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3
回覆列表
  • 1 # nie達俠

    岳飛的詩詞反映其激烈坦蕩的內心和豪放曠達的個性。他的詩詞風格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乃至文天祥,應是宋代豪放派詞家中不可忽視的英雄詞人,當然也更是他壯懷激烈性格的直接反映。以滿江紅為代表的詞作,千百年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鼓舞著人們同仇敵愾同侵略者作殊死的鬥爭。

    滿江紅 · 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慷慨激昂,詞裡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

  • 2 # 雪影晗陽

    岳飛的詞風寓寄著深厚的愛國情懷,在宋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岳飛,字鵬舉,宋代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也正因此他的詞風同樣寓寄著強大的愛國情懷。岳飛的文學才華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岳飛的代表作有很多:諸如《題翠巖寺》《寄浮圖慧海》,詞《小重山》,題記《五嶽祠盟記》《廣德軍金沙壁題記》《東鬆寺題記》《永州祁陽縣大營驛題記》。其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更是從明代開始被廣泛傳誦。此外流傳下來的岳飛詩詞還有《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池州翠微亭》《過張溪贈張完》《題豫鄂華巖寺》《寶刀歌書贈吳將軍南行》《題驟馬岡》《題鄱陽龍居寺》

    對岳飛的歷史評 一、岳飛在抗金戰爭中的地位 宋朝是當時全世界最高度發展的農業文明社會,其農業以租佃製為主。宋代文明大大超過唐代文明,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取 得巨集大的進展。近代史家從宋代文明中發現若干近代文明的原始徵象,但這並不意味著宋代文明已經接近,或者行將蛻變為近代文明。相反,從主流方面看,宋代文明正是傳統文明的延續、深化和堆積。一種文明愈是發展得過於成熟,則蛻變為一種新的更 高的文明,似乎就愈是積重難返,步履維艱。 在宋代文明的正常發展中,受到了兩次嚴重的衝擊和破壞,第一次是公元十二世紀女真人的南下,第二次是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的南下。 發生於公元十二世紀的宋金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範圍很廣、持續很久的民族戰爭。在岳飛生前,酷烈的戰禍遍及宋朝除四川、廣南和福建以外的各路,對經濟和文化造成很嚴重的破壞。即使岳飛身後的近一百年,自黃河以南,到長江以北的廣闊地域,大多人口稀少,經濟凋敝,沒有恢復到北宋末年的水平。①南北分裂的 局面,嚴重地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給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難。 女真族侵入中原,吸收了先進的漢族文明,固然使本民族取得了飛躍的進步。但是,這卻是以先進文明被嚴重摧殘,出現大破壞和大倒退為代價的。 特別是在岳飛生前,即女真族南侵之初,乃是漢族文明遭受劫難最主要的、最慘重的階段。除了大規模的燒殺搶掠外,對漢人民族意識刺激最深者,一是對漢族男子強行“剃頭辮髮”,二是強制推行奴隸制。宋朝的民間奴婢,大多“本傭僱良民”,“僱賣與人”,②他們與主人之間雖有身份差別,其實已是原始的僱傭關係。金元之際,中國北方社會奴隸制成分的擴張,當然是嚴重的倒退。岳飛被害三十年後,范成大出使金朝,看到一個女婢頰刺“逃走”兩字,寫詩說:“屠婢殺奴官不問,大書黥面罰猶輕。”③他從漢文明的高度,看不慣此種野蠻行為,表示義憤。 在金朝女真貴族的侵掠、屠殺和奴役之下,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族民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其動員之廣,規模之大,持續之久,在中國古代史上是沒有先例的。中國現代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④在抗金戰爭中,這樣的猛士,無論是留名後世的,或者是沒有留名後世的,何止成千上萬。