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山河秀美、佛宗道源的天台山。這裡不僅僅風景優美,小吃也一樣有特點,餃餅筒就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種。
在清明節、七月半、冬至、春節這些傳統節日裡,餃餅筒是家家戶戶非做不可的食品,天台人常常把它用來當祭品,來祭拜先人。不過現在條件好了,只要你想吃,隨時都可以做。
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裡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製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一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麵、芹菜、豆芽、海帶、魚乾等。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麵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後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裡,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
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並油光發亮。我咬了一口,外酥裡嫩,熱乎乎的,讓人吃了一口還想再吃第二口,我似乎覺得空氣中都飄蕩著香氣,令人回味無窮……
我的家鄉在山河秀美、佛宗道源的天台山。這裡不僅僅風景優美,小吃也一樣有特點,餃餅筒就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種。
在清明節、七月半、冬至、春節這些傳統節日裡,餃餅筒是家家戶戶非做不可的食品,天台人常常把它用來當祭品,來祭拜先人。不過現在條件好了,只要你想吃,隨時都可以做。
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裡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製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一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麵、芹菜、豆芽、海帶、魚乾等。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麵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後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裡,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
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並油光發亮。我咬了一口,外酥裡嫩,熱乎乎的,讓人吃了一口還想再吃第二口,我似乎覺得空氣中都飄蕩著香氣,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