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美國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進行了一項試驗“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於是只能藉助外界資訊來認識自己。正因如此,每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資訊的暗示,迷失在環境當中,受到周圍資訊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巴納姆效應”指的就是這樣一種心理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資訊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另一方面,算命,星座,生肖等預測還可以用機率學來解釋。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因此這些預測常常有50%的勝算。“你這個人富有同情心,喜歡小動物。”像這樣大眾化的描述,大多時候是奏效的,當然也有50%失敗的機會。
星座畢竟也是依據人類的行為反應來概述的,不要盲目的把自己往裡帶入。
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美國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進行了一項試驗“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於是只能藉助外界資訊來認識自己。正因如此,每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資訊的暗示,迷失在環境當中,受到周圍資訊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巴納姆效應”指的就是這樣一種心理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資訊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另一方面,算命,星座,生肖等預測還可以用機率學來解釋。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因此這些預測常常有50%的勝算。“你這個人富有同情心,喜歡小動物。”像這樣大眾化的描述,大多時候是奏效的,當然也有50%失敗的機會。
星座畢竟也是依據人類的行為反應來概述的,不要盲目的把自己往裡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