正是這些猛士們的奮鬥犧牲,保衛了當時最先進的文明,也促進了女真族的進步和漢化。南宋初期,作為抗金的中心人物,前後有四位。第一位是李綱,他在朝廷掌政,卻僅任相七十五日。第二位是宗澤,他以東京留守、開封尹的身份,雖未被授予全權,事實上卻主持了前沿軍務一年。第三位是吳玠,他作為戰區統帥,自紹興元年至紹興四年,在川陝交界率軍獨立抗擊金軍主力。第四位是岳飛,他也是戰區統帥,從紹興四年克復襄漢,到紹興十一年遇害的八年間, 一直是南宋抗金的主角。當然,就後世的名望和影響而言,岳飛又超出了前面的三位。 這四人的共同命運,是必須受制於朝廷,特別是受制於作為降金主角的宋高宗。吳玠專事自守,與宋高宗尚無多少衝突,而李綱、宗澤和岳飛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以宋高宗為首的投降派的打擊和迫害,其中以岳飛的下場最為悲慘。故陸游詩說: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⑤ 岳飛本是扶犁握鋤的農家子,他投身抗金,最初也不過是一員偏裨小將,卻很快地嶄露頭角,從靖康元年至紹興三年的八年之間,便躍升為戰區統帥。岳飛許身和效命抗金戰場十六年,後八年是其生平業績的主要階段。儘管他是南宋四五支大軍的統帥之一,論官位,他也一直低於劉光世、韓世忠和張俊,但是,岳家軍作為南宋抗金的主力和中堅,卻是舉世公認的事實。故宋孝宗後來也對嶽霖說: “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⑥ 為著光復故土,南北重新統一,維護文明和進步,岳飛不屈不撓地奮鬥了後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履踐著自己“盡忠報國”的誓言,表現了一種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他作為一位歷史偉人,受到中中國人世代的尊崇和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① 南宋關於淮南東路、淮南西路、京西南路和荊湖北路地荒人稀的記載很多。范成大《攬轡錄》,《攻愧集》卷111《北行日錄》記錄了金朝河南地區的荒涼景象。《金史》卷47《食貨志》也說,即使到金章宗初年,“河南地廣人稀”。 •②《續資治通鑑長編》卷54鹹平64月癸酉,《宋會要》刑法2之148。 •③《石湖居士詩集》卷12《清遠店》。 •④《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 •⑤《劍南詩稿)卷25《夜讀範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 •⑥《金佗稡編》卷9《昭雪廟諡》。 二、岳飛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地位 為說明岳飛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地位,有必要將岳飛與當時的抗金名將作一番比較。 陸游詩說: “堂堂韓嶽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① 後世提到南宋初抗金名將,也往往韓、嶽並稱。就堅決抗金的志向而論,韓世忠和岳飛是可以匹配的。若從軍事成就而論,則韓世忠不僅次於岳飛,也不及吳玠和劉錡。 吳玠是第一個使金軍遭受慘敗的南宋將帥,他的功績是不可抹煞的。然而他守則有餘,攻則不足,和尚原與仙人關兩次大捷,是防禦性的戰役,而不是進攻性的戰役。自紹興四年以後,川、陝戰場大致上處於相對沉寂的狀態。吳玠顯然滿足於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大舉出師,克復失地,最後以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 劉錡原來的地位和聲望並不高,順昌之役,使他一戰成名。宋高宗評論說: “順昌之勝,所謂置之死地然後生,未為善戰也。錡之所長,在於循分守節,危疑之交,能自立不變,此為可取。”② 我們不必因人廢言,宋高宗所說是有道理的。順昌之戰是防禦性的戰役,縱觀劉錡的軍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後紹興十一年柘皋之勝和濠州之敗,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後,金海陵王大舉南侵,劉錡敗於淮東,軍事聲譽更是一落千丈。 韓世忠一生最出名的有兩仗,一是黃天蕩之戰,以八千水師堵截金朝大軍,一度使完顏兀朮(宗弼)相當狼狽,扭轉了宋軍望風奔潰的頹勢,但最後仍以失利告終;二是大儀鎮之戰,被撰寫神道碑的趙雄和往後的史傳誇大為“中興武功第一”,③其實不過是伏擊金軍萬夫長聶兒孛堇的前鋒部隊,殺敵數百的小捷。