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寬好運來wqx

    這是一句套你拼命幹話的鬼話,如果企業是你的家,為什麼領導的收入永遠是你的十倍和五十倍。不要讓領導給你根棒棒糖哄含著,就不知道什麼是東南西北了。

    我曾經在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分公司受聘工作,業主給分公司總經理的月薪是二萬五千元,管理公司外派的中層管理人,最低的月收入也是一萬元。而外招的其他中層管理人員,月薪就四千至五千元。幹著同樣的工作,拿著與同級別人員相差一至二倍的工資。在每週二天的工作例會上,領導與你談企業文化,灌迷魂湯給,不知你的感受會是什麼?

    在這個世界打工,其實你的目標,就是為了掙錢養家餬口。當付出與回報實在無法對號入座,一點都不靠譜時。你的選擇只能是走人,如果不走哪真是……。

    在領導管理上,一切管理的套路說詞,都是為迷糊犯傻者準備的。他們會告訴你什麼是加薪的條件?等你離加薪的終點已經近在咫尺時,一個不小心的意外就會在你身上發生,讓你在激情中獲得失望。

    所以作為一個打工者,你永遠不要相信“企業就是家”的這一說詞,把自己的能力需求定位搞清楚,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被別人當猴耍了,還在為耍猴者鼓掌。

  • 2 # 三不小院

    對於企業是家的這種說法,我認為是不合適的

    如果領導常常把公司是家的這種說法掛在嘴邊。其實他隱含的意思可能是:

    1、一家人應該和睦相處,不要稍微有點意見就跳出來吵個沒完,和諧最重要

    2、都是一家人,不要太在意薪水的多少,別天天想著公平,得多講感情

    3、別總是想著跳槽什麼的,安安心心待家裡多舒服。就算哪天公司效益不好,都是一家人,肯定不會少了誰的。

    首先,所謂和諧的公司並不是有戰鬥力的公司,試圖靠感情把矛盾壓在下面的做法往往會適得其反

    其次,員工在公司工作,目的就是通過提升自己獲得更高的職位和更多的薪水,靠感情很難留住真正的人才,合適的薪資也是很重要的

    最後,企業不可能是家,裁員永遠是公司走出困境很重要的方法。好聚好散才是主流。

    個人比較贊同把企業比作球隊的觀點:

    1、企業和員工是簽約合作的關係,為了企業的發展而努力,雙方都有選擇與被選擇的權利,甚至可以說,適當的人員流動是很必要的。

    2、企業和員工是相互成就的關係,球隊的成績越好,球員的身價就會水漲船高,而身價高的球員也能讓球隊實力大增。同樣,企業實力越強,其中的員工在人力資源市場獲得高薪的能力也越強,而優秀的人才也能給企業的發展提供很大幫助。

    3、企業希望通過員工的努力保持企業的持續增長,員工希望通過在企業這個平臺上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身價。比如說像中國足球隊目前的現狀,國足們想要在國際球市上有個很高的身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3 # 穿過你的秀髮我的手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企業尤其是民營家族式企業,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領導親手操辦起來的,親朋好友佔據管理層主要崗位,餘下的人員雙向選擇,滿意合適,你就既來之則安之,或打卡刷臉按指紋,或排隊點名簽到,踏踏實實地幹你該乾的活兒;一旦條件變更、心裡失衡,也就到了吹燈拔蠟、腳底抹油的時候了:另謀新差事,再換新工友。至此,老闆還是那個領導,企業還是那個公司,你還是那個“一顆紅心,兩手準備,隨時隨地都可以走人的”自己!當你的工資已經全部結清之後,這個企業,這個號稱“你自己的家”,這個你一家老小賴以生存的單位,已經跟你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曾經的領導的貼心話、暖心話已經隨風而逝……

    “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儘管企業是大家努力奮鬥的集散地,能夠養家餬口的 聚寶盆,但是人走茶涼,它不是你自己的家。話雖這樣說,無論如何,大家還是要非常感謝領導的關照和教導,感謝工友們的支援和幫助,感謝能夠在一起的機會和時光。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來日再相見,切聽《祝你平安》,互道珍重,共同進步:“你的所得還那樣少嗎?你的付出還那樣多嗎?生活的路總有一些不平事,請你不必太在意,灑脫一些過得好,祝你平安,噢,祝你平安”!

  • 4 # 夢行天際666

    企業是自己的家,這話聽起來好幼稚,怎麼可能?企業怎麼可能是自己的家?

