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58459569210

    雖然有中醫說為了避免水溼/水飲/水毒/痰飲/溼氣而建議少喝水,但實際上少喝水作用並不大。除非現在胃的內容物已經太多,再喝一點水,就多到噁心甚至嘔吐出來。

    很多病中醫都定位成與水溼有關,比如浮腫、眩暈、胃內停水、身重、關節痛等。但是真的不喝水,浮腫就好了,眩暈就好了,關節痛就好了嗎?恐怕不是如此。但是服用利水利尿等中藥,對症時確實能夠治癒此類疾病。

    那麼結論是,所謂去溼,並不是靠少喝水來實現,而是人體對水及某些物質代謝的偏性,需要透過食物,藥物,包括中藥中的各種化合物來調節。換句話說,去溼是內分泌系統的事,不是喝水多少的事。

    所以喝水喝多少?舒服就好。別渴著自己,也別喝水撐到把胃撐難受了。有胃寒的人,代謝不動太多水,所以不喜歡喝水,不喜歡涼水。有內熱的人,煩渴引飲,大口喝水,那麼就都應該順應身體的需求。就像一部機器,每小時消耗的水量是固定的,那麼該注入多少水?少了機器難以運轉,多了也會成為負擔,影響整體執行效率。

    如果有水溼,就用中藥或者食療來調節。常見的去溼利尿食物如生薑乾薑(嘔吐、咳嗽、代謝慢),薏米,茯苓(心悸、肢體抽動抖動),鯽魚,赤小豆(洩溼熱)炒豆芽(筋攣溼痺)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生靈芝對人體有什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