④此後韓世忠率軍長期守衛淮東,除曾攻取海州外,屢攻淮陽軍不克,在救援濠州時又被戰敗,無大的戰功可言。 在南宋初年的將帥中,如果說吳玠和劉錡是防禦型的將帥,岳飛則是進攻型的將帥。 保守和怯弱的宋朝,長期以來形成了消極防守的軍事傳統,習慣於分兵把守,結果無非是被動挨打。反之,金軍在戰略上一直居於優勢,他們能夠集中兵力,統一指揮,並依靠騎兵進行大規模的機動的進攻戰。到紹興年間,儘管宋軍素質有了顯著提高,非北宋末年可比,而宋金之間在戰略指揮上之優劣,卻仍無改變。 岳飛比吳玠、劉錡等人高明之處,在於他對宋朝的軍事傳統有所認識,有所批判,也有所突破。他上奏批評宋高宗和朝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⑤他“常苦諸軍難合”,⑥力爭自己對諸軍的統一指揮。儘管他的戰略方針受宋高宗和朝廷的阻難,卻仍組織瞭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樣大規模的進攻戰役,並且編練了強大的騎兵,在最有利於女真騎兵發揮威力的地形和時節,對抗敵人,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南宋初年,具備光復故地的決心和能力的統帥,惟有岳飛一人。 岳飛組織和訓練了一支堅不可摧的岳家軍,並且保持了“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⑦的嚴明軍紀,這在中國古代實為罕見和難能可貴,成為兩宋三百二十年間最得軍心和民心的將帥。 岳飛重視北方民間抗金義軍,提出“連結河朔”⑧的軍事思想,發動、聯絡和支援北方抗金義軍,使之與岳家軍互相呼應或配合,夾攻金軍。這既是先進的軍事思想,更是高明的戰略部署。岳飛在這方面無疑是受宗澤的薰陶,而其成就卻也勝過前人。 在戰爭史上,不乏好戰嗜殺的名將。他們的特點是將戰爭作為樂趣,草菅人命,動輒殺人盈城,殺人盈野。岳飛卻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仁心愛物”。⑨他英勇善戰,卻從未將殺人視為樂趣。 “凡出兵,必以廣上德為先,殲其渠魁,而釋其餘黨,不妄戮一人”。 這不僅表現在他平定吉、虔州叛亂和對楊麼叛軍的處置上,即使對金軍也不例外, “是以信義著敵人不疑,恩結於人心,雖虜人、籤軍,皆有親愛願附之意”。⑩ 這種“以仁為本”,珍視人命的軍事觀,即杜甫詩中所謂“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也是十分難得的,是中華軍事學上一種值得珍視,並應發揚光大的好傳統。 《孫子》兵法是古代一部天才的軍事著作,它標誌著中國當時軍事理論的高度發展,實為蓋世無雙。然而自此部兵書問世後,儘管中國曆代名將輩出,軍事理論上卻無重大突破和更新。在這種前提下,岳飛反對防守,主張進攻的方針,嚴明軍紀的實踐,“連結河朔”的策略以及“以仁為本”的軍事觀,無疑是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的四項重要貢獻。 當然,岳飛作為一個戰區統帥,非但不能改變宋廷的戰略,還只能在相當程度上受制於宋廷的戰略。此外,他在某些具體的軍事指揮中,也同樣未完全擺脫宋朝軍事傳統的束縛。對宋軍說來,“兵貴神速”多半足句空話,這也不單純是以步兵為主的緣故。例如建炎四年援楚州,紹興元年救江州,岳家軍因攜帶家眷,行動遲緩,而貽誤戰機。在紹興十年北伐的決戰階段,岳飛似並未乘完顏兀朮(宗弼)大軍傾巢而出之機,乘虛直入開封府,迫使金人撤退,而掩擊其歸師,或組織張憲和王貴兩軍夾擊臨潁縣的金方大軍。最後是張憲一軍未能在臨潁縣與敵決戰,而王貴一軍,則在潁昌府於同日與敵進行以少擊眾的苦戰。如若兩軍會合,戰果肯定會更大。以上評論,也許是今人對岳飛不適當的苛求。 總的說來,岳飛是南宋初年出類拔萃的名將,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佔有相當的地位。同其他朝代的名將相比,必須考慮到宋朝文官政治下根深蒂固的抑武傳統,對尚武精神的摧殘等不利條件,其成就和貢獻更是難能可貴。 •①《劍南詩稿》卷34《感事》(其二)。 •②《要錄》卷139紹興十一年二月丁丑。 •③《會編》卷217,《琬琰集刪存》卷l,《江蘇金石志》卷12。《宋朝南渡十將傳》卷5《韓世忠傳》和《宋史》卷364《韓世忠傳》沿用此說。 •④《會編》卷162《紹興甲寅通和錄》,卷164,《要錄》卷81紹興四年十月戊子。 •⑤《金佗稡編》卷12《乞本軍進討劉豫札子》。 •⑥《金佗稡編》卷3高宗手詔。 •⑦《金佗稡編》卷9《遺事》。 •⑧《金佗續編》卷1o《令措置河北河東京東三路忠義軍馬省札》。 •⑨《金佗續編》卷27黃元振編岳飛事蹟。 •⑩《金佗稡編》卷9《遺事》。 