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yhyl25593
-
2 # 使用者5080196806422
7米?開玩笑嗎你?可能是你們現在放風箏變味了,我們小時侯放風箏是用線球的,一個線球好象是50-100米,經常是一放就是幾個線球,放風箏為了開心,如果你只是為了應付老師,那就變味了,線不管多長多短,即使飛上了天了,那也只是個風箏,而不是快樂
7米?開玩笑嗎你?可能是你們現在放風箏變味了,我們小時侯放風箏是用線球的,一個線球好象是50-100米,經常是一放就是幾個線球,放風箏為了開心,如果你只是為了應付老師,那就變味了,線不管多長多短,即使飛上了天了,那也只是個風箏,而不是快樂
不同大小的風箏需要的線也不一樣,一般大少的風箏弄個500米長的就可以了。 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們喜愛。 風箏是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