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輝boss
-
2 # 木山文
荀子(約前313一前238)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名況,時人尊稱為卿。趙華人,遊學於齊,三次為祭酒。後來赴楚國,由春申君用為蘭陵令。(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他曾經到趙國議過兵,到秦國考察過政治。終生在蘭陵著書。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他批判和總結了先秦諸子的學術思想,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展。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肯定了,"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舜亡。"即自然執行法則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並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但他的宇宙觀也存在著迴圈論色彩。肯定"天地始者,今日是也"。和孟子的"性善"說相反,認為人性生來是"惡"的,"其善者偽也",重視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主張"法后王"。在經濟上提出"強本節用","開源節流"和"省工賈,眾農夫"等主張。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
荀子是趙華人曾經周遊列國到過燕、齊、趙、楚、秦。荀子作為儒家三大巨頭之一,出現在戰國後期。
史記中記載荀子五十歲時開始在齊國遊學,並且傳道授業。
史料中對荀子在燕國的經歷記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