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眼觀史

    二十世紀的日本,讓亞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蒙受災難,亞洲中北韓、南韓以及中國對日本的態度都不好,儘管南韓和日本都曾是美國的殖民地,但兩國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緊張,這都是因為在二戰時期日本對北韓做出罪惡滔天的惡行。明治維新後,日本走法西斯道路,馬關條約為日本提供豐厚的軍費。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國開始走法西斯道理,各國對於日本法西斯是最不恥的,日本人公然違背日內瓦公約。

    以至於在太平洋戰爭時,美國會讓日本戰俘脫光衣服,站在開闊地上,美國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戰俘的瘋狂舉動——玉石俱焚。日本主要在亞洲活動,倚仗日本的實力僅僅能在亞洲作威作福,北上南進策略給日本狠狠的耳光。北韓半島是最先受到日本侵略的,因此在侵華戰爭中,在日本的軍隊中可以找到很多高麗人,日本在對待亞洲其他國家的方式都是一樣,殺光、搶光、燒光,據悉曾在泰國殺害110萬人。

    那麼既然日本在亞洲有著如此惡行,為何泰國、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不討厭日本呢?

    其實從當時的背景分析不難發現泰國、菲律賓不討厭日本的原因,日本入侵東南亞的時候,是在1940年之後,1940年之前菲律賓等國家分別被英國、美國、法國侵略,並發展成殖民地。

    在美國、英國的殖民下,泰中國人民生活的非常艱難,二戰全面爆發後,法國、英國因為德國的原因,暫時放棄對泰國等地的殖民,日本趁機佔領泰國、菲律賓。然而這個佔領時間非常的短,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為日本在太平洋戰鬥中的接連失敗,以及中國戰場的拖延,讓日本的兵員嚴重不足,為此日本在泰國等地不得已才撤軍。補充太平洋戰場的空缺,就連中國戰場也抽調很多人前往太平洋,不過即使這樣做日本還是慘敗而歸。

    泰中國人對日本人不怎麼討厭的第一個原因便是,迫害時間短,記不住,更何況在日本人入侵泰國之前,英國、法國等國已經將泰國、菲律賓當成自己的殖民地,因此日本殖民泰國的行為,對於泰中國人來說僅僅是換了一個人而已,日本在泰國做的事情和英國他們差不多,因此泰中國人不大討厭。

    第二個原因就是,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揹負著太多的負面影響,在美國的控制下,日本很少有自主權,但上天還是給了日本一個機會,美國因為霸權主義,在印度、越南等地發動大規模的入侵,正是因為這個機會,日本開始在夾縫中生存。日本人明白要想發展國民經濟需要開啟東南亞的市場,因為亞洲的人口是世界最多的。

    而對於屬於亞洲巨頭的中國,日本人自然不敢奢求可以開啟中國的大門,畢竟在二戰時期,日本對中國做了太多的錯事,這些事讓中中國人對日本人非常討厭。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恐怕日本和中國的關係會更緊張。

    既然很難開啟中國的大門,可是菲律賓、泰國的大門卻是可以開啟,因此二戰結束後泰國和菲律賓都與日本有著很長一段時間的貿易往來,畢竟在如今的社會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因此泰中國人對日本的態度並不討厭。

    日本人正是利用這一點,才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增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然而上天一直都在和日本開玩笑,1945年原子彈讓日本無條件投降,毀了日本負隅頑抗的決心。歷史是殘酷的,需要銘記。

  • 2 # 胡家成

    歷史問題一直是中日關係、韓日關係改善的風向標,每當中日、韓日發生摩擦時,歷史問題總是擰提出來晒晒。每當日本右翼勢力沉渣泛起時,我們滿腔熱血義憤填膺地進行抗議,同樣遭受日本侵略的東南亞國家幾乎無動於衷,一些國家從來沒有發過聲,讓許多中中國人很困惑。

    在二戰中,日本從中國、北韓一直打到東南亞、南亞,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乃至印度,無一例外都留下了日本侵略的足跡。東南亞國家不怎麼討厭日本曾經的侵略,有歷史和現實原因,也有民族和政客因素。

    日本侵略者對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化宣傳

    日本在經歷明治維新後,國力增強,自信爆棚,擴張的野心就此形成。特別是在二戰中,與德、意法西斯遙相呼應,分別從東西線進行合圍,從而實現統治世界的目的。當時日本在在亞洲進行侵略時,是以“解放者”的面目出現,目的是“推翻白人的殖民統治”。高舉著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大旗,提出“建設亞洲人的亞洲,沒有徵服、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王道樂土。”在東南亞地區,本來就是英國、法國、西班牙、美國、荷蘭等列強的殖民地,長期受到奴役和剝削,民族意識、家國領土意識不強。日本侵入以後,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是換湯不換藥,對日本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抗情緒。有此國家把日本看成是打跑西方殖民者的英雄,甚至一度把民族獨立願望寄託於日本。

    日本侵略東南亞時間短,受害程度不深

    中國是二戰的主戰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的主戰場在蘇聯,亞洲的主戰場在中國,中國牽制了日本80%的兵力和精力,前後經歷了14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幾千萬人犧牲,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和民族犧牲。所以日本在中國製造的傷痛不是一時半時就能忘記的。

    日本在東南亞的殖民時間短,只有三年左右的時間,有的國家更短,還沒有更多的時間禍害這些國家,日本就戰敗了,對東南亞國家留下的陰影不大。佔領時期,日本還給予這些地區一定的自治權。

    三、日本戰後的外交經營

    日本在二戰中雖是戰敗國,戰敗後,日本在美國的扶持和軍事保護下,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在數十年間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發展後,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過去的教訓,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注重發展服務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利用東南亞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開始向亞洲國家輸勞動密集型產業,極大的帶動了這些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日本的不少企業在很多東南亞國家深得民心。日本利用雄厚的資金主導成立了亞洲開發銀行,對許多國家進行開發援助。日本政府也相應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促進一些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從而減弱了所在國對日本的詰難。時過境遷,這些國家的國民對侵略之事漸漸淡忘了。

  • 3 # 夏目歷史君

    如果說在二戰中哪個國家最飽受日本的欺負,相信很多中國人的第一直覺就是中國,畢竟被日本曾經殘忍侵害是中國的一段非常屈辱的歷史。

    但是,這些國家似乎和中國不同,他們雖然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不過他們似乎並不像中國人民反應那麼強烈,他們似乎沒有特別反感日本人,不僅不反感,甚至還要感激日本,這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摸不著頭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要知道,日軍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等地大肆侵略發動戰爭,犯下的罪行一點也不亞於在中國犯下的罪行,而說到很多中國人不理解東南亞國家的這種態度確實有道理,能夠做到和之前的仇敵冰釋前嫌的確非常困難,畢竟國仇家恨,哪有那麼容易就忘了,能選擇性忘掉的肯定是有更深層次理由。

    那到底是何原因呢?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國際關係的需要,眼前利益如果非常重要的話,歷史上的仇恨可以選擇性拋開,而東南亞國家對日本的態度就是如此。

    那個時候,已經發展強大的日本開始向著很多亞洲國家輸產業,其中輸送最多的就是東南亞國家,因為這裡的廉價勞動力多些。在日本向這些國家輸送產業之後,極大的帶動了這些國家生產力的發展。

    雖說當時的東南亞多為廉價勞動力,但相比國內的很多產業來說,日本公司給他們開出的條件依舊相對來說更好。所以說,日本的不少企業在很多東南亞國家深得民心。

    而且,日本雖然經濟發展起來了,但是,日本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一向是非常的低,而日本出於想要提高政治地位的原因,也開始極力的拉攏這些東南亞國家,讓這些東南亞國家看到了實在的好處,這就自然使得他們對日本的態度有了極大的轉變了。

  • 4 # 歷史漩渦裡的雜學家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國家都有的一個共同特點——思想匱乏。我們在舉例東亞文化圈的思想家們的時候,很容易想到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兵家的孫武等等,但是泰國,菲律賓和印尼這些東南亞國家就幾乎找不出這樣對社會和意識形態具有深遠影響的思想家們。

    相比起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重視傳統,銘記歷史等等特性,東南亞國家的歷史實際上是比較割裂的。每一個階段的統治者都有著與上一階段統治者涇渭分明的思想制度與傳統。這與中華文化的差別就像是,一個在不同的用新材料蓋樓並且越蓋越高,越蓋越美,還能隔三差五對下面的老樓層翻新修補,而另一個建個毛坯房,推了,再建,再退,迴圈往復,可能比較大的差別就是以前多數用中國材料,近現代改用美國和日本材料罷了。

