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持】
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後指掌管一寺之主僧。又作住持職。略稱住職。本稱維那、寺主,宋代以後之禪林廣用住持之職名。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習禪者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處,或寄居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直至唐代,禪風漸興,徒眾日增,百丈懷海始設住持之制,嚴傳師法,奉其師為住持,尊稱長老。後亦稱方丈。 於禪院,住持在一日中主要之種種行持,稱為‘住持日用’,據敕修百丈清規捲上住持章所載,其中包括:(一)上堂,在法堂對大眾說法。(二)晚參,晚上在法堂對大眾說法垂示。(三)小參。(四)普說。(五)入室。(六)告香,對新掛單僧說法開示。(七)唸誦。(八)巡寮。(九)肅眾,即監督大眾。(十)訓童行。(十一)對行者之訓示。(十二)受法衣。(十三)迎待尊宿。(十四)施主請升座齋僧。(十五)受嗣法者之茶點接待。(十六)嗣法師遺書至。另於禪林象器箋卷六所載住持之職責,則概括為說法、安眾、修造等三大項。
【方丈】
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稱函丈、正堂、堂頭。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維摩禪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說;轉而指住持之居室。今 轉申為禪林住持,或對師父之尊稱。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
【住持】
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後指掌管一寺之主僧。又作住持職。略稱住職。本稱維那、寺主,宋代以後之禪林廣用住持之職名。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習禪者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處,或寄居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直至唐代,禪風漸興,徒眾日增,百丈懷海始設住持之制,嚴傳師法,奉其師為住持,尊稱長老。後亦稱方丈。 於禪院,住持在一日中主要之種種行持,稱為‘住持日用’,據敕修百丈清規捲上住持章所載,其中包括:(一)上堂,在法堂對大眾說法。(二)晚參,晚上在法堂對大眾說法垂示。(三)小參。(四)普說。(五)入室。(六)告香,對新掛單僧說法開示。(七)唸誦。(八)巡寮。(九)肅眾,即監督大眾。(十)訓童行。(十一)對行者之訓示。(十二)受法衣。(十三)迎待尊宿。(十四)施主請升座齋僧。(十五)受嗣法者之茶點接待。(十六)嗣法師遺書至。另於禪林象器箋卷六所載住持之職責,則概括為說法、安眾、修造等三大項。
【方丈】
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稱函丈、正堂、堂頭。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維摩禪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說;轉而指住持之居室。今 轉申為禪林住持,或對師父之尊稱。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