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澧江春早

    把政權和祖國的概念搞清楚吧。不覺得後半句提問彆扭有問題嗎?祖國國家政權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否則會含混不清不知所云,就如同祝福祖國七十歲華誕一樣貽笑大方。祖國是一個文化概念,字面意思是祖先繁衍生息的土地和土地上承載的語言文化生活習俗及傳統組織架構等方方面面的東西,文明傳承是其重要部分,如計算機,機體是土地疆域,文化傳承是軟體是其核心內容。國家的定義很多,有多種起源說,每人理解也不一樣,但現代國家更強調主權和領土意識,與祖國強調傳統文化是有較大區別的,總之祖國與國家概念有重疊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政權是國家的民眾在歷史發展的路上形成的組織形式,政權是俠義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權的更迭就是所謂朝代,祖國的內涵和外延大於國家,國家的內涵和外延大於朝代,不能混淆等同,祖國有五千年文明史,俠義的國家是各個朝代所具有的組織和文化形式,各個政權朝代的延續和文化傳承構成祖國完整的骨架。提問應該是這樣的才是沒有語病的,漢民族對清朝統治者認同嗎?漢民族認同滿清的統治嗎?滿清是政權,只是一個朝代,至多隻是一個俠義的國家大清帝國,和廣義的國家有區別,和祖國概念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以區域性代整體顯然是荒謬的!三黃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各朝及其文化傳承才是完整的祖國的架構,任何一朝都不能代替祖國的概念,你的祖宗是有若干代延續傳承的,就如同你有父母祖父曾祖一樣,否則你就沒有根,就不能追溯本源了,概念清楚,問題才明瞭清晰,否則讓人難以理解回答。用我的觀點簡短回答你的問題吧,漢民族整體來看對清朝統治者是不認同的,但清朝構成了祖國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承認它也是有道理的,畢竟漢文化基本同化了它,雖有被迫的成分在內。認同清朝雖無奈但合理,清朝不等於滿清統治者,滿清統治者的行為總體應該持否定態度是沒有什麼好辯論的,這兩個概念並不雷同,政權不等於國家,國家不等於祖國,概念清楚了則問題就好理解回答了!

  • 2 # 帝國中興

    當時的漢民族對於清朝是不認同的,對於反抗清朝統治的農民起義在清朝統治中國276年的時間裡從沒斷絕,最為著名的比如天理教起義,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等等,各種因受到清朝統治者壓迫剝削的農民起義戰爭數不勝數。這就說明當時的漢民族對於清朝是不認同的!

    那當時的漢民族有沒有把清朝當成自己的祖國呢?清朝初期為了鎮壓漢民族的反抗,清朝統治者並沒有採用安撫的政策,而是強硬的採取軍事鎮壓的鐵血政策,致使在清初很多反抗清朝統治的漢人被殘忍殺害!在以後的清朝爆發的各種起義中清朝統治者一直延續清朝初期的軍事鎮壓策略,以武力來達到讓漢人表面上的屈服,而不是採用安撫民心以達到長治久安!

    在文化方面清朝統治者大肆閹割漢族的傳統文化,以極刑相威脅強迫漢人剃髮易服,否則立即正法!他們不但在外形上改變漢人,還把漢人數千年以來積累的文章典籍肆意篡改,只要是有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全部被焚燬,而《四庫全書》就是一部被閹割的鉅著!對清朝統治者而言想要長久的成為漢人的主子,讓漢人屈服最好的方法就是軍事鎮壓和文化毀滅!

    造成這樣的後果就是人民不知道有國家,有的只是一個主子,而在統治者眼裡人民只是為自己服務的奴才!這也是為什麼到了晚清時期當清軍在和洋人作戰時百姓卻隔岸觀火,甚至幫助洋人對付清軍的原因!而孫中山的一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正是漢民族有沒有把清朝當做自己祖國的最好解釋!如果是您您認可清朝是自己的祖國嗎?

