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
2 # Sky溫華
不知道你是什麼心理來提問的,但是父母貶低自己孩子的心理,是多數父母的心理反應。你用“喜歡”這個詞,我個人感覺是不恰當的。父母貶低自己孩子,並不代表否定自己的孩子的表現,只是想讓孩子做的更好一些而已。所謂恃寵而驕,驕兵必敗,不是無的放矢。對於習慣於只做表揚誇讚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對自己能力缺乏認知。當然,父母不可能只做貶低而不去適當褒揚,起碼我周圍的不是。鑑於題主的環境,可能是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認可,只被貶低。我深感同情。但是你能在這裡提問說明你不是一個毛頭小孩。已經有自己的價值觀。哼(ˉ(∞)ˉ)唧。可能你對父母做法不理解,但還是要給予尊重,這是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希望你作為成年人多做一些換位思考,好多事情都是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才能有答案…
-
3 # 香妃存在嗎
謝謝邀請,這要看情況,有的是父母很優秀,而孩子做的很多事他們不滿意,諷刺只是想讓孩子長記性,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有的父母是習慣,他們習慣諷刺挖苦,當然,他們在外面很好,從不諷刺挖苦人,但對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停的諷刺挖苦。有的父母是想讓孩子聽話!聽話!絕對聽話!就像狗一樣溫順聽話!我老公的父親就是這樣訓練老公和老公弟弟的,我老公一邊對他父親的做法不滿,卻一邊無原則,無底線的順從!聽話!因為聽話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同時還把他父親的那一套拿來訓練我兒子,於是,我堅決制止!結果是我兒子放飛了,太有主見了,有時候甚至是固執己見了。唉,分寸太難把握。
-
4 # JXMIng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父母喜歡貶低子女是一種自卑心理,他們從愛護孩子的願望出發,害怕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未來飛得越高,跌得越殘,他們希望孩子安分守己,不可超越前人一步,平平安安,萬不可有非份之想。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孩子成長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多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過份喜歡貶低子女將失去孩子勇於競爭地自尊,自信心。有害無益。OK,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誠謝邀答,不喜勿噴,謝謝你。
-
5 # 串串家
我說個真實的例子吧。
我的婆婆,一個65歲的老太太。在任何場合下,都沒有誇過自己的孩子。從他的孩子,到我和妯娌的孩子,她都沒有說過一句好。她的歪理就是孩子的好不能對外人說,否則自己的孩子就不好了,好就成了別人的了。
我當時就無語了,小孩子不是應該鼓勵和誇獎的嘛,怎麼到她這孩子的聰明就成了不能宣之於口的理由呢。如果說這一次的經歷是個偶然的話,後面發生的事我把它當成必然,她並不是因為無心才說出這番奇葩言論的,而是她心中根深蒂固的頑固思想,才有了凡事小心翼翼的態度。
妯娌的大女兒上初中之後學習成績很好,在班裡經常排名前三,同村在一個班級的家長就跟別人說開了,說我妯娌的女兒學習是如何如何的好,她家的孩子學習不好,她可羨慕了,我的奇葩婆婆聽說了這番話,親自跑到人家家裡,跟人家大鬧了一場,非說人家說自己家孩子了,自己家孩子成績要是下降了,就怪她的烏鴉嘴說的。然後,高朝來了,妯娌的大女兒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下滑到了第5名。這下婆婆了不得了了,又跑到人家家裡,大罵人家是烏鴉嘴,說人家的孩子成績可好了,好的每次都考前幾名。她以為,從自己的嘴裡說出她們孩子的好,她們的孩子也就不好了,。我婆婆的口頭禪是“人嘴裡有毒,凡事少說”。
貶低子女的父母大多都是自己不自信,凡事都不喜歡張揚。故而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會採取自卑的當時處理。孩子應該多給予鼓勵,讓孩子增強自信心,使孩子產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對以後的成長之路會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
6 # 戀戀有情
我不認同父母一味貶低子女的情況,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打擊。因為孩子有逆反心理,你打擊的越厲害,孩子的反彈力度和情緒越大。相反如果父母能夠給與及時的鼓勵和支援,孩子會更有上進心和動力。
貶低、訓斥、責罵帶來的後果,很嚴重這個事情很好理解,我們拿自身來說明。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職場人士,如果你不是老闆,你肯定有領導。當你做一件事情,出現了錯誤,而且這個錯誤還是可以彌補的。如果領導不問青紅皁白把你臭罵一頓,而且是當眾訓斥,讓你在同事面前無地自容。你是什麼感受,估計你當時不僅不會想辦法彌補,而且內心會很恨這個領導,簡直就想拍拍屁股走人。這就是人的正常心理反應,孩子也一樣。
既然貶低孩子的後果很嚴重,為什麼父母還這樣做呢?這樣的父母他們可能是這樣想的?1、這些父母小時候有過同樣的遭遇,內心有陰影,長大以後對待自己的孩子會有無意識的效仿自己父母當初對待自己的行為。
2、內心覺得自己孩子確實不乖,不聽話,不學習,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所以他們貶低自己孩子是自己內心的真實反應。這樣的父母應該多學習一下怎麼教育引導孩子,還是可以改變的。
3、純粹是內心比較自卑,非常不自信。這種心理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
