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母親叫顏徵在(顏徵在)。1、文獻記載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叔梁紇與正妻施氏有十二個女兒,沒有兒子。他的妾生了個兒子孟皮,卻因為有足疾,不能做繼承人。叔梁紇便向魯國顏氏求婚。顏氏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叫顏徵在。顏氏問三個女兒誰願意做叔梁紇的妻子,兩個大女兒都默不作聲,小女兒徵在上前回答說:“一切聽從父親的安排,父親不用再問了。”父親聽出了這話的語氣,說:“你能行。”於是就將小女兒嫁給了叔梁紇。然而依當時禮儀不宜繼嗣。於是與顏徵在野合生孔子,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徵在15歲。2、人物生平顏徵在(前568-前537年),今作“顏徵在”,孔子的母親,丈夫是春秋時期宋國慄邑大夫叔梁紇。顏徵在生孔子時,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故起名為丘,字仲尼。孔子3歲時,叔梁紇去世,孔子17歲時,32歲的母親去世。叔梁紇死後,顏徵在與孔子的生活相當困難。堅強勇敢的顏徵在,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將孔子培養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學聞名的英才。孔子17歲時,顏徵在因操勞過度而逝。被後人加封為啟聖王夫人。
孔子的母親叫顏徵在(顏徵在)。1、文獻記載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叔梁紇與正妻施氏有十二個女兒,沒有兒子。他的妾生了個兒子孟皮,卻因為有足疾,不能做繼承人。叔梁紇便向魯國顏氏求婚。顏氏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叫顏徵在。顏氏問三個女兒誰願意做叔梁紇的妻子,兩個大女兒都默不作聲,小女兒徵在上前回答說:“一切聽從父親的安排,父親不用再問了。”父親聽出了這話的語氣,說:“你能行。”於是就將小女兒嫁給了叔梁紇。然而依當時禮儀不宜繼嗣。於是與顏徵在野合生孔子,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徵在15歲。2、人物生平顏徵在(前568-前537年),今作“顏徵在”,孔子的母親,丈夫是春秋時期宋國慄邑大夫叔梁紇。顏徵在生孔子時,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故起名為丘,字仲尼。孔子3歲時,叔梁紇去世,孔子17歲時,32歲的母親去世。叔梁紇死後,顏徵在與孔子的生活相當困難。堅強勇敢的顏徵在,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將孔子培養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學聞名的英才。孔子17歲時,顏徵在因操勞過度而逝。被後人加封為啟聖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