  • 3 # 富城

    明朝通過垂死掙扎結束了,而繼承明朝則是清朝,它以關外女真人的身份攻克了山海關,它們以為崇禎復仇的口號進入了北京城。可它們所作的事情的確不堪入目,由於對土地的霸佔和重新分配引起了社會的巨大矛盾,那時漢民族認同清朝嗎?有沒有把清朝當作是自己的祖國?這得從以下三點說起一.清朝統治者的身份轉化存在一個時間差。

    在明朝末年,清朝的建立還是不被許多中原百姓認可,他們認為清朝在中原是呆不長久的,因為當時的南方和西北還有許多漢人建立的政權,例如南方就有南明和大西,而關中還有李自成佔據著,所以說早期的清朝統治者依舊被中原百姓當作是入關的蠻子。

    清朝統治者剛入關時十分殘爆,他們認為中原的花花世界可以讓他們為所欲為了,沒有把老百姓放在眼裡,可是從中原流民不斷的反抗開始。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重視起來,他們再也不敢小瞧漢人了,因為當時南方還有個南明。可以說清朝統治者在康熙黃帝之後對漢民那麼好,完全是靠著部分漢民的抵抗爭取來的。。

    二.漢民從反抗到支援清朝統治的移風易俗。

    風俗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產物,這些習慣風俗的形成都需要很長時間來沉澱,而當時的漢民也是如此,因為他們從先秦時代開始就是穿著漢服和束髮,而到了清朝的確發生了許多改變,清朝統治者和他們的身份地位不同,自然要求百姓跟著改變。

    從多耳袞開始,他就聽從當時山東漢人的意見,說是清朝貴族的衣服和髮型十分好看,如果地方百姓繼續留著頭髮穿著漢服那就是對大清的不忠,而作為一個新的朝代自然是不可能留著前朝的頭髮和衣服,多耳袞一想也是這樣,就下令讓全國漢民剃髮易服,這也鬧起一場腥風血雨。

    本來已經穩固的江山,又開始動盪起來直到康熙時期才差不多歸於平靜,因為那時代的人對明朝的記憶已開始消失,大家以為祖先的衣服和髮型就是這個樣子的,這就使許多漢民對大清皇帝十分認可,認為他們這是一種天朝服飾。

    三.漢民百姓對於國家的認可

    一個國家得不得到認可不是這個國家佔據多少土地,而是要看這個國家佔據土地上面有多少人為它打仗,無論古代或者現代,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那個時代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都是十分拼命的,所以說認可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就是當兵回報國家。

    在大清的時候就是這樣。一開始的時候老百姓還不認可,可是到了康熙黃帝的時候,老百姓都稱讚康熙黃帝是一代聖君,甚至有人還稱呼他為千古一帝。到康熙為大清黃帝統一天下的時候,有許多老百姓都願意作康熙的士兵,在征戰葛爾丹蒙古的時候,就是靠著綠營兵打敗了強大的蒙古軍隊。

  • 4 # 展小玖

    當然是不認同的,滿清的統治本身就是殖民統治,滿清把人劃分了好幾等,滿族是第一等,基本上所有滿人都是貴族,不管是無能的低能兒還是抽鴉片的病夫。滿族統治者本身也在隨時提防亡國,所以從頭到尾滿清都在經營關外。

    那麼滿清為什麼採用儒家統治和漢字呢?那是因為這個是唯一的治理模式,其他治理模式是沒有可能成功的,蒙古人的嘗試就很失敗,結果區區幾十年就被趕到草原上了。

    我們現在知道清朝從頭到尾都有反對勢力,從天地會到太平天國,再到辛亥革命!其實如果不是時代發展了,在太平天國滿清估計就玩完了,根本撐不到辛亥革命。滿清統治者不僅僅把中國帶到了萬劫不復的境地,整個東亞也在滿清統治下走向滅亡,成為了世界嘲笑的物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滿清統治的不正當性。

    首先,得國不正,血統不純。我們知道封建帝國受制於馬爾薩斯陷阱,就是指數級增長的人口與算數級增長的資源會產生致命的矛盾,最後導致帝國崩潰。中華文明被這個鐵鏈束縛了幾千年。