不管父母是哪種心理,一定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所有行為,要注意辨別孩子的對錯,正確積極的引導孩子的行為。多給與正面的鼓勵和讚揚,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法。歡迎大家留言提出自己不同觀點。
-
7 # 海藍藍月亮亮
喜歡貶低子女的父母,大多都是文化素質偏低,智商情商也偏低。
但是他們原本的出發點是好意,想通過貶低子女來激發孩子發奮學習的精神。只是這樣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令孩子發奮學習,反而令孩子更加厭學逃學。
我個人是極力反對和阻止,父母貶低孩子的這種又武斷又不明智的教育方式。因為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三伏寒。換句話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聽冷嘲熱諷,貶低打擊的惡言惡語,毫無例外,都喜歡聽讚美鼓勵表揚激勵的良言善語。
就算是你認為孩子真的有錯,真的做的不好。也不該直接否定,甚至口不擇言,惡語相向,雖說是良藥苦口,良言逆耳,但是,又有誰願意喝苦口的良藥,又有誰願意聽刺耳的良言呢?
所以說,要批評反對之前最好先提出表揚和肯定的部分,然後再轉折和補充一些正確的看法和做法。只有這樣婉轉的指出錯誤,孩子才有可能聽進去你的建議 和方法。
作為家長,永遠不要站在自己成人和成熟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天真和無知,而是應該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和體驗感受孩子的世界,然後巧妙地因勢利導,將孩子從錯誤的行為向正確的方向牽引和矯正,讓孩子在和諧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接受父母的教導,改正自己的錯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起到言傳身教和模範榜樣的決定性作用的老師。
所以父母也要在不斷學習中提高和完善自己,儘量做合格稱職的父母,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貶低和打擊孩子,這樣絕不會如你所願,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自卑抗拒叛逆恐懼等種種負面情緒和消極錯誤心理。
作為父母,如果光生養孩子卻不能好好教育孩子,那是動物都能做到的本能。而為人父母,遠沒有那麼簡單和隨意,是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並且要儘量用最正確的方法和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開導和糾正孩子的一些錯誤思想和行為,使孩子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都必須學習和修煉的重要功課,而不是把孩子往學校一放,全憑老師們去教育。
雖然說老師的教育也很重要,但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也不容忽視和閒置。
大家都知道,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如果孩子教育不好,不但直接關係著國家的前途和未來,也關係著父母年老體邁時的養老送終問題。
所以,無論是父母還是學校,我主張的教育理念是以表揚和讚美為主,同時引導和糾正孩子的錯誤思想和錯誤行為,讓孩子能夠在良好的充滿正能量的教育理念下,身心愉快的長大成人,甚至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
8 # 老友手札
父母為什麼會數落自己的孩子,我覺得這個問題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個呢,就是情緒。
情緒不僅包括了情緒本身,也包括瞭如何處理情緒。
那麼,很多人在有情緒的時候就會伴隨有相應的表現,那就等於是在釋放情緒。當然,也會有朋友選擇憋著,這也是一種處理情緒的方式,但並不提倡。
這時候數落、貶低,就是一種處理情緒的方式。
第二個呢,就是轉嫁。
我們都聽過指桑罵槐這個詞,對孩子的貶低同樣也可能是因為,父母因為其他原因而產生了情緒,在孩子身上宣洩。
比如,在工作中遇到了排擠,但是又沒辦法去向公司發脾氣,只好藉著孩子發。
第三個呢,欺軟怕硬。
有情緒,宣洩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性的宣洩自己的情緒,或者,都能勇敢的宣洩自己的情緒。
所以,在選擇宣洩目標的時候,也會傾向於選擇那些好下手的。
第四個呢,就是父母自己的問題。
父母自己的問題,比如敏感、情緒化、不會自我調節等等,這就會使父母總是陷入情緒中,而有情緒自然需要釋放。
這時候因為上面一些因素的影響,就會針對孩子。
第五個呢,可能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
孩子,是婚姻的產物。父母這樣的行為,可能是在表達對這段感情或者對自己另一半的不滿。
但這樣的行為當然不好,這樣只會加重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無論如何,總是對孩子有一堆脾氣,並不是好事兒。所以,作為父母,如果有這樣的行為,還是需要通過自我梳理,來找到問題是什麼,以及如何解決的。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
9 # 佛曉木說
中中國人的傳統教育思想, 父母不會正確表達而已,避免“捧殺”的心理!大多數正常的父母誰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主呢,自己捨不得吃啥不得穿的把兒女養大成人,我們的父母也是上一代特殊時代背景下,教育思想失敗的試驗品而已,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也會無所適從的,難道非要逼著他們說他們“一無事處麼~~”,沒有意義!
