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士精神小白
-
2 # 白小滿
一
要了解師徒關係,首先要清楚師徒關係出現的原因。
中國傳統社會是家長制度(我認為今天也是,經濟不發達地區尤為明顯)這種制度尤其強調倫理,這種倫理簡而言之曰禮,大白話就是規矩。
這些規矩體現在"君父有節"、“臣子有義”、“老幼有序”等方面,這些倫理思想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倫理關係中,血緣關係最為重要,這是傳統家庭社會構建的基礎,而父子關係又是家庭關係的主軸。
子於父,意味著血脈的延續,也意味著知識/手藝的傳承。
傳統社會,一項知識/技能的職業,多是來自家庭身份的世襲,恰如醫生的兒子是下一代一生,鐵匠的兒子是下一代鐵匠.....子承父業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因為科舉制的存在,普通人家會盡力供養孩子參加科舉,而囿於經濟能力,通常是挑選最為出色的孩子參加科舉,餘下的孩子或繼承祖業,或另謀出路)。
隨著社會的發展,某項職業需要的人多了,家族人口已不足以滿足職業需求,於是那些掌握知識/技能的人開始收徒弟。然而,讓一個外人學會自己的知識/技能,傳授者始終會心存顧慮,因此需要一個特殊的保障,這個保障就是“師徒如父子”之類的倫理關係。
二
“師徒如父子”其實就是對父子血緣關係的模擬。傳統社會,父親天然擁有對子女教育和懲戒的權利,現在這份權利師父也擁有了,這在倫理上處於優位。
此外,那些掌握了知識/技能的師父對於下一代有志於此的年輕人擁有了控制權,他們在職業身份上也處於優位。
還有一點,師父的年紀普遍比徒弟大,按照“尊老卑幼”的傳統,師父再次在社會認知上處於優位。
在倫理、職業身份、社會認知上都處於優勢地位的師父,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單方面解除師生關係的——我給了你一個身份,現在我收回這個身份。
由此可見,傳統的師徒關係是一項地位嚴重不平等的關係,在這項關係裡,師父擁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力,所以徒弟幾乎必然就要犧牲一部分尊嚴/獨立意識來獲得知識/手藝的學習,來獲得一個身份。
三
這樣看起來,師徒關係簡直就是一種慘絕人寰社會關係,但並非完全如此。
師徒關係在中國傳承幾千年,自有其獨到之處,有教無類傾囊相授的師者不乏其人,發自內心“師者父也”、繼往開來的徒弟亦不在少數。
那麼既然師徒地位迥若雲泥,為什麼還有這些“正能量”呢?
因為:在傳統社會師徒關係嚴重不對等,但是社會上對雙方道德的要求是對等的。
你若為師,便要傳道授業解惑,在道德上更要為弟子表率;
你若為徒,便要恪守本分努力學習,對師友溫良恭儉讓。
簡單來說,就是雙方都需各自守禮。
禮是維護整個社會關係的紐帶,但禮也是需要維護的。維護禮,一則訴諸自身的道德,二則依靠禮制的外在約束。
那問題來了,在這樣一個既不能指望自身道德,又沒有禮制的外在約束時代,搞傳統師徒制會怎麼樣?
郭德綱和他的“逆徒們”就給出了一個答案。
-
3 # 小惘
中國傳統倫常最重要的非血緣關係之一,指師傅和徒弟;師生
《韓非子·詭使》:"私學成群,謂之師徒。"《百喻經·蛇頭尾共爭在前喻》:"師徒弟子亦復如是。言師耆老,每恆在前;我諸年少,應為導首。"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七:"他的五親六眷,家理師徒,磕頭拜把子的,佈滿全屯。"
-
4 # 冷風洗清秋1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古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或曰:師徒如父子。這很好的闡明瞭師徒的關係,也表明了,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
師者,以桃李滿天下為最大的驕傲。孔子是為其中典範!其將儒學發揚光大並統治封建社會千年,與其門下賢人,弟子眾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然為師者也揹負著:生不學,師之惰的輿論壓力。帶不出一兩個出色的弟子,愧為人師!
