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散養,還是慢養?生活在一線城市,有點迷茫。

8
回覆列表
  • 1 # 為光cbcb

    世界上的國家數以百計,都極為重視教育,而設立學校的目的主要是塑造健康的國民、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以及推動經濟的發展,這三者不可偏廢。

    於國家而言,塑造身心健康的國民無疑應該放在首位,然家長在為雞娃們選定課程的時候往往以充分利用時間為原則,鮮少考慮孩子遭受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壓力。當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得不到重視、得不到保障,何來所謂“成人”?教育被視為一個民族生活狀態的縮影和符號,當教育走進了遍地“雞娃”的窘境,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又如何會認為這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請?它又怎會不為未來擔憂?其實道理也並不複雜,只有養成完備之國民,然後人才為中國之人才、非他國之人才,發展為中國之發展、非異國之發展。

    於社會而言,社會的高速運轉需要經濟的推動,而在此背後站著各行各業的人才。人才是由教育培養出的人才,所以我們不妨先談一談教育。葉芝曾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所以,大部分雞娃所接受的教育在這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真正的教育:它只是知識的填充,並不與興趣有多大關係。這樣的教育,不僅不能點燃孩子心中對學習的熱情,甚至引起了孩子對知識的厭煩。試問,一位只會機械接受知識且從心底排斥知識的孩子長大了以後真的會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並不否定家長們通過雞娃取得的成績,但取得成績的方式的選擇應該參考孩子的意願,建立在孩子的接納之上。只有真正被接納的東西,才可能陪孩子走到最後、才最可能成就人才。

    於個人而言,每個人都有長與不長,激勵孩子去提升表現不佳科目的行為確實無可厚非,但一定要適宜、一定要有度。葉聖陶有言,凡為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過度的“教”會壓抑孩子,甚至鉗制孩子的思想,這便是一部分孩子永遠達不到“不需要教”的原因了。然而,“不需要教”恰恰是一種極有利於我們發展的、彌足珍貴的技能,這也正是雞娃教育的荒謬所在。雞娃們真的會有更好的發展嗎?答案也許並不總是肯定的。

    我始終堅信蔡元培說:教育者,養成人性之事業也。可是雞娃違背了人性,又怎能奢求它能養成人性?

  • 2 # 懂你西語

    這個事情量力而行,如果自己孩子特別愛學習,家長督促,孩子也樂意。如果孩子不願意學,就可以先放慢速度,尊重孩子。尋找他喜歡的事物,從另外一個面提高孩子。

    舉個例子,孩子幼兒園了,不愛學英語,但是別人家孩子已經是口語流利說了。家長可以先買一些和英語相關的繪本,教具,和孩子經常提起英語,說英語。等孩子想學的時候再學。如果孩子一直就不喜歡語言學習,可以培養別的方面。這個需要家長自己發掘自己的寶貝。

    雞娃的前提是孩子健康,尊重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信用卡逾期很長時間,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