    滿清就是依靠這個中華文明的衰弱週期入關建制的。絕非“後金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類的牛皮,否則皇太極十萬大軍當初就不會被袁崇煥區區五千人馬打退。而清朝也基本輸掉了所有的對外戰爭,堪稱歷史奇蹟,遠超南宋,比西亞病夫還要差,我們知道西亞病夫雖然就在西方旁邊,且有歷史仇恨,居然最後神奇活下來了,並打贏了侵略者。

    其次,廢掉了東亞所有的武力,自己不能打,至少東亞能打的還是有的,比如漢族、蒙古族。滿清基本把兩個民族全廢了。先說蒙古,安利了一個喇嘛教,導致蒙古人變得像綿羊,蒙古人的戰場表現簡直就是災難,比如僧格林沁。

    那麼漢族呢?漢族也被廢掉了,通過歷史上最專制的統治,漢人基本全部變成了毫無血性的奴才,各位可以讀下魯迅的書,就知道為什麼魯迅棄醫從文了。漢人的創造力、凝聚力基本沒有了。

    最後,基本把所有的儒家社會全給賣掉了。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標識著越南徹底淪為法國殖民地,1910年日本吞併北韓,儒家社會再次變成了孤家寡人。所以你經常看到中國的鄰國反中,看不起中國,其中歷史因素佔一定的原因。

    當然時代發展了,滿清的結局是好的,沒有遭遇屠殺。按照中華文明天命傳承的鐵律,失敗者基本是十族被滅,永不超生的。滿族至少活了下來,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現在的漢人是認同大清的,畢竟你不能無緣無故少一段歷史,是不?

  • 5 # 滄海終化桑田

    總體來說,當時的漢民族對清朝還算是認同的,這得益於清朝的好幾位君主極力推動滿漢融合,比如通過科舉制度選拔漢人入朝為官,張廷玉就是漢臣之中的佼佼者,輔佐三代帝王,後來的于成龍,嶽鍾琪,曾國藩等等,都是漢人名臣,滿清統治者並沒有歧視漢人,反而是積極學習漢文化,和漢人進行了充分的融合,久而久之,滿漢之分就沒那麼明顯了。

    但因為身為清朝統治者的滿人畢竟是少數,所以他們對漢人還是抱著警戒之心的。所以當時的滿漢融合不像今天的這麼融洽,但在中國的歷史之上,這算是最成功的一次民族融合了吧。直到後來因為西方國家的入侵,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這才導致辛亥革命最初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但隨即,大家認識到我們本是一家人,所以那句“驅除韃虜”的口號就給去掉了。

    其實我們看看之前的中國歷史就知道,現在的漢人和漢武帝時期的漢人有著根本的不同。現在的漢人也是經過了好幾十輪民族融合之後的漢人了,我們彼此的身體裡都流淌著對方的血液,早就不分彼此了。

    但是在網路上看到“滿清誤我華夏三百年”之類的語言還是感覺很難過,我只想說沒有誰誤了誰,歷史自然有歷史的規律,換成其他任何一個朝代,也不可能比清朝做的更好。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我們一起團結,振興大中華!

  • 6 # 微史春秋

    中國古代應該沒有“祖國”這個概念,至於漢民族對滿清的所謂的“認同”其實是持續的高壓政策或奴性教育的結果。

    一、華夷之辯一直是漢民族的核心觀念

    漢族由於自身文明的發達和優越,對少數民族是有偏見的,“貴中華、賤夷狄”。

    到了明末清初也是如此,明末清初的改朝換代,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改朝換代,還帶有“以夷變夏”的更新,那時漢族志士堅持反清復明,不但是復國,還有讓漢人重新為了國家主宰地位的華夷之爭。

    很明顯,清初,漢人的反清復明鬥爭沒有停止,自然不會對滿清有認同感。

    二、後來的認同是奴化的結果

    我舉個故事,故事出自清朝時北韓人洪大容的《燕記》。

    清朝時期,北韓將來中國之行稱為燕行,使者稱為“燕行使”,燕行使留下了大量的筆記。

    在北韓燕行使的記錄中,清初他們來中國,中國的漢族官員和士人看到北韓的衣冠服飾,會唏噓不已,懷念起明朝衣冠,他們“欲語未語”,讓北韓人也感嘆不已。

    等到清朝中期,北韓燕行使再來中國,漢族官員就開始嘲笑北韓人的衣冠服飾了,“見帽帶則謂之類場戲,見頭髮則謂之類婦人,見大袖衣則謂之類和尚”,以至於北韓人感嘆漢人“忘本也”。

