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茶時倒入開水總會有茶葉在開水中倒騰、漂浮。而有的茶一衝開水即沉底,是否這種茶就算好茶,特別是綠茶!當然,這不是好茶的唯一指標。茶湯色、口感也極為重要,但沉底是否也可以作為判斷的一個重要標誌!
-
1 # 謝海東信陽茶
-
2 # 西湖龍井茶農
看到很多人云亦云的回覆,我就不復制貼上那些有的沒的,,綠茶下沉快的未必是好的,但是確定手裡茶葉好不好,下沉快是必須在的(此處只指我們這的茶葉~西湖龍井)。原因很簡單,現在我們這有三種製作方法,純機器,半手工(機器殺青,手工輝鍋),純手工。如果,有能力買到這三種茶葉,可以同時泡,就會發現,純手工茶葉是秒沉的,半手工次之,機器的會漂浮很長時間才下沉。至於為什麼,會喝茶的不用我囉嗦,應該都明白
-
3 # 夢宇無痕
一衝開水就到底的一般是機制捻揉茶!也有手工的,代表作有信陽毛尖,碧螺春,鐵觀音,日照綠等等!我做老家茶,一般手工,半手工,樣子不怎麼樣
-
4 # 凱文說茶
沉底速度當然是個指標了,綠茶在烘乾後,密度一般要小於水的密度,才會上浮,當吸水後,密度增大會慢慢沉入水底。一衝開水就很快下沉,原因有二點,一是茶葉內含物太少,導致吸水時間大大縮短。二是揉捻過度,導致茶葉上層細胞受損,高溫下吸水速度太快!看你的杯中湯色混沌,葉片長梗較多,應該屬於上述二種原因疊加所致!一衝開水就沉入茶底不僅不能說是好綠茶,相反還極有可能是低檔貨的標準!
-
5 # 小東門羅氏三爺981
品茗,色香味具佳,色綠湯清,香味獨特濃郁。
欣嘗,"明前茶”(清明節以前採的茶)泡開後,雙片葉子叉開像小雀嘴,葉子朝上梗朝下,與長在茶樹上的姿態一樣,明後茶反之。
-
6 # 茗玥—心靜茶香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樓主說的有些片面,事實上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沉得越越快好,茶葉沉得快說明茶葉是早期的春茶,芽頭大且多,營養物質豐富,茶葉條形做的緊實,比如早期的信陽毛尖和碧螺春都會下沉的快,而龍井茶外形呈現扁狀,多以一芽一葉、二葉為主,泡開後葉片和熱水接觸面積大,浮力也就大,因此下沉的慢,這就不能籠統的說龍井茶不是好茶吧,最後和泡茶的手法和水的溫度也有直接關係,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哈。
-
7 # 不得了6881
這是錯誤的,
比如名優茶明前毛峰之類,經過理條,殺青,烘乾的,沖水後會浮起。而這些確實是好茶。
而後期炒青之類綠茶,經過揉攆成團,殺青,烘乾後,會沉底。這些茶相對毛峰來說就差多了,基本是勞動節後採摘了,澀味就重了,而且蟲害也起來了,就需要施藥了。這樣相對農殘也多些。
-
8 # 深山孤鷹2
錯誤觀點,真正的好綠茶泡開是慢慢沉底,要是一衝就沉底,說明茶沒烘乾透有水分,三十年老製茶人的一句忠告,再好的茶就怕過開水這一關,一泡就知道茶葉形態肥瘦口感乾溼度...
-
9 # 吉祥姐姐
茶葉在沖泡時的浮浮沉沉又叫“茶舞”,也是品茶、賞茶的一個方面。茶葉的浮沉,與沖泡的方法、茶葉的品種及乾溼度及水溫都有一定的關係。茶葉的質量根據茶葉的外形、氣味、茶湯顏色等特點比較容易判斷,與是否浮在水面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
為什麼說不科學呢?我先來了解一下綠茶加工工藝裡的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壓迫細胞空隙,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通過了解我們會發現,揉捻過茶葉因為細胞空隙被壓縮,條索緊結不管是不是開水沖泡都會沉入杯底,反之沒有充分進行揉捻工藝的茶葉細胞空隙較大所以會浮在水面上。隨著細胞吸水也會慢慢的沉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