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8691909527

    馬氏體是碳在α-Fe中的過飽和間隙固溶體。溫度區間低於Ms點,過冷奧氏體在該溫度下不能在恆溫下轉變,而是以極大的過冷度連續冷卻。低碳α相和彌散分佈的,並與之保持共格關係的ε– 碳化物體構成的組織。根據轉變產物形態的不同,馬氏體分為板條馬氏體和針狀馬氏體。

    貝氏體轉變也是形核和長大的過程,發生貝氏體轉變時,首先在奧氏體中的貧碳區形成鐵素體晶核,其含碳量介於奧氏體和滲碳體之間,為過飽和鐵素體。從形狀特徵來看,又分為羽毛狀、針狀和粒狀三類。

    上貝氏體為羽毛狀,即當轉變溫度較高(550-350℃)時,條片狀鐵素體從奧氏體晶界向晶內平行生長,隨鐵素體條伸長和變寬,其碳原子向條間奧氏體富集,最後在鐵素體條間析出Fe3C短棒,奧氏體消失,形成上貝氏體。

    下貝氏體為針狀,即當轉變溫度較低(350-230℃)時,鐵素體在晶界或晶內某些晶面上長成針狀,由於碳原子擴散能力低,其遷移不能逾越鐵素體片的範圍,碳在鐵素體的一定晶面上以斷續碳化物小片的形式析出,形成下貝氏體。

    粒狀貝氏體較複雜些,外形相當於多邊形的鐵素體,內有許多不規則小島狀的組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ord文件裡有電子章怎麼能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