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漢謨拉比國王時期(公元前1792年—1750年)制定的法典,在漢謨拉比在位30年後刻石公佈於世,後世稱為漢謨拉比法典。 法典刻在玄武岩石碑上,1901年法國考古學家在伊朗蘇茲古埃蘭首都遺址發掘出土,現存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刻石高2.25米,頂部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刻石上部是太陽神沙馬什向漢謨拉比王授予權標的浮雕,浮雕高0.65米,浮雕下部刻有法典正文。經過整理可以看出法典正文。碑文第66至100條部分有磨損,但可根據其他發現的副本補正。經過整理可以看出法典正文包括前言、條文和結語三部分,共有282條。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備的成文法典。這部法典反映出兩河流域發達的奴隸制生產關係,是統一了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文明發達的標誌之一。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
《法經》被認為是中華法系的起源和基礎。《法經》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它的內容思想在其後的諸部封建法典中得到繼承。
古巴比倫漢謨拉比國王時期(公元前1792年—1750年)制定的法典,在漢謨拉比在位30年後刻石公佈於世,後世稱為漢謨拉比法典。 法典刻在玄武岩石碑上,1901年法國考古學家在伊朗蘇茲古埃蘭首都遺址發掘出土,現存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刻石高2.25米,頂部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刻石上部是太陽神沙馬什向漢謨拉比王授予權標的浮雕,浮雕高0.65米,浮雕下部刻有法典正文。經過整理可以看出法典正文。碑文第66至100條部分有磨損,但可根據其他發現的副本補正。經過整理可以看出法典正文包括前言、條文和結語三部分,共有282條。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備的成文法典。這部法典反映出兩河流域發達的奴隸制生產關係,是統一了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文明發達的標誌之一。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
《法經》被認為是中華法系的起源和基礎。《法經》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它的內容思想在其後的諸部封建法典中得到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