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點環為柯伊伯帶。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的盡頭,其名稱源於荷蘭裔美籍天文學家柯伊伯。早在上世紀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就預言: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地帶,充滿了微小冰封的物體,它們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週期彗星的來源地。1992年,人們找到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KBO);如今已有約1000個柯伊伯帶天體被發現,直徑從數千米到上千公里不等。許多天文學家認為:由於冥王星的個頭和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大小相當,所以冥王星應該被排除在太陽系行星之外,而歸入柯伊伯帶小行星的行列當中;而冥王星的衛星則應被視作其伴星。不過,因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帶理論出現之前被發現的,所以傳統上仍被認為是行星。在距離太陽40~5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低傾角的軌道上,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片空虛,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布著大大小小的冰封物體,熱鬧無比,就是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現時我們所知的太陽系的邊界,是太陽系大多數彗星的來源地。柯伊伯帶上的這些物體是怎麼成形的呢?如果按照行星形成的吸積理論來解釋,那就是他們在繞日運動的過程中發生碰撞,互相吸引,最後粘附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天體,形成現在的樣子。
黃色點環為柯伊伯帶。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的盡頭,其名稱源於荷蘭裔美籍天文學家柯伊伯。早在上世紀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就預言: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地帶,充滿了微小冰封的物體,它們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週期彗星的來源地。1992年,人們找到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KBO);如今已有約1000個柯伊伯帶天體被發現,直徑從數千米到上千公里不等。許多天文學家認為:由於冥王星的個頭和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大小相當,所以冥王星應該被排除在太陽系行星之外,而歸入柯伊伯帶小行星的行列當中;而冥王星的衛星則應被視作其伴星。不過,因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帶理論出現之前被發現的,所以傳統上仍被認為是行星。在距離太陽40~5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低傾角的軌道上,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片空虛,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布著大大小小的冰封物體,熱鬧無比,就是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現時我們所知的太陽系的邊界,是太陽系大多數彗星的來源地。柯伊伯帶上的這些物體是怎麼成形的呢?如果按照行星形成的吸積理論來解釋,那就是他們在繞日運動的過程中發生碰撞,互相吸引,最後粘附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天體,形成現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