    你作為員工的老闆,說起也是自己的家,毫不為過。但是作為企業的員工,企業的老闆會要求激勵員工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往往是在企業向員工講究義務的時候,更傾向於把企業讓員工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而談到權利的時候往往就會把你拋棄。這個時候企業就不再是你的家了。企業的老闆也會換個很有力的說辭,企業怎麼可能是你的家,你給我的企業幹活兒,我給你發了工資,我們就是簡單的勞務關係,你出力我出錢。我用工資買到了你的勞動,怎麼可能是你的家?是不是這個時候如果在把姐當成自己的家,我們就會變得很卑微很無奈。

    所以對於員工來說,企業不可能是自己的家,對於老闆來說企業永遠是自己的家。

  • 5 # 個人品牌教練陳蘇冬

    企業很多時候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我們的生活一般可以理解有三個“家”。一個是我們的家庭,一個是公司,還有是我們的一個社交組織,這三個“家”根據我們的三觀的不同投入的時間也不相同。

    我是做IP打造+社群商業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下,企業這個家。

    1.企業從社群的角度來說是一個他組織,所以對於我們的員工來說,是在確定的規則內,做確定的事,基本靠被管理,慢慢的成長晉升。它可以算是我們第二個家,是和第一個家一樣,和一群固定的人做大部分固定的事。

    2.從IP打造來說,企業是我們建立個人品牌的一個場,對於我們的人生髮展來說,是和第一個家一樣,給我們終生服務的地方。只是這個“家”會在某個時間段,我們換個一個地方。

    3.企業和我們的第一個家一樣,也有文化沉澱,給我們人生不同的體驗。一個是和血脈相連的人一起,一個是和長期共事的一起,度過我們的一生。只是第一個家有繼承,第二個“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繼承。

  • 6 # 獨樂鳥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個企業是由決策者,領導者,管理者加上執行者組成的。每一個階級對待企業的態度都不一樣。所以這句話可以說對一部分需要企業存在的人來說是真的。而對於那些本著企業對自身可有可無的人來說這句話就是一句笑話。

    在這講一個新聞吧。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裡面說,日本人有追求精藝求精的精神。本人由於好奇,就點開了這篇報道看了一下。裡面大概的內容就是,日本人一但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就會認認真真的做一輩子,再也不會換崗位。他們在公司做事只會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司好了,我才會更好。公司賺錢了,我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本著一切自身利益來源於公司的態度,他們會非常認真的把自身的事情做好。一件事能夠堅持做一輩子想不變成大師都難。

    當時為什麼會看這篇報道其實也是跟自己的職業有關。本人當時從事生產,公司購買加工用的工具,會傾向於便宜的買。但是便宜的不經用。後來公司就試著用日本進口工具,效果確實比便宜的好。不過這進口的工具卻是便宜工具的十倍價格,由於公司從事精密加工。不敢過度報廢產品。所以以後就一直堅持使用進口工具。

    話說回來,通過上面的報道讓我認識到為什麼領導經常對很多人說要把企業當家來對待了。但是給個人感覺,很多領導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就沒有經過大腦思考。或者說沒有換位思考,你想讓別人把企業當家來對待。有沒有考慮過企業能不能給別人一個終身的幸福。就向日本企業一樣,在日本本國內,公司會給員工一個終身的保障。衣食住行都不愁。

    在這還是跟大家聊聊一個企業哪些人會把公司當家對待吧。

    首先第一個會把企業當家對待的肯定是決策者。他們建立了企業肯定是希望公司越來越好。因為他們為了企業付出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肯定希望企業能夠給他們帶來回報和財富。沒有那個企業的老闆想看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打水飄。

    第二個會把企業當家的人應該是領導者。他們在企業裡面可以說拿到了打工人最高的收入。基本上已經做到了一步登天的底部,不用在為衣食住行發愁,還能因為自己的這個崗位來開擴更有價值的人生。企業好了,他們分到的利益也就多了。他們自身的價值也就越能體現,可以進入更加優秀的圈子裡面去。如果企業一但沒了,他們的損失一定是即老闆以後最大的受害者。

    第三個會把企業當家來對待的人應該是管理者,在管理者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人都是通過時間的累積坐上了管理者的位子。在這個位置他們也基本上脫離了工作的辛苦。每天上上班,按照領導的要求分派任務給下面的執行者來工作就行了。拿著可觀的收入,生活和保障都有保證。做著輕鬆的事情著基本上都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工作樣子。在管理者的心裡,只要沒有想跳槽的想法,基本上都是希望企業越來越好。因為只有企業好了他們才能繼續過著別人羨慕的生活。