三、岳飛的愛國主義和忠君思想 中國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大致是自秦漢以來,由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而長期形成的對祖國的最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岳飛所處的時代,愛國主義不可避免地與保衛趙宋家天下、忠君思想融合為一。須知祖國、國家和君主,乃是現代人的不同概念。但是,忠君思想不可能完全等同於愚忠。 後世人對岳飛“愚忠”的印象,其實並非真正得自於準確的歷史記載。岳珂編寫祖父岳飛的傳記,即《鄂國金佗稡編》的《鄂王行實編年》,固然竭力諱避和抹煞岳飛與宋高宗的矛盾,但強調、渲染和虛構岳飛的“愚忠”形象,還是更晚的事。清朝乾隆皇帝為使臣僚對自己盡忠,有意將岳飛渲染為對皇帝“愚忠”的楷模。他稱讚岳飛“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師必為秦檜所構,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權於封疆之外”。① 此段評論並不符合史實,岳飛為抗金成功,並未迴避久握軍權之嫌,紹興十年班師時,他也未料想會遭秦檜的毒手。當然,給人印象最探者,還是《說岳全傳》、戲曲之類的藝術虛構。如在如清朝人錢彩的《說岳全傳》,無視史實,故意虛構岳飛死到臨頭,仍對宋高宗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他親自捆縛企圖造反的岳雲和張憲,引頸受戮。 其實,宋人儘管一般都肯定岳飛,卻並未將他作為忠君道德的楷模,更無人認為他有今人所謂的“愚忠”思想。理學集大成人物朱熹在肯定岳飛“忠勇”的同時,又認為岳飛“有些毛病”。“毛病”之一是“驕橫”,“若論數將之才,則岳飛為勝,然飛亦橫”。“岳飛較疏,高宗又忌之,遂為秦所誅”。“毛病”之二,是“恃才不自晦”,鋒芒畢露,不行韜晦保身之計。② 如今看來,朱熹的一些指責,倒恰好是岳飛的一些優點。例如他在紹興七年憤慨辭職,紹興十年違詔出師,說明他對皇帝並非是絕對服從,而毫無怨尤。 研究問題忌帶表面性,若僅從今存宋高宗手詔和岳飛奏議著眼,總不免有表面應酬的官樣文章。人們摘引此類文詞,說明君愛臣,臣忠君,自然並不困難,卻不足以說明實質性的問題。 如果進行由表及裡的探究,就不難發現,紹興七年是宋高宗和岳飛君臣關係發生轉折的一年。自紹興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將,安內攘外,以保全皇位。岳飛升遷最快,後來居上,一時成為宋高宗最器重的武將,甚至準備授以全國大部兵力的指揮權。岳飛在上奏中非常感激皇帝的破格提拔,渴望抗金功成,以為報答。但是,自宋高宗取消兼統淮西行營左護軍的成命,岳飛憤而辭職以後,圍繞著設立皇儲,要求增兵,對金和戰等問題,君臣之間的裂痕愈來愈深。宋高宗最後使用屠刀,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岳飛的悲劇在於既要愛國,又須忠君,事實上兩者不可兼得。他在生前最後幾年中,既對皇帝愈來愈不滿,卻又不能擺脫忠君道德的束縛。最後則是宋高宗對這個根本沒有野心的將帥下毒手。人們不能苛求岳飛具有反對專制政治的超前意識,岳飛的才能、品格和風骨儘管堪稱是古代武將的典範,卻反而不容於世,成為專制腐敗政治的典型犧牲品。 在中華四千年的悠久歷史巾,對後世子孫起著巨大精神影響的歷史偉人,為數並不多,而岳飛則是其中的—位。岳飛“盡忠報國”的精神,他的高風亮節,不僅為表率於宋代,③也激勵著後世。 殘酷的宋金戰爭早已成為歷史陳跡,金朝的女真人逐漸融合在漢族之中,其後裔也已成為漢人的一部分,僅有少量留在東北的女真人,成為後來滿族的祖先。然而岳飛的崇高愛國精神,卻長久地滋養著我們民族的神魂,砥礪著我們民族的志節。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也長久地震撼著我們民族的心靈。 一個偉大的、而又多災多難的文明古國,她之所以能屢僕而屢興,千百年來的愛國主義傳統,作為一種巨大的精神支柱,無疑是發揮著重大作用的。每當祖國蒙受恥辱,遭遇劫難,瀕臨危亡之際,總是有大批大批的愛國志士,甘願為她的榮辱、興衰、存亡而獻身。岳飛等先烈的榜樣,鞭策著後人;而後人的奮鬥業績,也可超越前人。 時至今日,中華大地仍處在文明重建階段。中華民族是有強韌生命力的民族,中華民族不甘永遠落人之後,也不會永遠落人之後。建設新文明,並不意味著必須徹底毀滅舊傳統。特別是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必將發揚光大本民族優秀的、有價值的舊傳統,而擯棄壞的、不適用的舊傳統,以滋養和建設嶄新的文明。 •①《岳廟志略》卷首《嶽武穆論》。 •②《朱子語類)卷13l,卷132. •③如《宋史》卷451《徐應鑣傳》載,南宋亡時,太學生徐應鑣在原是岳飛故宅的太學,祭奠岳飛祠,然後全家自焚。

