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開心歷史
-
2 # 小睿文史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按理說這些兒子都有皇位繼承權,可是歷代帝王們有個慣例,就是要麼立長,要麼立嫡。立長是立最大的兒子,立嫡就是立皇后的兒子,自古以來皇后和嬪妃都有著天壤之別,她們的子女身份也不一樣。
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或者具備其中一條,都可以作為太子候選人。那麼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是馬皇后所生,毫無異議被立為太子。
朱元璋對這個太子傾注了很多心血,朝中的文臣武將幾乎都是太子的老師,朱標也很爭氣,文韜武略樣樣精通,讓朱元璋非常滿意。
可惜命運弄人,朱標突然患病去世,年僅38歲,朱元璋悲痛萬分,不得不重新考慮接班人的事。按照慣例,嫡長子去世,應立嫡長孫,可是朱標的大兒子朱雄英8歲夭折,朱標的正室妻子常氏死的早,朱允炆的母親呂氏扶正,朱元璋根據這一點認定朱允炆算嫡長孫,其實有些牽強。
但是沒辦法,他不想把皇位傳給朱棣,因為他對朱標有很深的感情,另外還有馬皇后的因素,他想讓馬皇后朱標這一支嫡派子孫繼承大統。雖然史書記載朱棣的母親時馬皇后,但那是朱棣當了皇帝以後,篡改史書,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嫡皇子身份,其實都是假的。
-
3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是因為帥氣嗎?是因為長得好看嗎?不,是因為愛呀。
當我們仔細回顧歷史的時候,就不能發現朱元璋喜歡的那一個人是馬皇后,而朱元璋愛著的那半個人就是朱標。
朱標沒有辦法和馬皇后做競爭,在朱元璋的心中馬皇后佔有較高的位置,但是朱標絕對是朱元璋最為器重的孩子。換句話來說,只要朱標想當皇帝,朱元璋隨手就能把自己的權力給他。
這並不是胡說八道,我們看一下明朝朱元璋執政的中期就不難發現,整個明朝絕大多數事情並不是朱元璋在處理,而是朱標在處理。換句話來說,只有遇到超級超級大的案件,比如胡惟庸案件,比如藍玉案件,這些明朝洪武年間的四大案需要朱元璋親自去處理,其餘的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通通丟給了朱標,朱標怎麼說就怎麼做。
正是因為有著皇權的延續性,所以導致歷朝歷代的皇帝與下一代皇帝的繼承人關係非常不好,比如嘉慶皇帝和乾隆皇帝,再比如李淵和李世民等等等等。
針對這一點我們沒有辦法做詳細的闡述,但是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結論:那就是皇帝與皇帝的孩子之間的關係未必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好,他們之間勾心鬥角可能比普通人家的勾心鬥角要多出千倍萬倍。
在這些孩子當中,朱棣的表現無疑是最為顯眼的,畢竟朱棣就駐守在北方,而且北方又有蒙元人,隨時隨地都能和他們打一架,業績是突出的,貢獻是極大的。
這一下子惹怒了朱棣,而後來朱允炆又不知死活的非要削藩,最終導致了叔侄關係越來越惡化,雙方之間越來越不可開交,而後來的一些事情則直接導致了靖難之役的爆發。
-
4 # 鴻鑫工作史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母高皇后馬氏。生於太平陳迪家。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 正月就立為皇太子,另設東宮府僚,令朝中重臣兼領。修建大本堂,內藏古今各種書籍,徵四方名儒教太子,選才俊之士充任伴讀。太祖時常與朱標一起飲宴賦詩,商榷古今。洪武十年,下令朝中政事先啟請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朱標天性仁慈,對兄弟十分友愛,朱樉、朱橚及朱棡曾多次有過,朱標從中調護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但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標從陝西回朝後獻上陝西地圖,在家患病不起,次年四月死。年僅三十七歲。