    思想上的匱乏必然導致民族缺乏可以適應社會發展的社會主張,就使得整個民族缺乏進步的內驅力,就非常容易使整個民族的重心受到外來經濟力量的牽制。直接的表現就是有奶就是娘。

    戰後東南亞諸國的經濟利益與日本日趨緊密,再加上沒有足夠強大的思想武器武裝自己,所以趨利性成為東南亞國家追求的社會第一性。至於戰時經歷的屠殺和苦難,在經濟利益面前微不足道。小國實用主義決定了這些國家並不在意過去的恥辱和過去的苦難,畢竟對於現在這一代東南亞人來說,那段歷史以他們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傳承方式來說,實在是太遙遠了。比起斬下頭顱的武士刀和射穿身體的65彈,琳琅滿目又好用的日本貨才是面前觸手可及的民族幸福。

    這樣也就不難理解東南亞國家對待日本的態度了,他們並不迴避歷史,只是習慣了在利益面前淡化那些不利於獲取利益的部分,這是這些國家的生存模式,也是維持民族延續的一種特殊傳統。

  • 5 # 魏青衣

    相信在很多中中國人看來,日本簡直就是世界上最令人討厭的國家,這個國家貪婪而又暴戾,對待統治區的人民,極度殘忍。

    正是因為日本人曾經幾乎要佔領整個中國,對待統治區的百姓更是極度殘忍,還發生過南京大屠殺這種災難,因此中中國人大多對日本人都是非常討厭的。

    相反,在東南亞的國家,卻跟中國的態度不太一樣,像是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家,對日本的態度就沒有這麼極端了,不僅是不討厭日本,相反,這些國家的百姓甚至還對日本十分青睞,同樣都是被侵略的國家,為何這些國家能有如此表現?

    其實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宣傳力度不同。

    在中國,其實反日這種思想早已經被所有人深深的印在了腦子裡,不管是去不去日本,抑或是對日本感不感興趣,對日本,中中國人基本上都持有一種討厭的態度。

    這已經不需要故意宣傳了,中中國人反對日人侵略者的思想已經印在了骨子裡。

    其次,日本對於中中國人來說是災難,對於東南亞人民來說,卻也是一個解放者。

    東南亞國際,其實不管是不是遭受日本侵略,都曾經被奴役過,歐洲國家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已經建立起了綿長的殖民統治,東南亞國家很多都已經被奴役了許多年。

    這時候的東南亞地區,很多都還沒有國家意識,都只有地區意識,沒有國家意識,自然也就沒有被侵略的意識。

    更何況,日本人的到來,變相的說,也是趕走了殖民主義國家,日本人統治了東南亞的時間並不長,但卻給東南亞國家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其實就算不是日本人,英中國人,法中國人之前也都是這麼幹的,無非是換了一個領導者而已。

    而如今的日本,是個十分發達的國家,日本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處於世界前沿的地位,這樣的日本,自然像是美國,歐洲一樣令人嚮往,特別是對於東南亞人民而言,日本絕對是個值得去的地方,因此,這些國家不僅不討厭日本,甚至還十分嚮往日本。

  • 6 # 袁載譽

    二戰中日本侵略了東南亞,如今那裡的國家卻為何不“狠”它?

    從地理上劃分上來說,東南亞包括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的所有國家,其中中南半島是因為它跟中國接壤,且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歷史上中國明朝曾短暫統治今北越南地區。

    1941年10月16日武官集團代表東條英機受命組閣,日本文官集團把持的近衛內閣“狼狽”下臺。而就在同期,日本跟美國關於貿易制裁問題的談判始終沒有眉目,不管日本人多麼急於達成共識,美中國人始終用堅持“原則”為由拖。

    對於美國這種傲慢的姿態,武官東條英機覺得已經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在11月5日跟天皇以及各路大臣商議之後,決定對美國進行軍事打擊,達到以戰促和的目的。

    12月7日日本海軍空襲美國太平洋艦隊主要駐地珍珠港,使其陷入基本癱瘓狀態,日本得以短時間內,獲得了在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

    而就在海軍“建功立業”的時候,日本陸軍方面也沒有閒著沒事幹,在空襲的當天,日本寺內壽一將軍,率領40餘萬人構成的日本南方軍向東南亞發起猛攻,它要當地的橡膠、石油等被美國禁運的戰略物資。

    其中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等國均是日本必須拿下的地盤。而由於美國、英國、法國的注意力以及兵力佈置的重心均是在歐洲戰場的德國、義大利。

    日本發動的攻勢雖然戰鬥力不能跟德國全機械化狀態的軍隊媲美,但效果非常不錯,8日攻入泰國、9日殺入馬來亞、10日進行菲律賓登陸。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島的荷蘭守軍高高的舉起了白旗投降。1942年5月6日,不可一世的美軍在7萬餘人被俘的狀態下,戰略放棄了菲律賓。

    與此同時新加坡、緬甸等地也相繼落入了日本人手中,日本在政治上開始宣佈大東亞共榮圈,對東南亞地區實行日本化的殖民統治。

    從戰爭歷程上看日本確實是入侵過東南亞,至於為什麼如今的諸如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並不因為曾在二戰中被日本入侵過而恨他。原因的最核心點莫過於日本的入侵,讓這些國家正式成為獨立政權。

    在二戰之前東南亞除了泰國,被歐洲列強承認有自己的主權外,其餘地區幾乎沒有主權,都是歸於殖民地性質,其中泰國東邊的叫法屬印度支那,包括了今越南、高棉、寮國等國。

    西邊的為英屬緬甸、南邊則是英國的馬來亞、美國的菲律賓。在這些地區裡,地區當地人是不享有地區主權,主權是歸歐美國家,某種程度來說當地人只是“奴才”。

    因而當日本人入侵過來,將歐美勢力驅逐。同時因為戰爭所需,歐美又不得不扶持當地原本的反殖民武裝。如此一來當戰爭結束,當地人的武裝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有能力迫使殖民主退出自己的地盤。

    再而因是殖民地,一直是受外族奴役著,當日本人打來的時候,對於當地人來說只是換了一個主子而已,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 7 # 一點點歷史

    先說泰國吧,這是一個和中國頗有淵源的國家,在泰國被稱為吞武裡大帝的鄭信就有華人血統,在近代,泰國是東南亞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在二戰中泰國和日本曾一度是盟友關係。

    1941年12月7日,日本南方軍40萬人在大將寺內壽一的指揮下分兵多路開始向東南亞地區發動進攻,雖然日本和泰國之前簽訂過《日泰友好條約》,但是雙方還是在泰國南部爆發了小規模的衝突。

    但是戰鬥僅僅持續了幾個小時,泰國政府就宣佈放棄抵抗,隨即同日本簽訂《日泰同盟條約》,一個月後泰國向英美宣戰,泰國稱為了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基地,當然泰國也獲得了一些利益,和周邊國家的一些爭議領土被泰國收入囊中。

    二戰後期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泰國政府也看出端倪,他們表面不動聲色,暗地裡開始轉向盟軍,並暗中支援“自由泰人運動”(泰國抗日組織),日本投降後泰國政府第一時間撕毀了之前向英美宣戰的宣告,泰國的“宣戰無效”宣言被同盟國承認,泰國迅速和日本撇清了關係,並且從日本獲得了150億日元的戰爭賠款。

    除了泰國比較特殊之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情況基本差不多。

    上文已經說了二戰之前泰國是東南亞地區唯一的主權國家,其他國家都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比如菲律賓曾是西班牙殖民地,“美西戰爭”後由美國統治,印尼也是荷蘭殖民地。

    所以當日軍喊著“大東亞共榮”的口號南下時,很多反抗組織都將日本看作國家獨立的救星,比如緬甸國父昂山將軍就曾主動選擇與日本合作,很多東南亞國家都是在二戰結束後襬脫了殖民統治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二戰結束後這些被日本侵略的國家都獲得了日本的戰爭賠款,不僅如此在國家的發展建設中日本也提供了大量援助,比如“政府開發援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ODA,這種貸款金額高,年限長,利息低,1968年日本對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援助超過了5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1975年更是達到了17億美元超越了美國成為東南亞的第一援助國。

    正是由於日本的援助,東南亞很多國家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很多領域日本企業幾乎實現了壟斷,比如泰國,街上的汽車90%以上都是日本品牌。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戰爭創傷逐漸撫平,對於日本,東南亞地區國家不但不反感反而充滿了感謝。

  • 8 # 史之策

    特別是我們中國,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讓如今無數中中國人仇恨在心,提起日本人就有一種莫名的憤怒。更讓中中國人感到怒火沖天的是,狡猾的日本人現在居然還不願承認這段歷史,讓無數中中國人義憤填膺,甚至想炸沉這個島國。

    然而讓我們奇怪的是,除了中中國人以外,東南亞其他國家也同樣被日本侵略過,為什麼他們目前就不那麼憎恨日本呢?甚至還非常感謝日本人當年的侵略呢?