    11 瀏覽14962017-09-26

    如何評價岳飛

    如何評價岳飛,我認為應當站在國家利益和整個中華民族這個層次,把中國歷史上為國家利益做出犧牲而又代表正義的各民族傑出人物列為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把那些為一己之私損害本國利益導致敵方受益的各民族卑鄙人物列為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叛徒。從這個角度來講,岳飛是整個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之一。評價岳飛是否為民族英雄,應當弄清三個問題,其一是岳飛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和中華民族的概念是否衝突?其二是否定岳飛是否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其三是通過"民族戰爭"這種歷史戰爭的分類來評價歷史人物是否正確? 否定岳飛為民族英雄的一個邏輯是根據民族英雄的定義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時期匯出的。即民族英雄是指在一個民族或民族國家抵禦外來侵略或獨立解放過程中產生的英雄人物,據此,岳飛要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就必須出現在中華民族民族國家抵禦外來侵略或獨立解放的時候,然而,岳飛是宋朝將領,而有些人認為中華民族形成的重要標誌,即行政、經濟文化一體化在元朝才開始,因此,岳飛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 該邏輯的錯誤是用一個不斷髮展的民族觀念來否定以特定人物為載體的民族英雄精神。中華民族是在當前我們所生存的這片土地上,由眾多族群通過不斷的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民族概念,因此,無論是就地域還是就族群的多少來說,中華民族都是一個向前發展、向後包容的一個族群。中華民族這種發展和包容的特徵在民族英雄方面就表現為:肯定歷史上作為民族精神和信仰載體的英雄人物的存在。族群和英雄人物都是實體,會隨歷史而消亡,而積極、優秀、正義的英雄精神則可以千古流傳併為所有民族共享。清朝康熙給袁重煥平反和乾隆為史可法立祠,為何?與其說尊敬對方不如說是出於統治的需要,教育子民效法這些英雄人物為國家服務。因此,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人們維護英雄、抨擊叛徒的言論和行為,本質都是在維護本民族的精神信仰,這種精神信仰對於維護當前民族的現實利益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上講,一個不斷前進、優秀的中華民族當然需要岳飛所代表的英雄精神。 否定岳飛是中華民族英雄的另一個理由是基於現實的需要,即有利於當前國內族群的團結。這個觀點在一部分人群中非常有市場,其依據主要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牆,家裡打架",因此,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是狹隘的民族英雄主義,否定"家裡打架"的代表人物岳飛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 其錯誤有三個:一是用否定一個族群的歷史人物取代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石--平等,二是岳飛僅僅是漢人的英雄,對於整個中華民族則是狹隘的、有害於團結的,三是將現實需要置於歷史事實之上。堅持族群平等是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石,而且也是中國政府的職責。政府應當是超越族群之上的,從中國的漢、唐、宋、明到大清帝國,無不是多族群國家並堅持族群和睦的政策。堅持族群平等就不應該通過政府行為去損害其所轄包括漢人在內的所有族群的英雄信仰,否則必將引起紛爭,而這恰恰是既有害於國家又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損害少數族群的利益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損害漢人的利益更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這是基於歷史和現實的判斷。 從歷史上看,中華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中原文化遠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非常成熟,縱觀中國歷史上所有少數族群建立政權時,還停留在奴隸社會,而中原政權早已是高度發達的封建政權,所以開明的少數族群國君無不是學習和吸收中原文化。