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餅&賞月已經是對中秋節最高的禮讚了,況且民以食為天,以某種食物作為某個節日的代稱從俺記事起好像就是一種習慣,比如年糕湯圓節、粽子毛豆節、月餅板栗五香花生節……甚至洋人的萬聖節、感恩節也常被稱作南瓜節、火雞節。
中國的節日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祭祀密不可分,比如春節、清明、端午、重陽甚至中秋祭月,並非是為娛樂或休閒存在的。它需要家族、宗族這類基層單位組織、推動&代代沿襲,是少有變化的農耕社會才能傳承的東西。
經常聽人感慨節日氣氛越來越淡啥啥的,其實那一堆流程繁瑣、鋪張浪費的儀式放在後工業、後現代社會里本身就很怪異,作為一種習俗或標本存在無可厚非,倘若想發揚光大還是算了,除了勞民傷財真沒啥價值。在煙火繚繞中跟著一幫半文盲的長輩假模假式的跪天跪地跪祖先,就能喚起你心中的神聖、莊嚴甚至是對五千年文明的敬畏,到底在騙人還是騙鬼?
古往今來有多少曾經“理所當然”的文化習俗、風俗甚至制度在歷史長河裡無聲的泯滅了,除了幾個遺老遺少外沒多少人有工夫去懷念。時代是在變的,並非只有“鄉愁”、“情懷”、“兒時記憶”才能留住親情、友情一類彌足珍貴的東西。
吃月餅&賞月已經是對中秋節最高的禮讚了,況且民以食為天,以某種食物作為某個節日的代稱從俺記事起好像就是一種習慣,比如年糕湯圓節、粽子毛豆節、月餅板栗五香花生節……甚至洋人的萬聖節、感恩節也常被稱作南瓜節、火雞節。
中國的節日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祭祀密不可分,比如春節、清明、端午、重陽甚至中秋祭月,並非是為娛樂或休閒存在的。它需要家族、宗族這類基層單位組織、推動&代代沿襲,是少有變化的農耕社會才能傳承的東西。
經常聽人感慨節日氣氛越來越淡啥啥的,其實那一堆流程繁瑣、鋪張浪費的儀式放在後工業、後現代社會里本身就很怪異,作為一種習俗或標本存在無可厚非,倘若想發揚光大還是算了,除了勞民傷財真沒啥價值。在煙火繚繞中跟著一幫半文盲的長輩假模假式的跪天跪地跪祖先,就能喚起你心中的神聖、莊嚴甚至是對五千年文明的敬畏,到底在騙人還是騙鬼?
古往今來有多少曾經“理所當然”的文化習俗、風俗甚至制度在歷史長河裡無聲的泯滅了,除了幾個遺老遺少外沒多少人有工夫去懷念。時代是在變的,並非只有“鄉愁”、“情懷”、“兒時記憶”才能留住親情、友情一類彌足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