從古論今,學得一身本領卻又背叛師門者屢見不鮮!人們在譴責背叛者不義的同時,也經常會為師者惋惜。甚至會被嘲笑遇人不淑!回過頭來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句話,傳道授業解惑六字三詞絕對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傳道居首,我認為是當仁不讓的!我理解的道是道德、道義、正道。無論是在校的師生關係,亦或是在職的師徒關係,對生、徒的德育教導首當其衝!沒給對方塑造一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是枉稱人師的。由此不禁想起現在的應試教育。老師與學生全都在為分數苦苦掙扎,壓力山大,只為以後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大多都無瑕去關注學生的基本的道德素質教育。殺父弒母,手足相殘,毒鳩同門等駭人聽聞之事屢見報端;在如今經濟發展高於一切的社會道路上,我華夏泱泱數千年文明,如不從教育,從思想上進行變革,恐怕真的要貽失殆盡!至少目前小可持一定的悲觀態度。
說的是論師徒關係,讓我居然想起來現在的社會不良風氣。也真的是天馬行空啦
-
5 # 周老師說
古代師徒不但是學業傳承,也是人生導師,現代教育產生前,全世界都是師徒制,原因無非是知識的價值和成本高昂,後來為了降低成本,才發明了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本質就是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如果比喻的話,師徒是私人訂製,學校是規模化生產。
-
6 # 影展
師父和徒弟,就好像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傳授的一般也都是師父的本事,一個人能把畢身所學傳授給一個不認識的人,不管從哪方面說,這就是無私的!
作為徒弟來說,能夠學習到一個人一輩子的精髓,少走多少彎路!心存感激,也是應該的!
中華民族就是有這種優良傳統才把很多精髓流傳了下來!
-
7 # 無厭伽藍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現在的師徒跟以前大不一樣,一前拜師徒弟會考察師傅的能耐,是不是一個值得跟隨的人,師傅也會考察徒弟的人品悟性,師傅不單單教授技藝更注重的是道德培養,做事之前先做人。現在的師徒更像是利益簡單相互利用,徒弟利用師傅的人脈,師傅利用徒弟將來
-
8 # 一掌拍死倆
古代的師徒關係,絕大部分都是很重要的。不是有一句話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古人很注重這種師徒關係,拜師需要安排儀式。各行各業的拜師儀式也不相同,百度差不多都能查到。現代的師徒關係明顯沒有以前這麼重要了。更多的像是一種利益關係。當然,不排除有人真的想學本事的。最明顯的一件事,就是老趙收徒。徒弟利用師傅的名望,師傅利用徒弟博得聲譽以及演出獲得利益。不是黑他,這都是很明顯的,就說那些人裡,在拜師前,都是個個本領在身,缺的是什麼,名。背靠大樹好乘涼。還有老趙收黃聖依。說的有點遠了。時代變了,其實也無可厚非。對於那些公園廣場裡認師傅的,在我看來主要的還是一種娛樂。關係都很淺,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師徒關係。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師徒是非血緣關係中最重要的倫理關係。父母給的是命,師父給的是本事,教會你怎麼在這個世上舒服的活著。所以師父等同於父母,用於謙的話說,你怎麼對待你爹,你就要怎麼對待你師父。
師父與老師的差別在於,師父是管徒弟生存的,老師不用。師父與徒弟是倫理關係,師父教的是安身立命的本事,教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態度,不是某一方面的知識,徒弟作為回報,給師父養老送終也是應該的,畢竟你生存的技能是師父給的。老師與學生是契約關係,學生出了學費,老師教知識,至於學生學成什麼樣,學了多少,老師可以不負責,類似於你去駕校學習,只要考過了駕照,老師的任務就算完成。所以如果關係不融洽,學生畢業後不聯絡駕校老師,老師也沒必要上綱上線說學生忘了師恩。
每個領域或行業有自己的規矩,入了這個行業就遵守這個行業的規矩,如果是老師,那就按對待老師的方式即可,如果你拜的是師父,要慎重,因為那是你生命中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是需要你去好好孝順報答的!
至於拜誰是你師父取決於你是否認可人家的本事以及人品等等方面了,總之拜師父要慎重,不要今天拜了明後天不認的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