重利益關係。

    2、事理邏輯上。

    《康》中主要是由點及面論述朝廷與天下的關係,突出的是康熙的情懷與理念,有一種慷慨激昂的暢快與感動。

    同樣四五分鐘的《雍》中的朝廷鬥爭則複雜得多,表面上雍正高高在上,但不得不面對:

    表面謙恭的文章與皮裡春秋的用心借花獻佛的人情套路樹起擋箭牌,使反腐流產以自保的官僚套路派系鬥爭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網路皇權威嚴與官僚利益的矛盾

    這些套路在現代官場、職場也比比皆是,《》中的幾句話便全部表現出來,給人是無可奈何的沉重壓抑感。

    在後面還發生了滿朝群臣以酷吏為名彈劾田文鏡,實則是為抵制雍正的“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可謂是消極抵制的千古套路典型。如果強悍如田文鏡都在如此壓力下無法完成改革,那麼無論雍正如何英明,各地推行的新政也將寸步難行。

    最後,雍正推行改革與整頓吏治的艱苦努力都成為大反派八阿哥廉親王煽動群臣逼宮、推翻雍正皇權的藉口,成為劇中朝廷危機爆發的高潮。一步一個深坑、舉手皆是掣肘,《雍正王朝》裡對於皇權與官僚體系的關係以及官僚體制弊病做了最深刻的解讀。

    如果絕大多數影視作品裡一呼百應的皇帝基本屬於粗糙簡筆塗鴉的話:

    《康熙王朝》則屬於歌頌類的人物傳奇,偉光正的人物背後是充滿象徵性背景的浪漫主義水彩畫。《雍正王朝》則可以說就是一副細膩描繪封建王朝官僚百態的現實主義油畫。

    同樣水準的歷史劇大概只有《大明王朝1566 》,以同樣不拘一格、特立獨行海瑞與嘉靖兩人角度來深刻闡釋明王朝病入膏肓的體制問題,兼具浪漫主義情懷與現實主義的批判。

  • 2 # 觀察者說天下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兩部歷史大劇,都曾經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過,也是老百姓口中熱議的話題,那麼《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兩部電視劇哪一部更加經典呢?

  • 3 # 龍貓150719102

    雍正王朝是人物和故事的一體化。康熙是故事的羅列。演員也差!康熙就三個人扮演。加上陳道明的慷慨大論。減色不小!

  • 4 # 老流氓的大護法

    雍正王朝無論演員還是劇情還是舉止言談都很嚴謹,相比較下康熙王朝就隨意多了,比如奴才和臣的自稱隨意切換、格格可以隨便上大街、大臣有事沒事就去後宮、更別說太后自稱孝莊(要知道這是死後的諡號)、康熙祭祖時自稱“臣”,等等諸如此類,看著確實彆扭。

  • 5 # 浩哥魔方

    雍正王朝基本是按照二月河老師的小說改編來的,很多政治博弈的細節,沒有社會閱歷的年輕人是看不明白的,有些細節十幾年後才理解其中的深意。至於康熙王朝,更接近與戲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說美國“好人理查德”號和“基爾薩奇”號著火影響了海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