另外,通過幾千年的國家分裂與統一、屯邊政策和族群遷徙,當今漢人已不是歷史上的"秦人"或"漢人",而是封建政權堅持和親、和睦政策下的多族群血緣和文化融合為一體的結果,這也是漢人和漢文化為什麼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原因。漢人在人數上和漢文化上居主導地位是歷史演變的結果,不是哪個人可以強制的。再則,占主導地位同時意味著負有更多的義務,明朝打擊倭寇、清朝反擊俄羅斯和抗日衛國戰爭,漢人貢獻巨大、犧牲巨大,並不因誰佔有政權而退縮。所以說,漢人是個開放的、包容的、胸懷寬廣的族群,把漢人景仰岳飛的行為定位成狹隘的英雄主義,實在是對這個族群的詆譭。如前所述,岳飛代表積極、正義的精神,漢人景仰岳飛並不等於接受岳飛的愚忠思想,漢人景仰成吉思汗並不等於認同其攻城掠池中的屠城行為。今天否定了岳飛一個人,明天就會否定象岳飛這樣的所有族群的英雄,岳飛等人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將無所依存,中華民族的英雄觀也將灰飛煙滅,那麼一旦敵國入侵,國家、民族危亡,誰去抗敵?誰去做英雄?怎麼維護民族團結?所以,辯證吸收各族群英雄的可貴之處,與時俱進,是中華民族賴以生生不息、實現復興的精神動力。所以,學習向岳飛這樣的英雄,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如果說教材給孩子們以"金人都是大壞蛋"的看法,那是教育方法有待改善,而不是歷史的錯,不能因此否定我們的民族英雄。 "民族戰爭"這種戰爭分類方法也很令人費解。古今中外的戰爭不計其數,在國家出現以前的戰爭都是部落(族)之間的戰爭,其大多以獲取其它部族的食物和女人為目的;國家出現以後的所有國家之間的戰爭,大多以佔有對方的子民和資源為目的。因此,古今中外的戰爭,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正義或非正義,戰爭的目的都是維護自己或擴大自己的現實利益。在中國歷史上,所有封建國家均為帝王一人之私,其利用所轄族群與他國進行戰爭的目的非常明確,如果將這些戰爭用"民族戰爭分類",那麼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再到宋遼西夏,所有這些國家的國君都應該是"民族戰爭"的首領,其首先代表的應是民族利益,那麼這些國君都代表的是那些具體的民族呢?這些民族今天何在呢?為什麼大多數國君都不是民族英雄呢?又為什麼會有"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君權神授,降伏萬民"的宣揚呢?所以,我個人認為"民族戰爭"的分類方法首先顛倒了戰爭的目的,改變了戰爭的性質,其次,這種分類方法不適合定義民族英雄的概念。從中國的岳飛到法國的貞德,這些英雄概念的隱含義非常明顯,那就是他們都是當時國家的英雄,這時候的"民族"其實是國家一詞的代名詞,是一個地域概念,他們並不為某一個族群所專有,而是為當時國家內所有族群景仰。由於國家的可繼承性,所以政權更迭、朝代更換隻能讓我們站在國家的高度去思考英雄,而不是因為他們是哪個族群的人就完全否定他們。 歷史是一面鏡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歷史,那樣的鏡子將是一面哈哈鏡;歷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過去,是先祖活動的事實,只有首先尊重事實,我們才可能從中吸取前進的動力。據資料顯示,岳飛是南宋著名的將領,傳說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這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的信條。岳飛數次北伐抗金,曾得到宋高宗賜的"精忠岳飛"錦旗。1142年,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成為南宋綏靖政策的犧牲品。因此,岳飛首先是為國家所任命的抗金將領,從岳飛抗擊金國的目的和最大受益者來看,顯然是為了南宋的國家利益。另外,說岳飛代表正義,是因為一個國家政權腐敗並不能成為另一個國家侵略的藉口,一個國家的命運應當由它自己的人民說了算。岳飛所代表的是置個人安危於腦後,不屈不撓,救國家和百姓於危亡的精神和氣節,從這個意義上將岳飛作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沒有什麼不妥。 因此,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否定岳飛為中華民族英雄的做法都不可取。那麼,究竟應怎樣看待象岳飛這樣的歷史人物呢?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尊重史實,其次應當從國家利益和是否代表正義的角度去看待歷史人物。

