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05420499096

    中藥的寒熱,主要與所治療疾病的寒熱性質對應,用於寒症叫熱,用於熱症叫寒。

    但是僅僅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不可以用樓上那種指標性的資料去衡量,試想一下,100克微寒的藥難道比不上1克大寒的藥“寒”嗎? 至於寒熱的程度,也就是LZ對“寒”、“涼”的區別,主要看的是參照物。參照物不同,沒有絕對的對比意義。我說兩個例子來說明吧: 1)“溫”有“溫熱之溫”、也有“溫煦之溫”,同樣標的是一個溫字,但解表散寒藥、化溼藥的溫性就比不上溫裡藥的溫性。2)紫蘇、生薑同樣是解表散寒的藥,但紫蘇“溫”、生薑“微溫”,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生薑吃多了會上火,但吃紫蘇上火的人我就沒聽說過,也就是說,生薑溫性肯定比紫蘇要強,但是為什麼生薑卻是“微溫”? 因為參照物不一樣,紫蘇溫,因為後面還有個蘇梗,蘇梗溫性比蘇葉弱,為了突出這一點,蘇葉標了溫,蘇梗標微溫。同理,生薑微溫,因為前面還有個乾薑熱、炮姜溫。生薑溫性比前兩者弱。如果撇開參照物跟適應症,光用寒涼溫熱四字來衡量所有中藥偏性的強度,根本就沒有意義,也不可能準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胡桃夾子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