    國家性質:最根本的還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性質不一樣。目前非常憎恨日本的除了中國,還有南韓。

    不同的是,中國從來沒有被這樣殖民統治過,而且還如此之殘暴。不懷恨是不可能的。

    日本在東南亞的殖民不是很殘暴:其實日本人在東南亞的殖民,並沒有像在中國那樣慘絕人寰的事情發生。日本在佔領這些地方之後還非常支援當地的經濟建設。

    日本人在當地,除了對我們華人華僑比較差之外,對其他居民不是很殘忍。不僅如此,日本人為了自己的統治,還在當地辦了很多的廠,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使當地人民生活水平還比之前提高了。

    日本人的到來對於他們來說不僅不是一種侵略,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他們,給他們帶來了自由和相對比較好的生活地位和生活環境。

    不僅如此,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日本還對這些地區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賠款,支援了當地的建設。所以這些東南亞國家不僅不仇恨日本,甚至還有一些感激日本了。

    侵略時間短:日本人從十九世紀70年代就開始侵略南韓北韓等地,在甲午戰爭時期就試圖侵略中國,所以他們在中國橫行霸道的時間太長,犯下的罪太多。

    再加上東南亞地區被白種人所殖民,日本人卻是黃種人,日本人又用人種解放,讓這些殖民地區的人們突然意識到,他們現在可以通過同日本人的幫助,推翻白人的殖民統治。這在中國行不通,在東南亞卻非常有用。

    現在仍需與日本合作: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基本都是小國,日本在二戰之後經濟發展非常快,如今是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經濟體。

  • 9 # 使用者5770541302

    這些國家都有各自的原因,這也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說泰國,泰國是當時東南亞地區僅有的一個獨立國家,其一直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才能在英國法國之間避免了被殖民的命運,而在日本入侵東南亞之後,泰國自然捨棄了已經自顧不及的英國,投入了日本的懷抱。泰國直接選擇了和日本合作,為日本提供了不少物資上的支援,因此本身損失也很小。後來日本戰敗之際,泰國再次獲得獨立自主地位,戰後兩國也很快建立了友好關係。

    至於印度尼西亞,其當時和馬來西亞等地區一樣,還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而日本也很好的藉助了印尼等國的獨立力量,比如印尼國父蘇加諾就是日本一手栽培的,是日本佔領軍在印尼的最高代理人,在二戰中給日本出了很大力。而且印尼遭受日軍破壞較小,加上促成了印尼的獨立。

    因此後來印尼一直是將日本視為解放者的,至今還有不少日軍雕像等用於紀念日軍,所以自然談不上討厭日軍了。與之類似的還有緬甸的昂山將軍,其同樣選擇了和日軍合作,如今的昂山季素就是昂山的女兒。

    而菲律賓就不同了,菲律賓本身已經和美國簽訂了有關獨立的協議,結果被戰爭打亂了程序,而且菲律賓遭受了嚴重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戰後很多菲律賓人依然是反日的。但是後來由於美國斡旋,以及利益的需要,菲律賓還是選擇繼續講日本視為友好夥伴。

  • 10 # 船伕

    先宣告一下: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南京城下的亡魂時刻警醒著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以及戰爭的血腥殘酷,同樣無數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蹟也是我們永遠敬仰的存在。

    根據民間統計:在日軍在撤出中國時,留棄在中國的日本人多大12萬人,至於那些孩子,當時如果有願意回國的,中國政府也會盡量的幫助,而日本的政府卻將那些十三歲以上的直接剝奪了國籍,不再承認他們的身份。

    所以,你能用討厭,甚至仇恨這個詞來描述當時的中日關係麼?當時的中國更有些像賢者模式,深知戰爭是為滿足極少部分人貪婪慾望而引起的,普通老百姓只不過是綁架在這個戰爭機器上的無奈存在罷了。何況二戰前日本就已經是個戰爭怪物了,歷任首相幾乎都死於刺殺。那個時候民意已經無法左右軍國主義的爆發!

    1972年,中日發表《中日聯合宣告》恢復邦交。

    1978年,中日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同年鄧小平訪日,在乘新幹線後,萌生在中國也興建類似新幹線的鐵路,這是如今成為中國製造名片的高鐵最開始的源頭。

    1979年,訪華時日本大平正芳首相,表明將對中國要求的6個大型專案進行資金合作,同時提供550億日元貸款。

    除了這些,《足球小將》、《聰明的一休》、《聖鬥士星矢》也都是那個時代引進中國的,電影《追蹤》更是讓高倉健圈粉無數。

    看完這些你還能說中國很討厭日本麼?國與國,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 11 # 經武歷史講堂

    這個問題是有特殊歷史背景的,不能想當然的以為。

    首先,在日本侵略之前,他們就是殖民地。法國等歐洲殖民者在當地實行種族歧視政策,白人對當地日的壓迫,讓當地人反抗情緒激烈。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形成了反抗武裝,有些反抗武裝甚至成為日本佔領東南亞的有力支持者。因為,日本人也是黃種人,畢竟黃種人沒法進行種族歧視。

    其次,日本佔領東南亞後,進行一系列的美化宣傳。聲稱自己是在幫助當地人反抗殖民侵略,並大量利用當時的反抗武裝頭目管理當地,造成當家做主的假象。而且,日本在東南亞的主要作戰物件是英軍、法軍、美軍等西方國家軍隊,自然會盡力安撫當地人,省的他們站在英美法一邊。

    再次,日本大量軍力被牽制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在東南亞戰場的兵力有限,沒法進行高壓統治。日本也就只能依靠當地武裝來維持地方和徵收軍糧,但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各地吃緊,國內遭到轟炸糧食產量有限,對當地的盤剝增加也引起了當地的一些不滿。好在日本後期敗的比較迅速,沒有對東南亞進行長期的盤剝,因此雙方的民族仇恨並沒有那麼高。

    (馬來之虎--山下奉文)

    最後,日本投降後,法國等西方殖民者捲土重來,當年被日本扶植的那些反抗力量又一次成為抵抗主力。這些被日本扶植的人,在國家獨立後都位高權重、主政一方,自然會念及當年的恩澤,主動與日本修好。於是,東南亞各國對日本的仇視就又一次被淡化了。

  • 12 # 李建秋的世界

    因為人家面對的情況不一樣,當年日本打什麼旗號進軍東南亞的?大東亞共榮圈。

    中國也不是沒有,你看這位

    這位是誰?汪精衛,他在幹什麼?響應日本的“大東亞新秩序建設”,日文裡面有不少漢字,看得見吧。

    當然中國和東南亞這幫國家不太一樣,中國一直都是獨立自主的國家,不但是獨立自主的國家,而且曾經還是不少國家的宗主國,儘管西方殖民者確實在中國建了一些租界,奪走了香港,澳門,但是這些地方佔據整個中國總面積實在很低。

    但是東南亞,南亞的這些國家不一樣,我舉個例子啊

    認識這個人是誰嗎?這個人叫錢德拉·鮑斯,印度人,一生致力於讓印度擺脫大英帝國的殖民,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他有多極端呢?