    清朝是如何評價岳飛的?

    還是辯證來對待,我是嶽王爺的絕對崇拜者,但並不盲目,對他老人家還是比較淺薄的瞭解。對於評價,我看來: 1.武略兵法舉世無雙,絕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從正史《宋史.岳飛傳》上的記載可見,岳飛作戰絕大多數是以少擊多,每戰必勝。生平大小130餘戰無一敗績。南薰門之戰等戰役甚至以八百壯士擊潰50萬敵軍,可稱為戰神!這些並不是誇張,《宋史》是元朝人編寫的,自然不會有太過正面的描述,而對岳飛的記載自然不會過分誇大。可以說岳飛是當時無愧的第一軍事家。 2.文才出眾,儒雅博學,文學造詣頗高。《滿江紅》、《小重山》就不說了,背的熱血沸騰。 3.為人坦蕩,胸懷廣闊。岳飛個人魅力相當之大,心胸開闊基本不計前嫌。以至於岳飛的不少敵人都成為了他的部下和戰友。岳家軍也是這樣成長而來的,如岳家軍第一猛將楊再興、太行山樑興、江西曹成等人。 4.體恤百姓,關注生民。《岳飛傳》中那句:“東南民力竭矣。”是岳飛對百姓的心痛。在紹興十年宋軍南撤時數十萬江北六州百姓不願岳飛走可見一斑。 5.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對外族的入侵持絕對反抗打擊態度,就不說了。有人說他對趙構是愚忠,個人覺得也不能這麼看,那個時代趙構就代表著漢民族,岳飛對他的忠誠就代表著對漢民族的忠誠。 6.政治眼光不夠高遠,過於剛直。岳飛的政治眼光的缺乏直接導致了他的悲劇,如立太子一事。還有以辭官要挾趙構,都是構成趙構殺他的原因。韓世忠就做的很好,才可以晚年善終。 總的說,岳飛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雄人物。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並不能稱為“民族英雄”,在多民族統一下的中國,女真族(現在的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並非異族侵略,所以只能叫“抗金英雄”。其文治武功,都是歷史長河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歷史上怎樣評價岳飛

    岳飛是南宋軍事家、戰略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韜略,並長於詩詞、書法,其高尚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歷代的人民群眾所敬仰、愛戴,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岳飛的義舉,已經化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可貴精神。這種精神集中表現為愛國主義。岳飛廉潔奉公、行若明鏡、事母至孝、嚴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賞罰分明、身先士卒、驍勇善戰等優良品質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仍然符合我們當代人的道德標準,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怎樣評價岳飛的人物特點?

    第一,岳飛不可否認是個民族英雄,堅決抵抗侵略者,毫不妥協。第二,岳飛是千古名將,不論是帶兵打仗,還是自身的武功,岳飛都可以說是南宋第一的武將,即使在其他朝代也少有人及。第三,岳飛是個政治白痴,完全不懂政治不懂權謀不懂做官,以至於慘死風波亭。第四,岳飛愚忠。 岳飛是個很可悲的英雄,並非他的運氣不好,生錯了朝代,其實他的下場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完全可以避免的。 當時他得罪了朝中權貴,那倒也罷了,最要命的是他得罪了皇帝--宋高宗。而且不是一般的得罪,高宗除了打仗依賴他外,幾乎對他是恨之入骨。其中兩件事情最有代表性。 第一諫言立太子。這是從古至今做臣子的大忌,大臣是千萬不能參與皇室的家務的,尤其是立太子這件事。岳飛很傻氣的上奏勸立太子,忠心可嘉,但他完全不懂其中的厲害關係。高宗會怎麼想?一個手握重兵的人(岳飛當時掌管南宋一半的軍隊)和皇子勾結,其後果會怎麼樣?可想而知,高宗自此將岳飛視為心腹大患。 第二件事,岳飛一直都是堅持要迎回二聖,也就是高宗的哥哥和爸爸。其實高宗的皇位本來就不是正統,這是他一輩子的心病,是他最擔心的事情。一旦正統的老哥老爸回來了,這個皇位怎麼都輪不到高宗。所以高宗根本不願意接回兩位老皇帝,而岳飛的行為完全的觸及了高宗最痛的地方。為他埋下了殺身之禍。 其實當時金國已經無力南侵,岳飛如果想開點,不要急於求成。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當時南宋打仗多年,國庫已經空了。淮北的百萬義軍完全就是百萬饑民,國家根本養不起。)等國力富足之後(以南宋強大的經濟基礎,最多十年),兵強馬壯之時,再請命收復故土。想必那