小時候,我常被老爸講:“你看你那個死腦筋,你能做好什麼事?”
“笨成這個樣子,你能做成什麼事?什麼事你都做不了。”
這樣的話數不勝數,直到我離開家,走入社會,用自己的名字買了自己的房子, 給父母留了專門的房間,按他們的意思裝修房子。
曾經的我要證明,我行,我能做好,我就是要做好給你看,曾經的我想努力的證明我不蠢!(僅管房子對我來說是個負擔,因 為睡覺就那麼點地,吃飯喊外賣,即使要做飯,也要不了多大的地,要工作,自己房間的書桌就足夠用,那些空的地方,父母不來,打掃衛生,真的是很大的負擔,多餘找事做。)
我是個女孩,除了被爸爸罵“蠢”,我媽媽有點重男輕女的思想,這樣的環境下我一度以為我是家裡撿來的孩子。
好在我爸除了罵我蠢以外,沒有重男輕女,他的教育理念是——“講道理”,說你蠢,你說你不蠢,你證明給我看。所以僅管我是“蠢”的,但是我也是好強好辯的。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腦子裡是沒有男女之分的,只有蠢和不蠢之分,工作我也沒想過這事是男人乾的,體力上比不了, 我自動認為是因為“你比我塊頭大,所以比我力氣大,並不代表,你比我聰明”,我要努力做,做所有我能做的,很害怕我是“蠢”的那一類人,所以我努力的讓自己看起來不“蠢”,在我努力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學校學不來的東西!
再回想來看,其實我爸媽是一個不太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的人,我是感謝我爸媽的,我爸讓我清楚的知道男女的“平等”,我媽讓我認識到男女的“不平等”,男女平等是思想上的, 不平等是生理上決定的,男女平等,男女同樣“有別”。
說來說去,老一輩父母的教育只不過是中中國人的傳統教育思想, 父母不會表達而已,避免“捧殺”的心理
有句話 不說麼:“你父母寵你,不管教你,到了社會自然有人會管教你!”
都是成年人的我們再去追求父母的教育方法和目的,只能是 為了我們為人父母時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只能站在父母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優化我們自己對自己下一代的教育方式。
到今天,看看同齡中女性的現狀比較,再加上自己有了孩子,有了教養孩子的經歷,第一次當父母的我們自己也無所適從,今天這個“專家”說要這樣教,一會那個“專家”又跑出來說:“不對,應該怎樣怎樣教育”。
特別是我們國家引進本方文化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鼓勵教育”得到了“瘋漲”,認為中國的傳統“嚴格”教育是不對甚至是“毀滅”和“打擊”孩子的。
可所謂的“鼓勵”教育,也造成了現在的孩子在受挫折方面的能力太差,新聞媒體上經常報道為了父母拿走手機跳樓,老師在群批評孩子不做作業,然後孩子跳樓,和父母意見不同發生爭吵,跳樓,等等,造成現在的老師,家長都紛紛感嘆:現在的孩子是真“惹不起!”
現實是,如果做父母的對孩子施行“開心”教育,孩子長大懂事了,會怪你不管他,怎麼不努力管教,如果按“成功”模式教育,不說成功不成功,孩子都會說,父母讓他失去了人生樂趣。)
誰的對誰的錯?不等幾十年,誰也 不知道誰對誰錯。
其實不管是鼓勵還是貶低,大多數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主!一味的貶低,很可能會讓孩子自卑,對未來成長中遇到的很多 問題沒有信心去面對,一味的鼓勵,在古代有種叫“捧殺”的養廢孩子的方法,在“大戶人家”的”內鬥”中常見,就是不管孩子做什麼都鼓勵,一味的包容,不批評,不嚴加懲罰,到後來孩子無法無天,不知天高地厚,範下濤天大錯,無法挽回,別人還不能說什麼,只說是溺愛之過。
可事實是這個孩子是徹底“廢了”!