    北韓衣冠是保留明代色彩,一百多年後漢人就忘記了,這是滿清奴化的結果,所謂的“認同”其實便是奴化教育的果實。

    剃髮令、文字獄,借修書未免銷燬書籍等,都是在消磨漢人的民族記憶。

  • 7 # 麥耿菖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多民族國家,無論是哪個民族在統治階級,只要能多為百姓想的,百姓都會認可,凡是魚肉百姓,不把百姓當人看的,殘酷壓迫老百姓的,最終都會覆滅。清朝前期入關的時候,由於忠君思想的影響,還有民族情緒的原因,對未來不可預知的恐慌,以及清朝統治者急於穩定形勢採用的暴力手段等綜合方面的原因,民眾是不認同當時的清政府的,但是隨著在國家安定之後,朝廷為了發展也出臺了一些安民政策,安撫民眾,國家也漸漸繁榮起來,所以到了康乾盛世之時,其實老百姓已經沒有什麼造反之心了,那些執意“反清復明”的人士未必是出於民族大義,更多的可能之時為某私利而鼓動百姓也朝廷鬥爭。到後期清朝腐敗腐朽不堪,多少仁人志士為中華崛起而流血犧牲,可並不只是因為滿清的統治,想當時元朝也不是漢族統治,但我們不是也為這個曾經擁有最大面積的朝代感到自豪嗎。中華民族的家國情一直都在,現在,我們更是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實現!

  • 8 # 霖卓

    漢族認同國家,而不認同愛新覺羅家族以及滿族權貴的統治!究其原因,是滿族人從各個方面排斥、貶低、漢文化,強行抬高滿足。

    首先,清朝的八旗制度,滿漢不得通婚。搞民族歧視,滿族是高等民族,漢族是低等民族,妨礙民族融合。

    其次,啟用漢儒生,但是不重用,達到以漢治漢的目的。例如張廷玉,三朝元老,老年為了保全自己,在乾隆時期不得不自侮保全自己和家人;清晚期曾國藩,挽清朝危亡之際,從開始練軍,清朝都派出滿族權貴監視曾國藩、晚年慈禧給他設計一個天津事件。

    最後在文化、飲食也並行倆套文化。清朝旗人的服飾、髮型、滿文、薩滿教等等一直情緒與漢文化並存。有道飲食教滿漢全席,滿排在漢的前面,給人感覺漢族飲食是滿族的補充而已!

    以上不平等的或者說壓制的病態政策,造成漢族普通百姓和漢族地主階級人的心中,漢族是漢族,滿族是滿族,始終你是你,我是我,無法民族融合。甚至漢族地主為了某些利益進行起義反抗,“反清復明”始終貫穿清朝統治時期。孫中山先生推翻清朝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表明漢族文人對清朝不滿!

    最後我想說,也是我想強調的,也是新中國的民族政策:“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無論那個民族的文化,我們都要學習、傳承,他們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 9 # 日月之行星河燦爛

    滿遺包衣漢奸辮子戲塗脂抹粉,指鹿為馬,粉飾歷史,偷天換日,欺世盜名,古有吸血抽脂漢人身體,今有愚弄消遣漢人精神,看看真實的歷史:

    滿清王朝實行這種閉關鎖國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中國人會支援很多的中中國人在十七世紀的大約前半個世紀裡即在中國被韃靼人征服以後所懷抱的不滿情緒。——馬克思

    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後乘中國多事,長驅入關,滅我中國,據我政府,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有不從者,殺戮億萬。我漢人為亡國之民者二百六十年於斯!——孫中山

    我們的敵人大概還在那裡做蒙元滅宋、滿清滅明、英佔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國家佔中南美等等的好夢。——毛澤東