-
5 # A章北海
其一,朱棣的母親不是馬皇后,朱棣的母親只是朱元璋的一個妃子,身份不夠高貴。在那樣的時代,只有皇后娘娘的兒子才有機會繼承皇位,其他人很少有機會。朱元璋的兒子朱標是老大,為人仁孝,一直受到朱元璋的賞識,朱標死後朱元璋愛屋及烏,讓皇太孫朱允炆做儲君,還是看重他的出身。
其二,朱棣的脾氣暴躁,而且很有殺機。朱標做太子的時候,朱棣就往往有不臣之心。朱元璋是一個皇帝,同時也是一個父親,他不希望自己的其他兒子受到傷害。一旦朱棣做了皇帝,殘暴的朱棣可能會禍亂皇族,讓其他兒子人頭落地。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其三,朱元璋在位,以殺戮為主,比如殺掉很多功臣,目的為子孫創造一個平穩的條件,可他不知道此舉反而削弱自己太子太孫的左膀右臂,為他們坐江山少了很多保國大臣。而朱棣身經百戰,覬覦皇位久矣,採取安撫的態度反而不科學。
其四,隔輩親。每個祖父都喜歡自己的孫子。大兒子小孫子老太太的病根子,朱元璋雖然視生命如草介,不過晚年也是對孫子視若珍寶,而此時朱棣在北方雖然有雄兵,但一直裝的很孝順,對儲君很恭順,這給人一種錯覺,朱棣沒有造反的野心。另外朱元璋也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朱棣是一條凶猛的豺狼。
其五,另外嫡長子繼承製度是國家的根本制度,即使立太子,不立朱標,還有老二老三,這裡面本沒有四兒子朱棣的事情。因此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朱棣其實是與皇位無緣的。當然老二老三多行不法之事,讓朱元璋很不高興。因此朱標死後,皇太孫朱允炆自然是最佳人選。
其六,據有的資料記載,朱元璋也想讓朱棣做太子,因為朱棣文武雙全,鎮守北京多立奇功,打元朝殘餘部隊也是穩準狠,可惜大臣們不同意。他們也都希望有一個仁慈的君主來統治自己。因此朱元璋才作罷。
其七,最主要的應該還是朱元璋不喜歡朱棣,喜歡長孫
-
6 # 趙鑫灝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個人觀點)
1、中國古代數千年宗法制度,有嫡立嫡,嫡長子是第一序位繼承人;無嫡立長,沒有嫡子,庶子即位,年長者優先。朱標是嫡長子,朱允文的嫡長孫。朱元璋雖然是個明主但是,他也是在封建制度的皇帝,傳承千年的宗法制度對他也是對他影響很大!
2、不僅朱標死在朱元璋之前,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晉王朱棡,也死在朱元璋之前。剩下其他皇子就是老四朱棣最得朱元璋喜好,其他皇子都不爭氣,而且朱棣作為燕王駐守北疆,戰功顯赫,文武雙全。按理來說,朱元璋應該把皇位傳給朱棣。但是在朱元璋眾多孩子中,最喜歡的是老大朱標。朱標在做太子的二十多年裡,沒有什麼過失。在朱標的努力和保護下,很多開國元勳得到保全。朱標在朝廷很受歡迎,在民間很得民心,即使死了在民間也很有影響力!朱元璋也是按照一代明君的標準培養朱標,盡心盡力!可惜朱標早死,這讓朱元璋大受打擊。
3、朱允文是朱標唯一的兒子,從小聰明伶俐,很受朱元璋喜好!朱標死後,朱元璋就像對待朱標一樣愛護這個嫡長孫。朱元璋也考慮過把皇位傳給朱棣。但是想到苦命的大兒子朱標。在他大殺功臣的恐怖時期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戰戰兢兢。朱標的早死很大原因也是朱元璋的原因。所以對於朱標早死朱元璋也很內疚,總是想辦法補償。把皇位傳給朱允文對於朱元璋來說能很好的彌補對朱標的愧疚!
4、雖然老大老二老三都死了,但是還有其他兒子。朱元璋也相當歷朝歷代,為爭奪皇位兄弟相殘。他不想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兒子上。所以他選了個,他認為最有資格,也是名正言順繼承皇位的人:朱允文。但是朱元璋沒想到,兒子不爭了,叔侄爭!