    這個人認為吧,元首,錢德拉·鮑斯很早就會晤過希特勒,希望得到希特勒的幫助,後來希特勒沒有給予實質性幫助,他又去找到了日本人,在日本人幫助下建立了印度國民軍,在日本入侵印度時期,他的國民軍衝鋒在前,一度打入印度腹地,和英國殖民者進行作戰。

    那麼今天的印度人怎麼看待錢德拉·鮑斯的呢?他們給他拍了電影,塑了像進行悼念

    所以對於東南亞, 南亞的這些國家,對於日本的看法是和中國截然不同的。

    中國是自主國家,不需要日本人來搞什麼“解放”,日本人只要滾遠點不要來打擾中國就可以,但是日本人入侵中國,殺我人民,不但在中國殺,甚至跑到東南亞還在殺華裔,這就過分了。

    東南亞,南亞這些國家,他們本來就是被殖民的狀態,他們的主子,不是英華人,就是法華人,不是法華人,就是荷蘭人,而日本人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換了個主子。

    日本人再差,也是黃種人,這些西方殖民者對於東南亞人來說,不但是殖民他們, 還種族歧視他們。

    因此對於這些國家的人來說,日本人的到來至少沉重打擊了這些殖民者的囂張氣焰,尤其是馬來亞戰役,所有的東南亞人民都看到了,曾經不可戰勝的大英帝國,居然如此不堪一擊,居然被人數比英軍少的多的日本人打敗了,還被逼投降。

    白種人的神話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日軍在撤離東南亞後,把大批的武器交給了當地的反抗組織手裡,當英國殖民者,法國殖民者,荷蘭殖民者重新回來的時候,這些反抗組織藉著日本人的武器,以及經過日本人的訓練,使得原先的西方殖民者節節受挫。

    原來白人不是那麼神奇,不是那麼無敵,原來白人也是可以被戰勝的。

    這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中國是不需要日本所謂的“解放”的。

  • 13 # 黃娜老師

    先舉個例子,國際上知名的民主女鬥士,現任緬甸領導人,執政黨全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她的爸爸被稱為“緬甸獨立之父”——昂山將軍,按照咱們中國的劃分標準,就是個十足的”緬奸“。(下圖,昂山素季與爸爸照片合影)

    40年代初的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此時,日本開始實踐南下政策,在太平洋戰場上連打了幾個勝仗,順利的挺進了東南亞。日本高呼的是”大東亞共榮“口號,美其名曰:亞洲人解放亞洲人,即,同為亞洲人的日本人幫助東亞、東南亞的”同胞們“趕走英美、法國等白人殖民者。

    果不其然,這個口號真的打動了不少人,像泰國、緬甸、越南、高棉等東南亞殖民地國家出現了不少“聯日抗英”、“聯日抗美”、“聯日抗法”的隊伍。

    此時的緬甸,27歲的昂山將軍決定聯日抗英,組建“緬甸獨立軍”,趕走英華人。

    結果,殖民統治緬甸一百多年的“萬惡”英華人被打得落荒而逃,緬日聯軍所到之處,英軍聞風喪膽,“光復”緬甸似乎指日可待。

    昂山將軍也走向了他的第一個人生巔峰,經常身穿黃呢絨日本軍服,神氣的騎在大白馬上,高舉日本軍刀接受緬甸民眾的頂禮膜拜。

    更重要的是,昂山將軍政治敏銳度非常高,日本投降前五個月,他做出了拯救自己和整個緬軍的決定,轉換政策——聯英抗日。

    1945年3月,昂山正式宣佈起義,命令全體緬甸國民軍打倒日本殖民者。

    這個時間節點做出的決定真是千鈞一髮,懸崖勒馬,挽救緬甸於天堂和地獄之間。

    如果昂山將軍不及時“反正”,而是執迷不悟的繼續搭乘日本這條即將沉淪大船,幾個月後,緬甸會作為法西斯國家的幫兇,被推上歷史的審判臺,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陪葬品,不但民族獨立將成為泡影,甚至國家還會面臨被重新瓜分的危險;

    昂山將軍將作為法西斯“戰犯”,被帶上軍事法庭,成為緬甸的千古罪人,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而不是今天這種受到萬種敬仰的緬甸國父。

    看到這,是不是真替2018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昂山素季阿姨長吁一口氣????

    看完這個故事,大家可以體會到,原來,東南亞的這些國家(泰國除外),跟咱們東亞國家境遇完全不同。

    看咱們中國,幾千年來大一統的格局,有著統一的民族、文化認同,沒有被外族大規模侵略殖民過(什麼胡人南下,匈奴入侵,元蒙、滿清其實那還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不是這裡所說的外族,尤其是滿族,被漢人同化的就剩下兩個遺產——跳大神和”薩其馬“小零食,倒是為現今的影視娛樂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

    再看北韓半島,雖說曾經是中國屬國,但一直受到中國曆屆政府的充分尊重。所謂的朝貢也是划算的買賣,每年送幾根高麗參就能換回去一大批黃金珠寶,嘴都笑得合不攏了。所以,北韓一直在中國的庇佑下自由地生活著。

    可是,突然來了日本人,要佔領你的國土,要奴役你的人民,不讓你說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文字,還把你定義為”低劣的下等人“,紙那豬”,甚至無故屠殺你的人民。

    那怎麼行,必須奮起反抗.........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千萬兵,誓死不當亡國奴。

    對比的東南亞等國,他們長期被西方人殖民著,民族意識、文化傳承、家國領土意識沒那麼強。日本侵入以後,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只不過是換了個主子而已。而且在外型特徵上,四肢短小的日本人還更接近於本地人。所以當地人們對日本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抗情緒。

    更不得了的是,日本高呼要建立一個大東亞共榮圈,趕走西方殖民者,讓亞洲人自己當家作主。儼然一個高大上的解放者形象。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一些東南亞國家的上層人士,比如前文提及的昂山將軍,甚至真的一度把民族獨立、國家復興的願望寄託於“大東亞共榮圈”的理論上,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積極合作物件,和日本鬼子並肩打咱們的中國遠征軍。

    所以,昂山將軍手上可是有咱們華人的血債的。

    下圖,中國遠征軍路線圖,可見,緬甸是主戰場。

    有人說,日本在東南亞的殖民時間短,只有三年左右的時間,估計陰影不夠大。

    但是,大家別忘了,東南亞有個慘烈程度僅次於南京大屠殺的,震驚世界菲律賓“馬尼拉大屠殺”。

    據統計,1945年1月-2月,馬尼拉圍城期間,死亡的菲律賓人總數達10萬人以上(當時城中平民約70萬),平均每天有3000人遇害。手法與咱們的“南京大屠殺”類似,各種挑腹剖心,殘忍折磨, 比如,在聖保羅大學一次殺害994名菲律賓兒童的事件。日軍先在大學餐廳裡擺放了一些點心,誘引兒童進入。正當孩子們吃點心的時候,一個日本兵拉動了藏在燈架內的手榴彈,懸掛在兒童頭頂的五盞枝型吊燈轟然一聲巨響,孩子們被炸得血肉橫飛,沒死的在奔跑中倒在了機槍的火舌下。旁邊的日軍在孩子的慘叫聲中哈哈笑。

    日軍還在巴石河南岸大開殺戒,將避難所的3000名難民活活燒死;勒令城中男女分開排列街上,將男子用機關槍射殺,女子肆意強姦後射殺,來不及殺害的無辜百姓則用手榴彈爆炸,屍橫遍地。

    除了菲律賓的馬尼拉大屠殺,類似的還有新加坡大屠殺,但是,目前,新加坡跟日本關係那是不一般的好。

    據權威統計機構,皮尤調查中心2013年11月的報告,東南亞民間的對日本的好感(favorable)遠遠大於反感(unfavorable),尤其是二戰中被虐的菲律賓,竟然達到了78:18的這種比例。

    官方就更不用提了,2016年,阿基諾三世甚至宣稱,日本政府已經修復了侵略戰爭給二戰受害國帶來的“歷史創傷”,並且與它們重新建立了關係。菲律賓應該感謝日本的“無私幫助”。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二戰後,這些東南亞國家和日本同時走到了一條戰線上,像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還有印尼等國家都紛紛主動來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站隊”。為了服從美國的戰略需求,團結起來對抗蘇東陣營和社會主義中國,獲得美國的“保護”和各種援助、支援,戰後不得不選擇減少對日本侵略歷史的譴責,甚至在後代教育和歷史教科書的描述中儘量淡化這段“不光彩”的經歷。

    所以,前輩們淡化的結果就是,後代沒有接觸過這段血腥歷史,對日本人的頗有好感,甚至還覺得二戰中,日本人在自己的國家辦了不少“實事”。

    而且,我自己在東南亞也工作過一段時間(孔子學院漢語教師),發現,那裡的人超愛日貨,一提起日本、日貨,都是高大上的感覺,甚至誇我長得白都說“像日本人那麼白”????

