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前,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但是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18
回覆列表
  • 1 # 撇去浮沫的清湯

    這政策落實後的社會現狀有兩種

    第一種:人們不再使用塑料袋,改用環保布袋

    第二種:人們不再使用塑料袋,改用紙袋

    第一種實行起來會有一些困難,因為人們經常使用塑料袋,沒有帶布袋的喜歡,如果存在紙質替代品,人們就很有可能因為懶惰而不去買布袋,或者布袋使用的不會那麼的流行。

    第二種很有可能成為大趨勢,但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出現了。

    發明塑料袋的人是一位名叫斯滕·古斯塔夫·圖林的人,其初衷是為了替代紙袋。因為在那個時候人們大量使用紙袋,導致森林遭到大量砍伐。

    其實與紙袋相比,塑料袋具有輕便結實、隔水、不易破裂等優點,而且比紙袋更加容易被反覆利用,但是因為人們的濫用才導致了這種社會問題。

    如果採用紙質替代,因為紙袋不如塑料袋耐用,可能會成為一種比塑料袋用起來更浪費的袋子,那麼就又會回到過度樹木砍伐的問題上。這樣就本末倒置了。

    而現在急用魚皮或者生物邊角料提煉可降解的膠狀物的袋子技術還沒有特別成熟或者說因為成本比較高,沒有辦法很好的流入市場,也就沒有辦法使用這種生物袋替代塑料袋。

    其實想要實現環保,就是大家有意識儘可能少使用塑料袋或者擁有的袋子去反覆利用。不隨意丟棄,不對環境造成破壞。

  • 2 # 島城的陽光

    很早年前國家就為提倡環保減少塑料垃圾等出臺,超市購物用塑料袋需用現金購買,但是市面上菜市場仍然有用塑料袋的,去肯德基麥當勞都有用吸管之類的。

    所以說至於什麼時候真正禁止生產了估計就沒人用了。

  • 3 # 真愛莎南

    堅決支援!越快越好!用塑料袋已經有罪惡感啦!但請宣傳到位,很多人不知道用塑料袋的可怕!更不懂用什麼裝東西!替代塑料袋的環保袋也要跟上。平時會用布袋買菜,用的玉米澱粉制的垃圾袋很易破,實用性差一些,但不破壞環境,用了心安[比心]

  • 4 # 白石空間

    “限塑令”升級!在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內的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還有不到半年時間,國內的餐飲、酒店門準備好了嗎?

    國家出臺這樣的限塑令,有何背景呢?我們先來看看塑料吸管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由於塑料吸管難以反覆利用,多數餐飲店不得不將它們歸入不可回收廢棄物,這樣塑料吸管最終不是被埋入垃圾場就是漂浮在海洋上。

    而漂浮在海上的習慣又經常被海龜、海鳥、魚類等動物誤食。動物的痛苦、流出的鮮血,人類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嗎?

    全球每年約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旅遊業每年造成的損失多大80億美元。而且塑料垃圾每年導致上百萬只海鳥、10萬頭海洋哺乳動物和難以計數的魚類死亡。

    有資料研究證實,如果放任這種情況不管,那麼到2050年,海洋中的垃圾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總重量,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不僅如此,塑料垃圾不僅危害海洋生物,同樣也會威脅人類的健康。

    塑料垃圾在海洋中逐漸破碎,可以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顆粒。這種微粒本身就含有劇毒,而且隨著在洋流中飄蕩還會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質,最終會隨著食物鏈進入到人體。

    人類製造的災難,最終迴歸人類本身。這是自然的迴圈,也是自然的報復。

    從今年9月1日開始,中國將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如果沒有遵守相關規定的,將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

    雖然對於企業來說,成本提升了,塑料吸管的成本平均一支為0.03元左右,紙吸管在0.1元左右,相差3倍多。但一些業內的專家表示,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突破創新,塑料吸管的環保替代並非難事。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認為,可以使用可降解的生物塑料代替,或者用紙、竹子等作為替代品。包括小麥、一些有秸稈的植物,也可以用玻璃、金屬等可迴圈使用的製品去代替。根據不同的消費場景,選擇相應的替代品。

    記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5 # 青蘿仙兒

    堅決贊同!