    最後第四個執行者要分成兩部分人,一部分人是在企業待的時間比較長的人,他們對於自身和企業可以說應該是相當瞭解了。並且能堅持留在企業工作說明他們心裡還是有向上爬的信心和希望。這部分人也應該會把企業當家來對待吧。另一部分執行者就是屬於流動人員了,他們來企業的目的非常單純就是賺錢。他工作你給錢,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交易。這群人如果對企業沒有歸屬感或者說在企業裡看不到未來是不會把企業當家來對待的。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那些領導你在說這話的時候有為別人考慮過嗎?你能給別人一個效益承諾嗎。如果不能就不要隨便說這種話,因為說出來別人也只是當笑話。還有那些工作著在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一定要深思,到底企業值不值得自己全身心的去對待。把它當成家,如果值就好好幹,如果不值我個人建議還是去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終身事業。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過去了,就沒了。

  • 7 # 兩天一本書

    領導說的沒錯。企業是自己的家。

    請請注意,是領導自己。

    不是我們自己。

    領導這麼說,就是鼓勵你多幹活,少談報酬。都是家了,好意思要錢嗎,給多少是多少。家是什麼地方,家是需要無私付出的。

    領導的吃喝拉撒,消費升遷,都指著企業呢。幹活的人幹得越多,要的越少,省下來的都是領導自己的。所以,領導肯定這麼給你洗腦。

    我們可不是這樣,上班就是為了掙錢,一家子吃喝拉撒都指著工資呢,自然待遇越高越好,尤其是我幹了那麼多的活兒,你不給我們這麼多錢,我自己心意難平。抱怨自然是難免的,給錢少了,惹不起領導,自然會想辦法少乾點活。

    以單位為家,勤懇幹活,為單位付出的態度,我們肯定是有的。這一點不用領導多說。

    怕就怕的是,領導一門心思的剋扣,用這麼說辭,來掩蓋工作多給錢少的噁心環境。

    作為員工,要好好幹活,但這套以單位為家的說辭,聽聽就好,別當真。時刻想清楚自己工作就是為了掙錢,以自己的能力提升和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誰都知道,企業效益不好時,領導裁員時候,可不會跟你說,企業是你的家。

    並且,如果是公家企業,領導說這話的時候,你問他自己信不信?

  • 8 # bingedao

    這個主要看你的領導的格局和誠信度。

    如果你的領導是格局大的和誠信度高的,那麼沒有問題,踏下身子跟著領導幹就是了,畢竟任何一份工作和一份事業都不是隨隨便便可以成就的。不付出百忍千折,怎能收貨燦爛花開?把企業當成你自己的事業,當成你自己的家,拿出對待家的態度來對待工作,對待企業,那還有什麼做不好的呢?

    這樣成功的例子很多,我有一個同事,剛剛進公司的時候,還是一個部門的小主管,這個公司的領導格局很大,懂得分享,每年年終都有不錯的獎勵給到大家,所以這個同事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處處想著公司利益,哪怕是哪個水管滴水,都會想辦法儘快去找人修好。他的做事風格和成績大家有目共睹,同時也得到了老闆的賞識和器重。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他的職位也一路攀升,最後到了事業部總經理的位置。還拿了公司的原始股,也算成就了打工的輝煌吧。

    當然,如果你的領導是格局小的和誠信度不高的,那你就要慎重考慮他話裡的水分了。往往這種領導人前一套,背後一套,過河拆橋的比較多。所以對於這樣的領導的話,權且聽之就好了。

    總結起來,其實雖然領導風格不一樣,格局不一樣。但是對於一個打工者來說,要明白我們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是追求的老闆一句話而產生的去與留?還是追求自我的成長和壯大?

    如果只追求去與留,那麼你就看領導格局來判斷就行了。

    如果是追求的自我的成長和壯大,那麼我們為啥要在乎老闆的一句話呢?不管在哪家公司,只有我們把公司當成家,努力去做,事事想著公司,事事為公司利益著想,努力學習和成長。自個兒壯大了,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成為這個領域或細分崗位的牛人,那老闆的那句話還重要嗎?行業不是可以任你馳騁嗎?

    最終,從領導的格局,變成了壯大我們自己的格局。

  • 9 # 大山蟲蟲

    什麼企業是自己的家,以企為家過時了。現在,企業退休人員己經歸社群了,不要再提什麼是企業是自己的家,那是騙人的,等你把青春和年華都貢獻給企業這個家,老了家就把你趕出去了。

  • 10 # 中原大地73

    企業是不是自己的,標準是看企業利潤有沒有分配給你。資本主義私有制,利潤僅限資本家獨佔,僱傭勞動者無權參與利潤分配,所以,企業是資本家的,不是僱傭勞動者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利潤是屬於全民共享或者集體共享,所以,它是屬於全民或者集體的,不是屬於資本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壟斷是市場經濟中的萬惡之源”,你如何看待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