    比如,作者曾經問過一個菲律賓人,是否瞭解“馬尼拉大屠殺”,他迴應我的只是一臉懵的表情....解釋說,自己的歷史書上沒怎麼說過這個.....

    甚至,2014年,日本在菲律賓也進行過活體解剖的證言首次公之於眾的訊息,無論是在菲律賓官方、民間還是網上都沒有引起任何漣漪。

    連菲律賓大學歷史系主任裡卡多·何塞教授都羞愧的說:“菲律賓人對歷史的記憶十分短暫”。

    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咱們華人民和南韓人民就會跳出來抗議抗議日本不反省歷史,篡改教科書等等;當我們滿腔熱血義憤填膺時,卻發現曾經同樣遭受日本侵略的諸多東南亞國家幾乎無動於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家的教科書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改成了親日版了。

  • 14 # 蘭臺

    這就應了一句老話:“不是日本做得有多好,全靠同行的襯托”。

    我看這個問題下面絕大多數問答都追溯到了日本在二戰前鼓吹“亞細亞主義”,以及日本在二戰時對東南亞各國的侵略直接導致二戰後白人殖民主義的退潮。

    拜託,這是哪年的舊黃曆?國家又不是個人,還懂得感恩啊?事實上胡志明就批判過日本人屠殺了200萬越南人,菲律賓念念不忘日本人在二戰時屠殺了100萬菲律賓人,就連泰國在二戰結束後都混在好人堆裡矇事兒,假模假式控訴日本二戰時對泰國的“侵略”。

    二戰後東南亞各國之所以對日本態度比較好,主要原因有兩條:

    第一,日本是最早大規模投資東南亞國家的發達國家,甚至早於美國。

    第二,某國當時戰略有問題,在東南亞扶持生活在當地的本族人,試圖透過東南亞的本族人把布林什維克推廣到整個東南亞。

    尤其是第二條,二戰後東南亞各國是掀起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的風潮,但是那是針對當地主體民族而言,正如一戰前匈牙利的馬扎爾人,他們一面在維也納高聲呼籲哈布斯堡家族應該給予馬扎爾人真正的自由,一面堅決在匈牙利打擊所有非馬扎爾人勢力。

    這裡做的最決絕的是馬來西亞,當馬來人發覺李光耀試圖在馬來西亞聯邦裡透過議會鬥爭謀求馬來西亞首腦位置時,竟然捨得把新加坡這樣世界級戰略要地劃給李光耀,一腳把李光耀踢出馬來西亞。

    馬來人完美的在政治上詮釋了“壯士斷腕”。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東南亞國家政府,相比旨在傾覆它們現在生活方式的某國,歷史上曾經侵略過它們的日本就顯得順眼多了。

    再加上日本在二戰後經濟上重返東南亞表現得非常低調,就像1980年代時來中國時一樣,不但帶來大筆急需的外匯還保持了謙遜的態度,公開場合表態全是為二戰罪行道歉,謝罪。這樣的日本人誰不喜歡?

    再加上二戰後日本是第一批,甚至是第一個重返東南亞的發達國家,給東南亞國家帶去了急需的外匯。

    現在世界各國都很警惕對本國礦產資源的外資投資,但是在20世紀5、60年代,東南亞國家巴不得用礦產資源換取寶貴的外匯,所以東南亞國家在當時是巴不得日本去投資的。

    等東南亞國家經歷了售賣礦產資源開始產業升級的時候,日本也差不多同時完成了產業升級,可以把落後產業轉移給正需要這些產業的東南亞國家。

    日本可以說時機很好的與介入了東南亞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東南亞各國當然對日本印象好。

    當東南亞國家窮的只有資源的時候,日本願意花錢買它們的資源。

    當東南亞國家開始有點錢,民族主義開始覺醒的時候,日本又恰好完成產業升級,把落後產能轉移給了急需發展初級工業的東南亞國家。

    說到民族主義,日本還有一個優勢是除了二戰罪行,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完全不存在現實的領土、領海糾紛,而我們…

    綜上所述,東南亞國家之所以普遍對日本抱有好感,主要還是因為二戰後日本重返東南亞戰略在同行的襯托下顯得那麼成功。

  • 15 # 歷來現實

    題目中所說的泰國和後面的兩個國家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性質不太一樣。

    泰國在東南亞戰爭的大部分時間,是日本的同盟國,與日本簽訂有《日泰攻守同盟條約》。一直堅持到到日本的形勢難看到不能再難看,到了1944年鑾披汶政府倒臺,才完成的對日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倒向了反法西斯陣營,算他走運,在戰後不僅逃脫清算,還從日本那裡搞來很多賠款。

    泰國的鑾披汶政府,當時奉行的是驅除英法等西洋帝國主義國家勢力、擴張泰國領土的民族主義,這與日本帝國主義的思路一脈相承,這才走到了一起。二戰時期的泰國,也是東南亞地區唯一的名義上獨立的國家。

    戰後的泰國民眾,當然不會對日本人有強烈的討厭之情,驅狼逐虎,泰國玩的這一票,效果還不錯,至少沒有引火上身。

    日本在東南亞多數國家和地區,曾經致力於扮演“解放者”的角色。

    至於菲律賓、印尼、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包括南亞的印度,戰前一直在英美等國家的手中,已經被納入殖民體系,喪失了獨立地位,那時候英國的統治官僚高高在上,吃相比較難看,不太注重殖民地人民的感情,再加上東南亞地區民族形式錯綜複雜,完全做不到統一思想,英國在某一地區的統治,說白了就是扶植一個民族主體,打壓另外的民族群體。造成的結果就是,有多少熱愛英國統治的當地人,就有遠多於這幫人的仇視英國統治的人,他們仇視英華人的這套挑動群眾鬥群眾的方式。

    日本人一向英美宣戰,進入到東南亞地區,打的旗號就是反對西方殖民者,上述這幫人當然會旗幟鮮明的站到日本這一陣營。各個國家打的其實都是內戰,雙方不外乎都有東方或西方的國際支援。

    比如日軍與英軍在印度東北地區的英帕爾之戰,不管雙方中的哪一方,參戰兵力的主力其實都是印度士兵。

    比如緬甸的國父“昂山將軍”,他就對緬甸被一幫英華人任命的印度人管理著的局面很牴觸,加入到日本人陣營開始光復運動,他們的對手就是英印軍隊、中國遠征軍和緬甸少數民族武裝。戰爭即將結束前,他果斷拋棄日本,投入反法西斯陣營的懷抱,英華人不能真正相信他,他最終也沒有建立全國範圍內的威信,後來緬甸四分五裂的形勢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管怎樣,日本在東南亞相對成功地扮演了一個“解放者”的角色,雖然這個“解放者”時有殺戮、凌暴,但與舊時的西方殖民者,總體說來難分伯仲,東南亞地區的人民並沒有生成對其極端仇視的心理。

    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迅猛復甦,政治上沒有夾帶輸出,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除了向東南亞輸出產品,還把一些淘汰後的產業自然讓渡到東南亞地區,在某一方面也促進了東南亞經濟的繁榮。這一點比他們的強鄰只做思想輸入的手法要好上太多,遠交近攻,東南亞國家群體更加歡迎的是遠方的、只有經濟互利、沒有武力威脅之虞的日本,也是順理成章。

    國際上的交往,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東南亞國家算得清這筆賬。

  • 16 # 鳶飛九天2018

    確如題主所說,雖然二戰時期,日本曾侵佔了整個東南亞,但是如今的東南亞人似乎對日本並不反感,也並未對日本的曾經侵略行為和帶來的傷害的表現出如何的憤恨。相反,日本成了東南亞國家嚮往和羨慕的物件,日貨在東南亞更是大行其道。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因為日寇佔據東南亞時間太短,對東南亞造成的傷害並不大嗎?當然不是如此。1941年,日寇發動太平洋戰爭以來,迅速佔據了包括泰國、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在內的東南亞地區。

    為了統治這些地區,日本不但制定了極為嚴苛的掠奪計劃,也對於當地人民進行了極為殘酷的鎮壓,發生在東南亞諸國的大屠殺也數不勝數。例如在新加坡,日本就曾一次性在海灘殺害25000餘人;在菲律賓首都,曾發生的著名的馬尼拉大屠殺,遭到屠殺的菲律賓人超過10萬人。短短三年的日據期間,菲律賓戰死和被屠殺的人更超過111萬。