-
7 # 手機電腦一站式
嫡長子制”。也就是說,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需要有三個條件:嫡子、長子、兒子。這三個條件有一種先後關係。一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而是無嫡無長才立其他兒子。
(嫡長子制)
這種皇位繼承製度,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讓皇位繼承基本上沒有懸念。兒子們不用去爭。壞處是雖然皇帝兒子們不用去爭,但如果嫡長子不肖,或者弱智,或者有性格缺陷等等,那也必須得立,這樣自然會造成後代的動亂。比如劉邦立性格柔弱的嫡次子劉盈為太子,最後造成呂后亂政。司馬炎立白痴兒子晉惠帝為太子,最後造成八王之亂。
也有皇帝不想立嫡長子,而選擇一個能幹的兒子來繼承皇位,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往往為後代埋下了巨大的禍根。
比如康熙皇帝想立一個能幹的兒子繼承皇位,結果造成九子奪嫡,造成後代慘烈的廝殺。成吉思汗既不立長子,也不立幼子(立幼子是蒙古傳統),而是立第三個兒子窩闊臺為皇位繼承人,可以說,也直接造成了後代蒙古帝國的分裂。曹操也是一開始沒有確立由誰來繼位,結果造成了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以及以曹丕、曹植為中心的那些大臣們的大爭鬥。後來賈詡提醒曹操,曹操趕緊立曹丕為世子,爭鬥才得以消停。
朱元璋屬於嚴格執行“嫡長子制”的皇帝。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嫡長子,也是他極力培養的接班人朱標早逝。本來,如果朱標能夠活到朱元璋去世以後繼位,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可他沒能活得過朱元璋,這就給朱元璋選擇皇位繼承人留下了麻煩。
按照繼位順序,朱元璋應該選擇嫡次子朱樉為皇位繼承人。但是這個朱樉不成器,這樣麻煩就更大。他不可能選擇嫡三子嫡四子,那樣是說不過去的。也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繞過了他的兒子們,選擇嫡長孫朱允炆為繼承人。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繞過兒子,直接把皇位傳給孫子,引起戰亂的事情。比如司馬炎之所以立白痴兒子為皇帝,就是他想把皇位傳給孫子司馬遹。司馬遹是一個很聰明能幹的人,但也因此惹得兒子們不服,造成七王之亂。還有蒙古窩闊臺在太子闊出死後,把皇位繼承人給了闊出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失烈門,結果他去世後,他的大兒子把皇位奪了過來。)
朱元璋在把皇位傳給嫡長孫朱允炆的時候,想過這些問題嗎?我覺得他是想過的。不過我覺得他肯定認為這不算一個問題。為什麼呢?
(朱元璋傳位)
一是他認為傳位給嫡長孫朱允炆符合傳位法則“嫡長子制”。二者朱元璋實施的是藩王制,這些藩王們都各自稱霸一方,都有轄地,朱元璋覺得他很對得起他的這些兒子們,他的兒子們不會造反。三是他殺了太多的功臣,把那些刺都給朱允炆拔光了,他覺得他的孫子繼承皇位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至於朱元璋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朱棣?一者,傳位給朱棣,不符合“嫡長子制”,不是他的選項。二者,畢竟朱棣很少在他身邊,他並沒有覺得朱棣在治國安邦上具有什麼突出的能力。三者,朱棣曾經交通北韓王,讓他對朱棣心存芥蒂。
但是朱元璋千算萬算,沒有想到他的孫子最終鎮不住場子,最後造成一個悲劇的結局。
參考資料請見《明史》。
-
8 # 歷史名將錄
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立朱允炆為皇太孫,而沒有選擇同樣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這才導致了“靖難之役”骨肉相殘,而在這場叔侄皇位之爭中,滿朝文武都被捲進了旋渦,數不清的大明精銳戰士死於內戰,那個方孝孺據說還被誅了十族。數十年積累的人才和物資毀於戰火。雖然朱棣看起來比朱允炆更有作為,但是朱允炆繼承皇位在當時是合理合法的,這一點朱棣也不得不承認,所以“靖難之役”的口號是“清君側”。這時候就有人要發出疑問:既然在四個嫡子之中,太子朱標忠厚柔弱,而朱棣雄姿英發,為什麼朱元璋偏偏不按照“立子以嫡以長”的規矩,在朱標去世後立朱棣為太子呢?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而傳給朱允炆,這一點在歷史上有很大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朱元璋是按照“規定”傳給了“嫡長孫”;另一種觀點認為朱元璋本來是想傳給朱棣的,只是被一些人破壞了。但是這兩種說法都站不住腳,因為細看一看朱元璋的家譜就知道,朱允炆不是嫡長孫,封建社會也沒有一定要立嫡長孫的規定。至於說朱元璋曾經打算把皇位傳給朱棣,那是勝利者朱棣的一家之言,也做不得準。