    我們都知道使用塑料袋非常方便,它便於攜帶、堅韌,且不容易破壞,這是個好處也是個壞處,因為它同樣非常難以降解。

    據研究表明,想要自然分解塑料袋,環保塑料袋可能需要5-10年,有些塑料袋可能幾百年都不一定能自然分解。

    海底6.8英里(約10928米),是目前人類到達最深的地方。2019年,海軍退役的美國探險家維克多·維斯科沃 (Victor Vescovo)帶領他的團隊乘潛水器到達的地方,地點是在太平洋南端的馬裡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 。

    在那裡,他看到了罕見的海底生物、獨特的地質結構,但同時他也帶回了一個令人沮喪的訊息,他發現了人類汙染的痕跡--塑料袋。

    據聯合國稱,人類每年的扔掉的塑料垃圾約達三億噸。

    三億噸是什麼概念?假設用6米長,容量約33立方米的集裝箱來裝,這些垃圾可以裝六千五百萬節集裝箱,首尾相連可以繞地球10圈。非常觸目驚心的數字。

    提起夏威夷,很多人腦海裡浮現一定是:美麗的海灘、風情搖曳的椰子樹、碧藍清澈的海水……

    像這樣的

    而這樣的人間天堂。卻擁有世界上最醜陋的海灘--卡米洛海灘。

    這裡的垃圾汙染非常嚴重,它地處夏威夷大島東南側,人類倒入太平洋的垃圾,海水衝到這裡堆積成片,目之所及的地方全是塑料袋、飲料瓶、白色泡沫盒等……

    2018年,在印尼蘇拉威西南面的海岸邊,發現了一頭死亡的亞成小抹香鯨,體長僅9.5米。

    然而當人們開啟它的肚子,卻看到非常令人窒息的一幕:115個塑料杯、4個塑料瓶、25個塑料袋、2只拖鞋、1個尼龍袋及逾1000件種類繁雜的塑料製品,整整重達12斤!

    這些塑料被動物誤食以後無法消化,也無法排出體內,導致小抹香鯨無法進食而死。

    奧地利的一項研究稱,在人類的糞便發現塑料顆粒,多達9種不同微塑顆粒。

    參加此次實驗的志願者,分別來自日本、芬蘭、俄羅斯、義大利、英國、奧地利、荷蘭、波蘭八個國家。他們分佈於不同的年齡段,互不相識,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各不相同。但他們每個人所提供的樣本中都檢測出了微塑料。

    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都食用塑料包裝的食物和塑料瓶裝飲料,其中部分人還經常食用魚或海產品。

    塑料一旦進入海洋,塑料就會被海洋動物消耗並進入食物鏈,最終它們很可能被人類食用。我們大肆使用和丟棄塑料的惡果,最後還是被我們自己吃掉了。

    曾經看過一部英國導演Craig Leeson執導的紀錄片,叫《塑料海洋》。

    他原本只想捕捉難以捉摸的藍鯨的身影,卻在原本純淨的原始海洋看到了令人震驚的景象,在封閉了30年的斯里蘭卡海域,原本蔚藍的海面飄滿了塑料垃圾。

    在內臟裡發現了234塊塑料,幾乎佔據了它體重的10%以上。換算到人類身上,相當於一位成年人胃裡裝6-8公斤塑料。可怕嗎?然而這都是我們親手造成的。

    這是一隻來自法國科西嘉道的紅海龜,它被人發現是因為漂浮有問題,它不能正常浮在海面上。被海龜保護中心救治後,在它的胃部同樣發現堆滿了塑料。

    可憐的紅海龜,被漁網“五花大綁”,已經被漁網勒得活動範圍非常受限,面臨的下一步可能是被勒死,也可能是因為無法捕食而餓死。它們對我們毫無惡意,但我們卻深深傷害它們。

    動物無法辨別塑料,飄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被它們誤以為是食物而誤食。這些塑料進入動物的身體,同時也帶去了附在塑料垃圾上的毒素。毒素進入血液,在它們的脂肪組織和重要器官周圍堆積,進而影響它們的新陳代謝,器官功能。

    當我們食用海產品時,或者飲水時,保不齊什麼時候,我們就把這些塑料微粒和毒素吃進肚子裡。它們危害極大,並且不能被身體代謝出來,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癌症、新生兒出生缺陷、免疫力受損或者其他疾病。

    大自然是公平的,我們丟棄的塑料垃圾,又以另一種方式還回來了。

    減少使用塑料,逐步禁止,與其說是拯救大自然拯救動物,不如說是在拯救我們人類自己。

    PS:所有配圖君源於網路和《塑料海洋》紀錄片。

    ------

  • 6 # 小葉畫畫34人家

    聽到這個訊息我很開心。看著平時自己的生活垃圾,成堆的塑料,觸目驚心。

    看著它們短暫而虛無的生命,如夢幻泡影,彷彿是人類用過度的自我和虛榮創造出來的異類。

    到那時候,人們以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為可恥行為,曾經無處不在的塑料時代淪為了笑談。

    那將多麼美好!

  • 7 # 尋覓山水花草間

    我作為一名底層百姓表示特別的支援!因為這項舉措會對百姓的健康、公共環境 衛生等帶來極大的益處。

    幾乎每個成年人都知道塑料製品對身體健康 不利,但是大環境的影響和人本能的惰性、固有的行為已經很難自覺改變。如果採取強行禁用和獎懲制度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這是國家保護百姓健康的有力措施,我堅決支援,並以身作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老人洗澡時不在洗澡間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