2017年,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的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她的作品《看見成長的自己》(英文版原名: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提出 “成長型思維”的概念:
不要一味的鼓勵和貶低,是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解決方法的能力和而對挫折的態度還有心態,要培養孩子認清現實:天下沒有百分百成功的事,而不是一味活在理想的世界裡(只要自己努力就百分百成功,事實上成功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
從失敗中學到經驗和找到自己的盲點,而不是單單把成功還是失敗的焦點放在“事”本身的成敗上,“目標”成功了固然好,失敗,也學到東西,找到自己的盲點,為未來的事打下“背景知識”的基礎,拓寬自己的認知體系,拓寬自己的認知面!
家長和老師還有孩子身邊的人,要對孩子遇到的問題時行引導,制定目標,尋找方法,根據自己條件和資源再分解決執行步驟,然後堅持、持續的執行,當天進行反饋總結自己在執行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的地方,再調整和修正自己的計劃和執行步驟細節,直到規定時間內完成目標!
卡羅爾·德韋克做這個科研專案中還提到,把注意力聚焦到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制定目標——瞭解目標——尋找完成方法——盤點自己資源——分解目標——執行——反饋總結修正——直到目標完成或截止時間到,這樣的思考過程,讓參加研究的學生們大腦高速運轉,可以幫助人大腦裡的神經源生長,促進大腦神經的發達,讓我們的腦袋更聰明。
這一結果也在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的科學實驗中得到證明,這樣的思考會促進大腦神經源的生長,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神經,建立外部資訊收集處理過程中的更強的神經連線系統。
把注意力聚焦到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制定目標——瞭解目標——尋找完成方法——盤點自己資源——分解目標——制定執行計劃——執行——執行結果反饋、總結、修正、調整——直到目標完成或截止時間到,這樣的思考過程這一過程是繁雜而鎖碎的,不要說一個孩子,就是大人的意志力都很難達到,所以在培養一個孩子成長型思維的時候,作為家長的大人也是完成了自己的成長型思考能力培養,大人全程參與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可以幫助孩子減少由於知識層面和認知層面受限帶來的很多不必要的失敗帶來的失敗感 ,從而建立基本的信心保障,也就建立了孩子面對未來未知事件的能力!
-
10 # 蓮兒老師
他們自以為在進行“教育”、“打擊式教育”,以為是在溝通和交流,是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而實際上,他們留給孩子的,是最深的傷害,一生的噩夢。
01
這是中國式PUA家庭的特徵:通過打壓,把你貶得一文不值,達到馴服,從而控制
“工作認真有什麼用,30出頭了,連個男朋友都找不到……”,
“看看你這人生,別的樣樣好沒用,嫁不出去,只這一項所有都否決”……
我的一個小同事,就是這樣,終日生活在老爸老媽的辱罵中。每隔一段時間,父母就借題發洩一通,她則向我哭訴。整整10年了,男生見了一個又一個,也努力相處了,都以失敗告終。我也勸得累了,乏了,沒有說辭,只剩陪伴和傾聽了。
前不久,她去杭州找著名心理諮詢師,開始每小時1500元的療心。
原生家庭的這種傷痛,有時要用一生去醫治。
02
習慣於從小打罵和諷刺來溝通
【案例1】熱播綜藝《爸爸去哪兒第六季》,楊爍和兒子被網友熱議,並屢次登上微博熱搜。
兒子楊雨辰走路慢一點,落後了一點,楊爍就破口大罵:不會走路嗎,腳尖超前,能走直路嗎?會走路嗎?會走路嗎?
兒子呢,一臉的驚恐、害怕。
別的家庭是歲月靜好,其樂融融;楊爍則是疾風驟雨,烏雲壓城。遭網友批評的楊爍,卻委屈地說:我不知道怎麼去孩子去溝通,習慣了這樣的說話。
【案例2】電影——《春潮》聚焦了三代女人,母親紀明嵐,女兒郭建波和外孫女郭婉婷,名字很文藝,反映的卻是血淋淋的家庭教育現實。
紀明嵐從未看得起女兒,只要一見面,沒一句好話,永遠都是諷刺、挖苦、指責,乃至於最為惡毒的詛咒。
“我真沒見過像你這麼不要臉的人呢。”
“你們兩個吃著我的喝著我的,還想我要笑著來服侍你們,告訴你,沒門兒!”
中國式家庭,這股暗流還在湧動:肆無忌憚的打擊,嘲諷,甚至謾罵,終究只會使自己滿目猙獰,讓孩子懦弱自卑。
孩子可憐,家長可悲。可怕的是,這種家庭互動形式卻還在有意、無意地代代傳承。
總結語:心理學的暗示效應告訴我們:父母的否定、打擊、批判,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並轉化為孩子“內在的批判聲音”,形成強大的“反自我”意識。他們會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父母之愛子,理解、尊重和包容,這才是本質!
