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25091842841

    謝邀請!

    據《中華字海》:偢,音醜,字亦作瞅。

    李如龍將“瞅”列為北東冀膠蘭西中地區的一級方言特徵詞。

    這是針對現代方言而言的。事實上明清之際吳方言區也通行這個詞,只不過在後來表達“看”的語義場中被逐出了。

    馮夢龍《掛枝兒》:

    吳音摺子戲《綴白裘》裡也有用例。

    以上對“瞅”的地域流佈作了簡單介紹。接下來溯源。

    “瞅(偢)”在元曲裡用例很多,具體例子就略了。但有一點值得留意,那就是瞅、睬二字如影隨形,或瞅、睬連用作雙聲詞,或加襯字“不”成片語。可以認為瞅、睬這種緊密的伴生源於“睬(採)”的長言分音,“睬”之開口變合口形成了“瞅”。

    一般認為“瞅”始於元代,這是被字形障目了。

    瞅字應用,宋時已有。

    歐陽修《千秋歲·春恨》:“空自解,誰偢問,夜長春夢短,人遠天涯近。”

    “睬(倸)”形成於南北朝,“瞅”不會早於“睬”。

    補一張圖送給 @我行我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資訊化作戰平臺種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