    馬尼拉大屠殺

    其他發生在東南亞的大大小小規模的屠殺,更是不勝列舉。可以說,日本對於東南亞人帶來的傷害,是十分沉重和殘酷的。但是如今的東南亞人,卻並沒有對日本表現出多麼討厭,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大多數東南亞人根本就不知道日本的殘酷行徑。許多東南亞國家對於日本曾經的侵略行為,並沒有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

    菲律賓小學

    也因此,除了經歷戰爭的那一代老人,絕大多數東南亞的年輕人們根本就不知道日本曾經的侵略,也不知道日本對他們國家帶來的巨大傷害。連日本曾經的侵略行徑都不知道,自然也就無所謂討厭與喜歡了。

    再加上日本經濟長期佔據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少數的發達國家之一,日本強大的國力和強勢的文化輸出也使得相對落後的東南亞國家人民對於日本這個發達國家心嚮往之,東南亞人民自然也會有許多人對日本抱有羨慕和好感。

    日本

    第二,在日本發動對東南亞的侵略之前,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除了泰國之外都是列強的殖民地,也就是說,當時的東南亞絕大多數地區根本沒有獨立的國家。自然,當時的東南亞人也沒有並多少的民族和獨立意識。

    在當時的東南亞人看來,日本的侵略和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殖民行徑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甚至在有些東南亞人看來,也許日本的侵略還客觀上“幫助”了他們,因為正是日本的侵略掀翻了西方列強對東南亞的統治,才使得日本戰敗後東南亞國家獲得了獨立的機會。

    日寇

    第三,則由於日本處心積慮的宣傳。二戰失敗後,日本依靠美國的扶持和北韓、越南戰爭的機會,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經濟發展之後,為了洗白自己,也為了進一步拓展日本的利益,日本需要在全世界塑造一個新的、更有利於日本的形象。

    日本也深知自己當年的侵略行徑對自己形象的影響,因此,日本一直大量的進行文化輸出,同時處心積慮的在各個國家打造日本的新形象。甚至不惜花費巨資在東南亞諸國進行宣傳引導,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日本取得成功:在許多東南亞人看來,日本形象頗為不錯,已經沒有多少人將其視為侵略者。

  • 17 # 遺產君

    華人討厭甚至憎恨日本人那都是有歷史原因的,自從中日甲午戰爭以來,中國一直遭受著日本的侵略和屠殺,大量的資源被搶走,死傷幾千萬人,甚至差點就亡了國,這樣的國恨家仇怎能忘記,關鍵是現在的日本人大肆篡改過去的那段侵略歷史,鴨子死了嘴巴還是硬的,對那段歷史不承認,不道歉,因此我們要時刻銘記歷史,警惕日本人,現在他們還想在明年的奧運會上搞小動作,把日本鬼子的軍旗帶進奧運會場,他們賊心還不死。

    像泰國、菲律賓、印尼這些國家在二戰時還不是真正的國家,只是歐美國家的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的,印度是英國的,印尼是荷蘭的,東南半島是法國的,都不過是這些國家的一塊飛地而已,僅僅只有泰國是個獨立國家。這些東南亞國家非常反感殖民國家的殘暴統治,也都在紛紛謀求獨立,但以他們自身的力量要想完全的獨立,其難度也是非常大的。而此時的日本鬼子在侵佔了中國的大片領土後處於相持階段,就派兵進攻東南亞,掠奪那裡的戰略資源,他們打著解放者的旗號來幫助這些國家擺脫歐美國家的殖民統治。這些東南亞國家抵抗歐美殖民者非常吃力,見日本鬼子來雪中送炭,自然是感激涕零,紛紛與他們合作,像緬甸的昂山,印尼的蘇佳諾都是日本人的好朋友,蘇佳諾就是由日本人一手扶植起來的傀儡,雖說日本人在這些國家也燒殺搶略,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人家高興,只要你幫助我獨立了,其他的都無所謂,死點人,丟點巴東西都不算什麼。泰國在當時雖說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夾在英、法之間吃的苦頭也不少,為了討好兩邊不被殖民,自然也犧牲了不少的東西,對英、法兩國也是恨之入骨的見日本鬼子來了,自然是笑得合不攏嘴,就合作了,哪怕是俯首稱臣也願意。而菲律賓當時是投靠美國的,當然了日本人也沒有把美華人當回事,照樣入侵菲律賓,因此菲律賓也遭受了嚴重的損失,菲律賓也曾是非常反日的,但後來日本人成了美華人的小弟弟,老二,在美國的斡旋下,起碼是菲律賓官方就不那麼仇日了。總而言之,是日本對這些國家侵略的時間較短,所遭受的損失不大,日本人又幫助他們尋求所謂的獨立,因此這些國家的政治人物還是很感謝日本鬼子的,因為得到好處的是他們,遭受損失的是老百姓,這就是東南亞國家不怎麼仇日的原因。
  • 18 # 我淡如菊

    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家實力開始增強,隨之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先是在1868年吞併了蝦夷將其改稱為北海道,繼而侵略中國,吞併琉球,北韓,割佔臺灣,可以說在七十多年的時間裡日本的侵略活動主要是集中在東亞,到1940年後,日本開始侵略東南亞。

    但是,雖然同為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與東亞的中國、北韓、南韓對日本的侵略深惡痛絕不同,東南亞國家卻不怎麼討厭日本曾經的侵略,甚至其人民還有的感謝日本的侵略,這是有很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甚至也有民族、政客因素。

    西方殖民東南亞基本情況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高棉、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公里。這其中,中南半島諸國中越南、緬甸等曾長期為中國藩屬國,但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晚清自顧不暇,更無力保護屬國,遂被英法奪了去。

    泰國(暹羅)元朝時曾為中國藩屬國,在近代不曾被列強佔領。泰國之所以沒被佔領,並不是列強發善心或者泰國有多強大,而是剛好夾在英屬印度、緬甸與法屬印度支那之間,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將暹羅作為英法兩個帝國主義之間的緩衝區存在。

    葡萄牙:1511年佔領馬來西亞的馬六甲,直到1641年;17世紀後,東帝汶淪為葡萄牙殖民地。

    荷蘭:1605年佔領印尼的安汶,並由此開始逐步排除葡萄牙、西班牙勢力佔領印度尼西亞群島,至20世紀初,荷蘭已全面佔領東印度群島;1641年取代葡萄牙佔領馬來西亞的馬六甲,直到1824年。

    西班牙:1565年佔領菲律賓的宿務,由此逐步佔領菲律賓,長達333年。

    英國:1786年佔領馬來西亞的檳榔嶼,1819年佔領新加坡,1824年從荷蘭手中得到馬來西亞的馬六甲,1824年至1886年,英國經過三次戰爭,全面佔領緬甸,1874年至1914年,英國逐步侵佔整個馬來半島,19世紀中葉,英國勢力到達汶萊、沙撈越、沙巴。

    法國:19世紀下半葉分別侵佔越南、寮國、高棉。

    美國:1898年美國取代西班牙,佔領菲律賓。

    日軍對東南亞的入侵和“解放”

    日本對越南的覬覦始於1940年。當時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為切斷中國獲取外援的通道,日軍於1940年初攻佔廣西南部的龍州,目的是切斷越南河內通往雲南的鐵路線。日軍很快發現,僅從龍州出動空軍轟炸,無法切斷這條鐵路。

    1940年9月22日,第5師團的3萬名日軍在中村明人中將指揮下突然越過中越邊界,兵分三路向越北軍事重鎮諒山殺來。日軍勢如破竹,於9月25日攻佔諒山,打開了通往河內的大門。同時,日本軍艦也抵達東京灣,並且在9月26日展開兩棲登陸,4500名日軍一舉拿下海防。