-
11 # 麥初齊
作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近的人,這樣做是錯誤的,只是父母還沒有發現問題所在。這不是什麼心理,是一種被傳統誤導的一種現象,甚至是毒害了數代人的發展,因為這一點實際上和我們父母那一代之前的家庭教育和封建文化有關。
01 父輩之前的家庭教育傳統小時候我經常聽到一句話“以後有的你吃的”,這句話看是很有道理,但是卻折射出一個歷史的遺留問題,那就是在家庭地位中以父親為尊,母親和孩子的地位低下。
我父親曾和我說過,在他的小時候全村人的家境比較困難,物資比較困發,孩子又多,所以很多東西都是先緊著父親來,比如家裡炒一盤雞蛋,一定是端到父親面前,他這頓沒有吃完也輪不到他們,除非父親說不吃了吃夠了,剩下來的才是他們的,但是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
這是因為一直以來,他們的家庭教育就是如此,為父為尊。所以,當自己被壓迫了那麼久之後,自己當上了父親也是如此,甚至是變本加厲的方式來彰顯父親的地位,這一點和南韓的婆媳關係有點類似,所謂的“千年的媳婦熬成婆”。
對於孩子的管制,大於對孩子的發展,是那個時代的烙印,聽話是唯一的標準,自身發展只有在大戶人家才是可以實現的,否則多數都要以溫飽為前提,所以教育一直都是傳承上一代的方式,資訊閉塞墨守成規,不認識字哪裡來的看書和改變思想。
在村中,生活的都是勞苦大眾,在土地改革之後,重新獲得土地的老百姓想的是種地打糧,其他的都不去想,所以後來國家才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和方針,畢竟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體會不到知識帶來的幫助和改變。
這一個思想轉變,首先得益於九年義務教育,這讓父輩的思想發生了轉變,社會化生產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出現了收音機、電視等媒體,讓新的思想和文化衝擊了老一代的傳統,意識到那種文化的差異,而且也不斷地有西方的思想傳播來。
讀書學習成為寒門學子改變人生的一次機會,高考就一直都是一個鯉魚躍龍門的途徑。雖然從思想上有了轉變,但是對於孩子的掌控卻一直沒有變化,因為孩子小不懂事,父母往往管束很多,因為他們的經驗告訴他們很多的錯誤的,所以不希望孩子走彎路。
另一方面,中中國人有一種思想就是要謙遜,貶低自己孩子是一種謙虛的表現,也是不過度張揚的意思,以免因此招來嫉妒。
然而,這種方式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中被認為是錯誤的,對孩子應該是多鼓勵,挫折教育可以有,但是父母將這種教育使用的有些過度了。在孩子的不同階段應該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小孩子多是鼓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三觀適度貶低,健全了人格之後才是作為參謀。
-
12 # 社長晴藍
我就是那個從小被貶低長大的女孩子。
那時候看到董卿的採訪,說父母對她打擊式教育的時候我淚流滿面,我太有共鳴了。
我已經走出了原生家庭,讓我回想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心理折射。心理學上有一種情緒的傳遞叫“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物件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父母在外面受了委屈無處發洩,而自己的小孩是弱於他們服從他們的,所以就產生了這種“踢貓效應”的情緒傳染鏈條。
對最親近的人不加掩飾的情緒。因為小孩是父母最親近的人。父母在外面一整天都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家裡面對小孩他們就不想再控制了,很多人不是說,對最親近的人往往傷害最直接麼?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怎麼想就怎麼說,殊不知這樣其實傷害了自己的小孩,因為小孩子會把父母說的一切都當真,父母就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他們會順著父母的話開始自我否定,影響自己的性格。
恨鐵不成鋼但用錯了方式。很多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是恨鐵不成鋼,但是他們用錯了方式。他們覺得用“激將法”對小孩子,說小孩子不行,小孩子就會努力行給你看;又或者是很多父母不知道跟小孩子溝通的方式,直接說難聽的話是一種他們認為的簡單的推卸責任的方式,他們並沒有去學習該如何跟小孩溝通,用這樣的方式不一定會讓小孩子變優秀,反而會產生心理問題,因為小孩子是需要被認可的,其實任何人都是需要被認可的。
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敏感,自卑,老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過了這麼多年,我已經走出了原生家庭,也能跟這些問題和解了。
