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源不同
絕句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於唐宋時期。
2、分類及要求不同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格律要求不如律詩嚴格,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
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3、句子數量不同
絕句規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
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但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麼嚴格。
1、發源不同
絕句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於唐宋時期。
2、分類及要求不同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格律要求不如律詩嚴格,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
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3、句子數量不同
絕句規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
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但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麼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