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做過太守,父親是個“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後,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閒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淵明卒於潯陽。擴充套件資料: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祖父做過太守,父親是個“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後,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閒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淵明卒於潯陽。擴充套件資料: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