只是偶爾當父母還是用那樣的方式對我時,我還是會受一點點影響。
但是我會用“心理阻斷”的方式來干預心理,我會對自己說:你沒錯,不是你的問題,他們也沒錯,只是方式錯了。
這樣子情緒就會得到一些環節。
無論如何,我還是感謝我的父母,能讓我有機會懂得這些跟自己相處的方式以及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的心理動力。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無論小時候遇到什麼樣的父母,在什麼樣的家庭長大,我們都有能力自我救贖,自我療愈的。
每個人都很強大。
讓我們在迷茫的世界一起成長,熱氣騰騰的活著。
-
13 # 寶媽育兒攻略
父母覺得貶低你,能讓你變得更好,雖然這沒有一點邏輯可言。
貶低你,他認為是在鞭策你,把你罵醒,你感覺被羞辱了,就會奮起直追,努力向上,如果你還那樣,他就覺得你是爛泥扶不上牆。
父母在你小有成就的時候還貶低你,他是怕你驕傲自滿,他想讓你更完美。他可能在背後別人面前偷偷誇你,但是在你面前,一定板起臉,把你說的一無是處。
這樣的父母還喜歡說一句話,只要他能成才,哪怕他恨我也沒關係,等他大了就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因為他自己從來沒有的得到過誇獎,沒有得到認可,不自覺的把這種思維模式自我代入去教育下一代。
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會讓孩子自卑敏感,沒有安全感,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變成一個“討好型人格”。
一,跟父母談心,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被貶低,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
二,如果結婚了,找到一個安全依戀型的愛人,也能治癒你的傷痛;
三,做自己擅長的領域,用不斷的成就感來加強自己的自信;
四,想象出小時候的自己,跟以前的自己對話:你辛苦了,別害怕,我來保護你。
-
14 # 企鵝姐
我想在中國的大環境下,80後以及之前在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是在父母的貶低中長大的。他們其實並不是有意要貶低和傷害孩子,只是潛意識裡習慣了這種表達方式,因為在他們從小也是這樣長大的。
就拿我來說吧,80後,在我的童年裡,基本就沒有被父母鼓勵過。唱首歌,會說我唱歌難聽;跳個舞,會說我跳舞難看;不管做什麼,都能挑出個毛病來。
我學習成績不錯,也從來沒有因為成績好得到過鼓勵。親戚鄰里誇我的時候,我媽會說,你本來就應該考這麼好,考得不好才是不應該。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我,自卑的要命,不敢唱歌,不敢跳舞,甚至不敢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有社交障礙。
長大以後,我試著和我媽交流過,她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無意的行為會給我帶來這麼大的傷害,她只是用她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來教我長大,她認為要從小嚴格要求孩子,認為誇獎會使人驕傲,看到我做的不好,會恨鐵不成鋼,希望我做更好,也希望我能實現她沒能實現的理想。
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理解了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心裡依然很遺憾。希望當我們做了父母之後,能夠吸取自己成長的教訓,做個更好一點的家長。
-
15 # 局中人手記
原生家庭,才是PUA大規模發生的場所。
PUA的本質上是一套精神控制術,有意無意間使用PUA的人為滿足自己的不可告人的隱祕心理目的,對其子女實行精神層面的打壓。
家庭PUA的目的是父母為了嚴格地控制子女,使子女成為自己的財產和附屬。比如,有些父母會對子女說,你咋這麼笨,考試分數這麼低,把孩子數落的一無是處,還會說爸爸媽媽這麼辛苦供你讀書,你真對不起我們。
這就是通過貶低子女,讓孩子覺得“垃圾”,再通過標榜自己的付出以讓子女內疚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來控制子女。隨後進一步提出了各種要求,來脅迫子女做到,從而實現了自己的目的。這樣看看,是否和PUA一樣,貶低指責對方,使其自我羞愧。利用悲情故事營造反差,使對方同情。
有很多父母強勢的家庭,孩子普遍都懦弱。這就是典型的遭受家庭PUA迫害的結果。
很多孩子無法理解,為什麼最親愛的父母會運用這樣的手段對付我們呢?難道他們並不是真正地愛我嗎?他們確實也實實在在為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呀?難道真的是我不孝順,不懂感恩?我也想孝順想感恩,可他們的要求怎麼那麼不合人情,讓人難以接受?