    我們不準備評論鉄木真的歷史作用,也不準備評論蒙古、俄羅斯、中國等民族發展和國家形成的過程。我們只提醒蘇共領導一下,當你們造這種謠言的時候,溫習一下歷史還是必要的。鉄木真是當時蒙古的汗,中國和俄國,都是遭受侵略的。——新華社社論

    罵名留得張弘範,義士爭傳陸秀夫。大是大非須要管,華人愛漢恥崇胡。——董必武

    崖山這個地方的歷史古蹟是有意義的,宋朝雖然滅亡了,但當時許多人繼續堅持抗元鬥爭,保持了民族氣節。——周恩來

    不能說話的毛病,在明朝是還沒有這樣厲害的;他們還比較地能夠說些要說的話。待到滿州人以異族入侵中國,講歷史的,尤其是講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殺害了,講時事的自然也被殺害了。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裡,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汗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魯迅

    中國歷史有個定鼎開基的黃帝、有個驅除胡虜的明王朝、有個孔子、有個岳飛、有個班超、有個玄奘,文學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蘭,這都是我們國民天天所應該紀念著的。——胡適

    要就中國來說吧,就在滿清統治的二百六十年間一直都沒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鬥爭一直都是沒有停止過的。——郭沫若

    做奴隸雖然不幸,但並不可怕,因為知道掙扎,畢竟還有掙脫的希望;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歎、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魯迅

    日不落帝國很大,印度阿三很自豪,我大英帝國真棒。呵呵,認賊作父可恥可悲可憐!

    再次重複,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共兩黨英勇抗戰勝利果實,偽滿兒皇帝是戰犯,滿清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早已在滅亡前把中國底子拜了個精光!

    史不正國難正,端正國格,知恥後勇,則浴血重生!認賊作父,則萬劫不復!

  • 10 # 津城沐雨

    我是津城,我來回答。

    歷史上,金、元、清在統治漢人區域後,由於中原文化的先進性,他們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學習和漢化,總的來講,清朝是漢化更多的王朝。

    在清朝剛入關時,對於漢人來說,是其他民族的入侵,他們依附於不同的南明政權和其他武裝勢力,抵制滿清軍隊。

    但是,隨著清朝在中原的統治,並沒有取代中原文化,而是通過學習,逐漸讓自己融入中原文化中。

    清朝統治者重視科舉,祭拜孔子,尊崇漢文化,這讓剛剛納入大清統治的漢人讀書人看到,滿清不僅僅是女真人的政權,更是中華各民族的政權,滿清不再是毀壞中原文明的破壞者,而是新的王朝更替,相比於明朝末年日益腐朽的統治,清朝初期政治相對開明,是個開明的王朝。

    對於漢人農民來說,滿清的到來非但沒有給自己帶來禍患,新的政治力量的注入,讓以前明朝的藩王莊園和皇家土地進行了重新分配,很多百姓也重新獲得土地,對於他們來說,比以前的日子更好過,他們發現滿清統治和明朝統治沒有什麼大的不同,還是原來的習俗和文化,還是原來的日子,只是王朝更替,換了皇家而已,老百姓為什麼不接受?

    康熙年間,以吳三桂為首的藩王發動政變,但是除了前明王朝的遺老遺少,老百姓和讀書人並不支援他,對於讀書人和百姓來說,吳三桂是叛亂,吳三桂如果成功,對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處,甚至是災禍。

    只是換了個統治者,為什麼要支援你吳三桂呢?這也是吳三桂最終覆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吳三桂發動政變後期,不斷有人投降清朝,就是很好的說明。

    正是漢人認同了清朝統治,才把他當作合法政府,併為國家出力。比如吳三桂叛變後,漢人清臣朱國治,寧死不屈,最後被吳三桂斬殺;再比如滿清漢臣周培公,更是為政府平定叛亂做出了貢獻;平定臺灣時,姚啟聖、施琅,也都是漢臣漢將。

    清朝後期,在鴉片戰爭中犧牲的關天培、陳化成、陳連生、葛雲飛等,也都是漢臣,在外來侵略面前,英勇抵抗,直到為國犧牲。

    大家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