  • 3 # 菩提沈

    岳父的詩詞好在哪裡?

    1.岳父的詩詞,飽含愛國之心。大氣,豪情萬丈。其中以滿江紅•怒髮衝冠首當其衝。

    怒髮衝冠,憑欄處、蕭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嘆,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掠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字字英雄血,句句豪傑淚。字裡行間,體現出岳父強烈的愛國之心、復國之志和決心收復失地的豪傑情懷。他立志消滅匈奴,談笑間用匈奴人的鮮血解渴,這是何等的豪邁啊。

    2.充滿正能量,他的詩是一片片勵志的絕佳教材,是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精神食糧。是大豪情,大愛,沒有桃紅柳綠的脂粉之氣,充滿正能量。

    3.簡潔,凝鍊,沒有贅述一個字,用此、字精煉斷絕。

    所以,岳父的詩為很多豪傑英雄和正直忠義之人所鍾愛。

  • 4 # 寧靜致遠WQ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是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的岳家軍,紀律嚴明戰鬥力非常強,以至於金國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凸顯了金兵的無奈與岳家軍強大。

    至於岳飛的詩詞,一生作品不多,流傳下來大約有二十首詩詞,最著名就是大家熟悉的《滿江紅》。這首詞如同岳飛的軍事才能一樣,獲得學術界高度評價,在文學史上是有很高地位。下面就附上岳飛的《滿江紅》讓大家感受一下他的氣勢與磅礴,領略岳飛顆精忠報國與還我河山的英雄氣概!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但岳飛沒有戰死沙場,卻帶著岳母在他背上刺的四個大字:精忠報國,被奸臣陷害,時年只有三十九歲成為史上天大奇冤。

    所以欣賞一首詞好在哪裡,不但要看作品的藝術價值,更要看作者的人格,而恰恰岳飛這兩方面都非常優秀,受到後人敬仰、並且流芳百世,就是最好的作品,也是最好的證明!

  • 5 # 確據柒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讀這首詞,彷彿看到岳飛在戰埸上的身影.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真情的流露,作者在寫詞的時候都是用情之深,意之切.沒有真實的情懷,寫不出有生命力的詩詞.發乎於情而止於情.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氣勢磅礴,和大文豪蘇軾的詞有的一拼.

    奸人當道,將軍報國無門.昏君作死,賜死國之棟樑.

    岳飛的詩詞也成了重要的歷史證據.讀詩詞也是讀歷史.

    國家在破碎國土在流失,舉國上下腐敗,君臣行糜糜之音.統治階層爛到根了.歷史的車輪碾碎了英雄的報國之志.

    岳飛詩詞好,書法也好.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絃斷了,腐敗的趙氏皇朝也斷了,走向滅亡.

    英雄,無法力挽狂瀾.

    消失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中...

  • 6 # 冰雪文人

    岳飛是南宋時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著名詩人,他創作的《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是文武雙全的民族英雄,他文采橫溢,英勇無畏,誓死捍衛祖國大好河山。其母在兒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幾個大字。

  • 7 # 朕愛這江山

    滿江紅是岳飛的代表詩作,從這首詞中就能看出岳飛詩詞的不同之處。

    岳飛的詩詞表達了“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雄心和樂觀主義精神。詞裡句中無不透出雄壯氣概,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這首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的中華民族不敢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民族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田英章楷書是真的有問題,還是別人羨慕嫉妒恨貶低田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