其實要理解這個問題,必須認識到這些父母本身也是受害者,在他們還是兒童少年或者成年的某個階段,也很可能受到過其他人的PUA對待或者其他方面的心理創收。當他們有了孩子,就有意無意之間重複了這樣的行為,在重複這些行為時他們感受到了滿足。而且有些人還愚昧錯誤地認為自己確實是在對子女好,他們還會為自己的行為自豪,也就更為子女的不知感恩而痛心。
這就是人類社會歷史鏈條上的因果迴圈,唯有理性和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斬斷這個鎖鏈。如果我們還是認識不到這一點,一味順從附和父母,很有可能當我們有孩子時,我們也會成為父母的翻版。
每個孩子都應該對自己自信,即使那些本該鼓勵孩子的父母,卻在行貶低子女之事,孩子自己也應該告訴自己,我要通過知識獲得解放。我不會成為你們的翻版,我一定會成為一位有知識,有理性的人。
-
16 # 嘉嘉的時光膠捲
朱閃閃最近開心的快要飛起來了,因為她成績優異,被老師推薦到德國當交換生,公費留學一年。她想把這個好訊息分享給全世界,於是在朋友圈編輯了一段文字還配上一張精美的自拍照,在發出去之前點開分組,習慣性遮蔽了爸媽,她十分清楚爸媽知道後的反應。
第一個讓她刪掉朋友圈,再一頓打壓不要自以為是,公費留學有什麼了不起的,這麼有本事怎麼不上清華北大?還有那張照片像什麼樣子?成天打扮得跟個妖精似的,打算去站街?朱閃閃對這套說辭厭煩透頂。
她不明白媽媽為什麼會用這麼惡毒的字眼形容自己,她以為別人的媽媽都是這樣。可是當看到大學室友和媽媽相處的狀態,朱閃閃明白了自己媽媽的另類之處。
朱閃閃從小到大很少聽到讚美的話,第一次拿著雙百分的成績在父母面前時,原以為媽媽會誇讚自己,可是她的第一反應卻是:你是不是抄襲了?這之後朱閃閃成績依然優秀,只是再也不會主動把成績拿給他們看。
青春期的女孩子都愛漂亮,朱閃閃也不例外,她會在父母都上班的週末偷偷化個妝,換上最漂亮的衣服,偷偷美一會,如果被媽媽看到免不了陰腔怪調諷刺一番,所以在他們回來之前朱閃閃立刻恢復原狀,伏案學習。
要說父母不愛她嗎?也不是的。生病時床前的殷勤關切不是假的,餐桌上豐盛的食物裡面,最好吃的部位一定在朱閃閃碗中。
後來朱閃閃想開了,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自己小時候沒有被溫柔對待過,所以也不懂得如何跟子女相處,但朱閃閃長大了,她知道該怎麼和父母周旋。
朱閃閃拿起電話,她決定把這個留學的好訊息親口告訴他們,媽媽接到電話,先是一徵,隨即說了一句:可不要驕傲,好好學習才是硬道理,朱閃閃聽出了媽媽聲音裡的欣喜,這就夠了!
-
17 # 子墨書坊
其實我覺得沒有父母喜歡貶低自己的子女,在每個父母的心中,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獨一無二,最優秀的,哪怕她總是在你面前誇著別人有多好,你有多差,在她心裡,你還是最好的。她總是忍不住數落你,貶低你,只不過是她希望你變得更好,變得更優秀,希望你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放在學習上,而不是電視、手機上,當然適當的放鬆也是要有的。
其實沒有孩子是天生愛學習的,包括那些看起來特別自律,學習特別用功的孩子,他們也不見得都喜歡學習,誰不喜歡玩,不喜歡看電視,不喜歡放鬆,不喜歡享受?沒有人會說NO,做枯燥的習題,還是刷抖音,玩吃雞,當然是後者了,你如果跟他說快點做作業,快點學習,絲毫不會有什麼效果的,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不得已會來刺激你或者說數落你:期末考都退到中下游了,你還好意思看電視,玩手機?你再不努力,你都要拖你們班後腿了!你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懂事,你看XX,學習好,還聽話,從來不會惹父母生氣,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不爭氣的東西等等之類的.....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媽媽,如果你的心裡脆弱一點,你可能會受不了,你覺得媽媽在貶低你,在數落你,連最親的父母都看不起你,這時候的你可能很生氣,可能真的被刺激到了,會真的去努力一番,如此一來,成績有所改善的話,父母會覺得這招很好用,會繼續下去,甚至變本加厲。
我有一個同學,她媽媽從來不跟她好好說話,見她就懟她、罵她,說她不努力,不爭氣,初中的時候她的成績都是在中游水平,考個普高都很勉強,但在她媽媽不斷地數落下,最後比普高線高了兩分的成績進了普高。進了普高以後,她媽媽覺得有點效果,變本加厲地數落她,說她長得不夠漂亮,不讀好書,將來工作和男朋友都會找不到。她有時候覺得很壓抑,覺得這個估計是後媽吧,親媽應該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當她慢慢接受這樣的現狀,但讓她更抓狂的是她們的班主任也是一個很喜歡數落她們的人,各種方式數落她們,通常情況下就是拿隔壁班跟她們班對比,說隔壁的差生都能碾壓她們班的好生,同樣的教學方式,真的不知道你們這幫人都是怎麼在學習,高考是座獨木橋,到時候千軍萬馬,你們這種狀態不用考就被擠下橋了,天天刺激她們,說她們班不努力,太懶散,沒有競爭力等等之類。
我同學心裡憋著一口氣,從此之後更加努力, 那年高考,她們班發揮得出奇的好,曾經連普高線差點過不了的她考了個二本,她自己都覺得這要歸功於班主任和媽媽一直以來的貶低和數落,雖然心裡有感激之情,但她永遠忘不了的是這些年的壓抑,覺得自己還好挺過去了,也考上了不錯的大學,要是真的自尊心受挫,挺不過去該怎麼辦?