    在日軍和希特勒的壓力下,1941年6月日本與維希法國簽訂條約,將整個印度支那(越南、寮國、高棉)劃為日本、法國共同防衛區。

    1941年12月,日本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為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1941年12月10日佔領關島。22日佔領威克島。25日攻佔香港。12月7、8日,日軍在馬來亞的哥打巴魯和泰國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空降或登陸。10日,日本取得東南亞海域的海空控制權。1942年1月11日,日軍佔領吉隆坡,31日攻佔馬來亞全境。2月15日新加坡陷落,三倍於進攻日軍的英軍投降。日軍還從印支南部進攻泰國,1941年12月9日侵佔曼谷,21日日本將同盟條約強加給泰國政府。1942年1月2日進入馬尼拉。後麥克阿瑟隻身逃走,4月9日,駐守美軍與菲軍約7萬人投降。5月7日美軍司令下令餘部投降。之後開始進軍緬甸和印度,擊敗英軍和中國遠征軍佔領了整個緬甸,危及了英屬印度。

    僅用半年時間,日軍就打敗英國、荷蘭、美國等西方殖民者,攻陷緬甸、馬來亞、新加坡、荷屬東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地。加上戰前已實際控制的法屬印度支那,日本成功佔領了面積386萬平方公里、人口1.5億的東南亞。

    日本“大東亞共榮圈”宣傳畫

    佔領初期,日本在這些地區採用不同的統治政策。對於泰國與法屬印度支那,日本保留其原有政治體制,實行間接控制;對於菲律賓、緬甸等,給予名義上的獨立和一定的自治權,使之成為“大東亞共榮圈”下的“同盟國”;其餘馬來亞、荷屬東印度等地區,則由日本設軍政府,直接統治。

    隨著在太平洋戰場的潰敗,日本急於整合東南亞各國力量,以圖扭轉戰局。1942年設立大東亞省,1943年召開大東亞會議——出席者有代表偽國民政府的汪精衛、偽滿洲國總理張景惠、泰國代表萬外、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首領鮑斯、菲律賓總統勞威爾、緬甸總理巴莫。會議上透過《大東亞共同宣言》,表示要為“大東亞戰爭”的勝利而盡力。

    1943年11月5日,參加大東亞會議的各政權首腦。左起:巴莫、張景惠、汪精衛、東條英機、萬外、勞威爾、鮑斯

    作為對抗同盟國的一種手段,戰爭後期,日本逐漸讓更多東南亞國家走向“獨立”。1945年3月,日軍推翻了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當局,宣佈越南、寮國、高棉三國“獨立”。同時擴大東印度群島、馬來亞的自治權,允許成立“印尼獨立籌備委員會”。在日本投降前夕,印尼獲得獨立。

    日本控制東南亞,最主要的目的是攫取資源,東南亞被視為日本的礦業、農業基地,提供戰爭所需石油、礦物和糧食。為方便掠奪物資,日軍在佔領區大肆發行軍用票。馬來亞市面上原本僅有2億元貨幣,日軍來到後,相繼發行軍用票70—80億元。此外,日軍還在東南亞用所謂“勤勞奉仕”的名義,強徵勞工。如為建泰緬鐵路,有10萬亞洲勞工、1.6萬名盟軍戰俘死於非命。

    東南亞國家對日軍侵略的態度為何與東亞國家不同

    一、國家性質和文化不同

    中國和南韓、北韓,越南,在古代可以說是獨立的國家,屬於大中華文化圈,有自己的民族意識。所以當日本來滅亡我們的時候我們誓死抵抗,非常痛恨日本人。但是東南亞不一樣,當地土著人在古代非常落後,主要信奉佛教和某教,沒有多少的民族和獨立意識。

    近代以來,整個東南亞都是歐美的殖民地,可以說他們沒有自己的政府,所以這些地方對日本人的侵略不是很反感。因為日本人來之前一直被別人侵略,日本人來了頂多是換一個主子,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受侵略的感受沒有那麼強烈。

    馬來半島日軍騎腳踏車追擊英軍

    二、日軍對當地人的態度與在東亞不同

    日軍在東南亞除了打擊西方的殖民者外,屠殺的物件主要是華僑(因華僑支援祖國抗戰及對日軍侵略進行抵抗),如僅在新加坡就一次屠殺了五萬名華僑(戰後審訊得出的數字,新加坡華社統計數字是十萬以上),而對東南亞的當地土著則極盡拉攏。由於當地人對日軍沒什麼反抗,甚至還對日軍夾道歡迎,因而日軍對當地土著不像對華僑那樣殘忍。日軍強徵的慰安婦幾乎都來自中、朝、韓,東南亞土著也許人種的原因沒見到太多的報導。日軍雖然在東南亞也強徵了當地勞工,但是從數量上要遠遠少於東亞,待遇上也好於東亞。

    三、日軍的宣傳和對當地人的扶持

    日軍是打著趕走西方白人殖民者,亞洲人自己管理亞洲的旗號進攻東南亞,宣傳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在東南亞人的眼裡是解放者。日本用自己亞洲國家的身份,來為自己的侵略穿上遮羞布。用所謂東方人幫助東方人趕跑西方殖民者宣傳自己的侵略惡行,讓東南亞人民被騙。

    日本摧毀原有殖民當局後,日本給當地人下放的權力大於白人殖民者,更多當地人獲得參政機會。如東印度群島的中央議會主席是後來的“獨立之父”蘇加諾,其全部43名議員中,有41名是印尼裔。而在荷蘭統治時期,印尼裔議員只佔議會人數的一半。到日本投降前,除了少數最高職位,大部分行政官員都已是印尼人。出於戰爭目的,日本為印尼訓練的“鄉土防衛義勇軍”,成為印尼共和軍的基礎力量。

    當時日本扶持緬甸人昂山建立緬甸政權,在日本戰敗後昂山不僅沒被稱為緬奸還被視為緬甸獨立的功臣,到現在被尊稱為緬甸國父。“自由印度”領導人鮑斯的頭像,至今被掛在印度國會議事堂上,與著名的甘地、尼赫魯並列。

    四、東南亞民族意識的覺醒

    日本人的侵略導致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民族覺醒。日本人雖然是侵略者,但是他們趕走了歐洲人。

    戰爭後期日本逐漸讓更多東南亞國家實現所謂的“獨立”,扶持殖民地的民族建立傀儡政權,客觀上也促進了這些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程序,也使得東南亞國家不恨日本的侵略。

    一方面,東南亞各國的“獨立”或“自治”,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另一方面,則確實讓“大多數人民感覺再度成為獨立國家的公民是一種驕傲,而不會同意重又成為外國勢力下的臣民”。這意味著,當日本退出後,東南亞人不會再允許歐美殖民者恢復統治。

    日軍佔領河內,當地人把他們當成解放者

    五、戰後賠償和現在日本對於東南亞的重要性

    日本二戰後對這些地方都進行一定程度的賠款。日本在60年代之後確實對整個被侵略的地方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賠款,算是支援了當地的建設。幾乎每個國家多少都賠償一點了(如強徵糧食,造成越南200萬人餓死,日本賠償了3900萬美元)。所以東南亞人民對日本的感覺還行。

    二戰後,日本經濟復甦,60年代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帝的經濟大國,日本在東南亞大量投資,大量購買東南亞的資源和農產品,來自日本的遊客也不少,這些都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東南亞各國也極為依賴日本的市場。而對於中朝韓等,日本市場並不是那麼特別特別的重要。

    六、政客的宣傳和教育

    日本距離東南亞相對較遠,且日本現在已經是一個在政治上、軍事上被閹割的國家,對東南亞國家的威脅沒有那麼大。體量巨大的中國距離東南亞更近,對於它們來說,更害怕誰一清二楚。

    日本侵略統治東南亞只有短短几年就被打敗了,如果日本獲得了成功,那麼東南亞國家的所謂獨立和自治就根本是假的。這是世界上頭腦清醒的人誰都能看得到的,但是東南亞人就是看不到。與其說是東南亞人看不到,毋寧說是政客們故意宣傳教育百姓們看不到。許多東南亞國家對於日本曾經的侵略行為,並沒有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大多數東南亞人根本就不知道日本的殘酷行徑。

    政治家考慮的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大義,而政客們是為了黨派和個人私利。看看某島某港,政客們為了自己的私利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在洗腦後那些百姓們一個個都跟傻子一樣就能理解東南亞人。有些事情不是不明白,而是為了私利有選擇地故意裝糊塗。