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交給孩子的東西很多很多,但絕不包括逼迫他成長,總是以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他我是為了你好。你的經驗不一定適合他,每個人的成長都由其自身的規律,不要拔苗助長,也不要過分地數落孩子,打擊他的自信。作為孩子,也不要太玻璃心,努力做好你該做的事,盡力而為,問心無愧就好!
陳子墨:曾做過外貿、會計、半路出家的媒體人。有生之年,想要見過的人遇到的事統統記下來。
-
18 # 邊疆遼遠洪荒
1、把自己擺在上帝位置,認為他人可以像橡皮泥一樣任意塑造,世界應該把自己伺候舒坦;
2、深層的自卑,但人的潛意識裡又都存在自我服務,不能對自己負面評價,要自我感覺良好,於是會為自己的不如意尋找合理化原因,目標最容易選擇到至親之人,父母、配偶、孩子,而孩子在他們眼中是最軟弱可欺的;
3、自我意識未覺醒,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負責,所以生活中能偷懶就偷懶,以為不作為能避免錯誤,而不知道不作為本身就是巨大錯誤,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失敗;
4、分別心而不是同理心,對待他人的方式是“我和他”,而不是“我和你”。前者的邏輯基礎是沒有聯絡,後者是存在很多聯絡。前者是把他人當做一個符號或工具,後者是把他人當做與自己大同小異的人。前者的方式是無視他人感受,後者是感同身受;
5、非常在意他人看法,意志飄忽不定,而張三、李四、王五、趙六的看法都不一致,所以會感到迷茫;
6、不知道自私是人的本性,無視自己的自私,不接受他人的自私;
7、不知道自由是人的最高追求,所以做了很多自以為高明而實際上有損他人自由的事情;
心理學是複雜、高深的學問,本人只是業餘愛好者,所以做出的分析必然存在矛盾、遺漏和重複的地方。但作為工具,心理學的確能夠幫助我深度瞭解人性。
-
19 # 風雲再起之未來莫測
父母喜歡貶低自己的孩子其實是一種希望孩子能有所進步,希望通過貶低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奮發圖強。
其實這樣往往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可能讓孩子一蹶不振,以難為難,更容易滋生孩子的叛逆心,從而毀了孩子的一生。
-
20 # 大衛61318579
其實有些父母貶低自己孩子以為是讓孩子記得教訓!長記性!然而恰恰是害了孩子!讓孩子心裡感到自卑,沒有自信,認為事事不如別人!這對孩子成長造成的不但是心裡問題還對孩子一生的生活都朦上陰影!在孩子犯錯誤或者成績不好時,父母給的應該是更多的愛和鼓勵!讓孩子內心改變,父母必須潤物細無聲……
優秀的父母是不斷學習和不斷更新教育孩的新知識!才能成為孩子的引路人!成為孩子一生的貴人!為了孩子請你不要隨便責怪孩子,怪就怪自己從自身找問題!自身有多自律有多高大,孩子就有多努力就能在父母肩上看到更遠的風景……
回覆列表
自卑自賤,又不懂表達,才會有這樣的行為,就像動物在生存環境惡劣時會殺死幼崽一樣。這種貶低行為的家庭可能經濟條件不會很好,面臨一些困難,而子女在這個家庭屬於弱者,被視為負擔,引起父母的不滿,從而導致這種攻擊性行為,有辱罵還有肢體暴力,成為父母情緒的發洩口。如果是經濟條件過得去,還有這種行為,是子女出現了健康,智力,社會關係處理方面的問題,或者是父母在控制子女,把子女當成工具,以便分攤一些任務,和降低教育成本。這種貶低在子女獨立成材以後變得更加激烈,如果子女的能力超出了父母,那麼父母心裡是恐慌的,因為長期的辱罵,子女的不可控,從而擔心子女報復。不要說天下父母都是為了子女好,那麼我為了你好,讓你減肥,天天罵你是一頭豬,吃得比豬多,長得比豬肥,出去像怪物,站著像油桶,你能不能接受?畢竟我是為你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