    這些國家不僅是物質上貧困, 精神上一樣落後。

  • 19 # 青山不老為雪白了頭

    完全不,而且很喜歡日本。

    這上面的三個國家我還真去過兩個,那就是泰國和菲律賓,泰國純旅遊,菲律賓有點業務,而且待的時間還不短,算是瞭解一點當地文化和歷史。我就以自己瞭解的來說明一下吧。

    泰國和菲律賓雖然都受到過日本侵略,但是和中國有所不同,菲律賓還是比較瞭解的就拿菲律賓舉例吧

    菲律賓在300年之間先後被西班牙,美國,日本,殖民統治過,是70%以上的殖民(個別小島例外),這也就意味著整個民族性受到過“清洗”,文化和經濟失去自主,直到現在西班牙的影響力還存在著,那就是當地語言tagalo,就是西班牙語衍生的,這樣的環境下,美國侵略菲律賓那就是和西班牙打,日本侵略菲律賓就是和美國打,再到後來美國趕走日本,在他們眼裡主要是殖民者更替罷了,本土的商人,工人,農民,都是寄人籬下,簡單點說就是“跟著誰不是混呢”

    每次的侵略都給當地帶來不小的損失,還有政權的交替,侵略者打跑侵略者,反覆迴圈著,民族意識必然會暗淡無光。這也就造成了目前的意識形態。

    中國在晚清時期遭受過八國聯軍入侵,從負面影響就是掠奪了無數珍寶流向海外,喪失領土。正面影響是打垮了那個封建王朝統治,才會冒出無數革命前輩的崛起。

    但是二戰中日本對於中國的侵略不同於東南亞那種一個侵略者打跑另一個,而是對中國系統性的侵害,而且手段殘忍,這就造成整個民族意識的反抗,最後國共聯合抗日。

    無論八國聯軍還是後來的二戰,中國未受到過完全被殖民化,也就是書本中說的“半殖民地”,所以整個民族意識未被摧毀,但也免不了“翻譯官”的存在,這也造成了更加仇視侵略者的意識形成。

  • 20 # 翻開歷史書

    我首先發表我的觀點: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家並不是非常討厭日本的。大家應該可以看到一個現象:每當日本不承認二戰侵略歷史的時候,反對最激烈的往往就是——我們和南韓而已。東南亞的那些國家基本上總體都保持沉默了。那麼為啥在二戰中遭受侵略的東南亞國家,反而並不是很討厭日本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在二戰期間日本不單單侵略了我們,他們一共侵略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例如: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亞(包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寮國、印尼等等。但是雖然都是侵略,但是每個被侵略的國家面對日本的歷史感覺或者說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至於我們就沒啥好說的了,日本人的侵略那就是赤裸裸地想亡中國家、滅我種族了。於是乎,那一定是全民同仇敵愾,一定要打敗侵略者,誓死保衛自己的國家了。

    我們經過十四年艱苦的抗戰,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在這裡要向所有的抗日老兵們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們浴血奮戰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軍事基地,導致:美華人正式對日宣戰了。日本人之所以毅然決然地與美華人開戰,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能源問題而已。

    二戰日本國內物資匱乏

    當時美華人已經封鎖了日本獲得戰爭能源的途徑,日軍又深深地陷入亞洲戰場這邊不能自拔。日本人如果不開戰、不打通能源通道的話,只有被拖死一條路了。

    日軍搶佔東南亞的資源

    既然日本人已經選擇了與美華人交戰,那麼就索性徹底地與西方決裂了。

    東南亞在當時是世界上重要的橡膠、石油產地,也是很多重要戰略資源的出產地。日本佔領了東南亞不光自己的物資匱乏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還能遏制英、美等國從東南亞獲得戰略物資。

    日軍在1941年12月入侵東南亞,東南亞以前駐守的法軍、英軍、美軍那是一敗千里,日本僅僅花了半年就把整個中南半島和馬來、印尼諸島收入囊中。

    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以前,東南亞地區都牢牢地被日本人佔領著。

    昂山與夫人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日本人也侵略了東南亞諸國三、四年左右的時間,為啥這些國家如今卻並不怎麼討厭日本呢?

    首先來看一個例子:緬甸有一位昂山將軍,這哥們後來被稱為——緬甸獨立之父。這位將軍還有一個美麗的女兒叫做素季的。

    昂山一開始就是與日本人合作的,在我們這裡應該叫做:緬奸了。在此期間,昂山由於表現比較好,還獲得了日本人頒發的各種勳章和榮譽。

    一直到1945年3月的時候,昂山發現日本人的末日不遠了,才打出了抗日的旗號。可是日本戰敗以後,昂山不僅沒有受到緬甸人的清算,反而成為了緬甸的英雄。其實透過這個事情就可以說明:東南亞國家對待日本人的態度與我們並不一樣了。

    下面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東南亞國家對於日本在二戰的侵略並沒有那麼憤慨呢?

    前面已經分析過了,如今的東南亞國家好像並沒有那麼強烈的討厭日本人。他們平時對日本否認二戰的侵略的歷史反應也沒有那麼激烈。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原因一:當日本人跑去侵略東南亞國家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完全的獨立

    17世紀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如果說以前東方文明是引導世界潮流的話,那麼17世紀以後西方就異軍突起了。

    這一時期在歐洲爆發了著名的工業革命運動,西方國家藉著科技的力量迅速的崛起了。其中,英華人由於有著先發優勢,迅速地開啟了對外殖民、對外擴張的模式。

    東南亞以及印度在近代一直遭受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殖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日本人沒有侵略東南亞之前,這些東南亞的國家幾乎也都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其中就有最著名的——東印度公司了。

    既然當時大家都不是獨立的主權國家,那麼對日本人的侵略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憤慨了。反正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而已。

    菲律賓戰役被俘的美軍

    原因二:日本侵略東南亞反而給這些國家帶來了機會

    日本人來侵略東南亞之前,這些國家都是被西方列強殖民著的。日本人來了之後,西方列強被日軍一次性地全打跑了。這樣一來,這些東南亞國家基本上就擺脫了西方列強的殖民狀態了。

    日本在1945年雖然是戰敗了,可是西方列強從此也再也不可能捲土重來了。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些東南亞國家最終能夠獨立地建國,日本人當年打跑西方殖民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原因三:日本人的宣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侵略東南亞、來掠奪資源是本質目的。可是日本人當年並不是這麼說的,當年日本人是打著“東亞共榮圈、趕跑西方侵略者”等等口號來侵略東南亞的。

    由於日本的長期宣傳外加上日本確實打跑了西方殖民者。這樣一來,在很多東南亞群眾的心裡面:日本並不是侵略者,甚至變成了“拯救者”的角色了。

    原因四:日本打跑西方殖民者給東南亞的反抗殖民統治,注入了一針無與倫比的強心劑

    大家應該都知道:當年英國殖民者來到亞洲的時候,往往幾千人就能徹底征服一個國家。在這樣的一種實力對比之下,東南亞人彷彿已經認命了,覺得西方人就是不可戰勝的。

    一個國家內心和心理上被征服才是最可怕的。當年東南亞以及印度實際上已經被西方殖民者徹底地征服了,不單單是土地被征服,心理上其實也被征服了。

    可是當日本進攻東南亞的時候,整個東南亞的群眾突然發現:與自己一樣黃面板的日本人也可以暴揍西方人。

    這樣一來,日本戰勝西方殖民者的這件事情,給了東南亞人巨大的信心和鼓舞。他們從心理上站了起來——西方人一樣可以被東方人打敗的。

    越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們先是打跑了法華人,後來又戰勝了美華人。說白了就是:日本雖然侵略了東南亞,但是也給東南亞人擺脫西方的殖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原因五:現實的需要而已

    日本雖然戰敗了,可是在戰後迅速的崛起了,也成為了一個經濟強大的發達國家。現在這個時代已經變了,發展經濟成了東南亞很多國家的主要目的了。

    既然跟日本搞好關係可以有利可圖,那麼何必要抱著歷史不放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越南了。越南以前與美華人打了十幾年的仗,雙方可謂是血海深仇。可是現在美、越之間的關係那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一切都是為了現實利益而已,以前的敵人也可以變成現在的朋友。

    當年日本戰敗撤退的時候,還發生了這樣一幕:日本士兵紛紛把武器交給東南亞國家的游擊隊們。日本人還對他們說:儘管我們走了,但是我們把武器留給你們,以後你們要拿起武器打敗西方的殖民者。這也取得了很多東南亞國家的好感。

    總體上來說,之所以東南亞的國家並不是非常討厭日本,有著歷史的原因、當然更多的是本著現實利益的考慮。但是這些都不能否認一個問題:二戰時的日本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者、曾經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慘重的災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賭徒,如何不復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