首先我們來看朱允炆為什麼不是嫡長孫:朱元璋有名分的老婆有二十一個,生了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沒有明確記載哪一個子女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的,但是老大懿文太子朱標、老二秦愍王朱樉、老三晉恭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卻都是馬皇后撫養成人的,這一點做不了假,所以可以說朱元璋有四個嫡子,按照封建社會“立子以嫡以長”的規定,皇位繼承人只能從這四個人中產生,而老大朱標實至名歸,連朱棣也不能表示異議。
但是朱允炆卻不是嫡長孫,因為他還有個哥哥朱雄英,而且朱雄英是朱元璋欽定的隔代接班人。據洪武二年編撰、洪武六年書成的《皇明祖訓》記載:“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但是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沒活過他老爹朱標。
而朱允炆是朱標的妾侍呂氏生的,跟朱雄英不是一個媽,自然也算不上嫡長孫,至於呂氏被沒被封為太子妃、什麼時候封的,歷史上沒有記載。即使呂氏上位,朱允炆子以母貴,晉升為嫡長孫,但也不能證明他繼位就是鐵板釘釘的事情,因為所謂的“立子以嫡以長”有個前提條件,就是這個繼承人必須先是“子”,然後才論“嫡”論“長”,也就是說,有二十五個叔叔的朱允炆,在太子而不是皇帝的父親去世後,他是皇位的第二十六順位繼承人,即使僅看上一輩的嫡子,他也只能是第四順位繼承人。
到朱元璋選接班人的時候,“立子以嫡以長”這個傳統,在封建社會已經流傳了幾千年,而且大家一直都是這麼做的,都是老大死了輪到老二,然後是老三老四,以此類推,讀者諸君有興趣可以去翻一番歷代帝王年表,就會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老大似乎都不大長命,皇帝一般都只好選擇其他的兒子來接班,即使沒有兒孫,也要從下一代子侄中選擇,這樣自己死後才能是名正言順的“太上皇”。
所以按照封建禮法來說,朱棣和朱允炆都是朱元璋的合法繼承人。但是為什麼朱允炆成功上位了呢?這可能要歸功於三點:第一、朱標臨終前的請求;第二、朱元璋隔代親的人性;第三、朝中大臣的支援。
首先我們來看朱元璋和朱標的感情。朱元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冷血君王,但是對朱標這個大兒子卻充滿了溫情。他之所以要把功臣斬盡殺絕,就是為比較溫和仁厚的朱標拔掉棘杖上的刺。而朱標之所以英年早逝,也是朱元璋施加的壓力過大,對此朱元璋是心懷愧疚的,所以朱標向老父親託孤,朱元璋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家業,也就是皇位傳給兒子的兒子。
其次我們再來看朱元璋跟朱允炆的關係。其實這一點不用分析,讀者諸君中有人已經當了爺爺,自然知道什麼叫“隔代親”——對孫子要比對兒子好得多。居家生活中經常會有兒子追著孫子打,老爺子追著兒子打的趣事發生。朱元璋雖然雄才大略或者說冷血無情,但他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老爺子疼孫子,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已經成年且已經在邊關吹了好幾年北風的四兒子朱棣,看著自然不如在江南長大細皮嫩肉的孫子朱允炆順眼。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滿朝文武的支援。朱棣這人太像朱元璋了,甚至可能比朱元璋還冷血嗜殺——他每天拎著刀子砍韃靼,比經常坐鎮指揮的朱元璋見過更多的鮮血。而當時的滿朝文武,在朱元璋的高壓下活得戰戰兢兢,早起上朝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安全下班回家,如果這個大臣沒有回家而錦衣衛來敲門,那麼這家的房子過幾天就要換主人了。於是大臣們都日盼夜盼朱元璋老爺子趕緊掛掉,換上仁厚的朱標來當領導。可是沒想到朱標愣是沒熬過朱元璋,眼看著戰場上衝殺出來的朱棣要回來接班當太子,肯定滿朝文武一片哀嚎:這苦日子還有頭兒沒頭兒了?
於是大臣們自然要力捧錦衣玉食甚至有點弱不禁風的“嫡長孫”朱允炆了。而事實證明,大臣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當年的選擇也是正確的:朱允炆上臺,偃武修文,官員們睡覺的時候,脊樑骨也敢挨著炕蓆了;但是好景不長,朱棣殺了回來,趕跑(或者燒死)了朱允炆,又開始了大開殺戒。所以說,朱棣是個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但可能在大臣眼裡,他絕不是一個好上級,給朱棣打工,實在是太難了……
-
9 # 輕侃古今
中華民族自周朝起建立“嫡長子繼承製”之後,一直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王朝的繼承人始終沿用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
然而,歷史總是叫人那麼猝不及防,在朱元璋年過六十之後,三十八歲的朱標突然暴斃而亡,白髮人送黑髮人固然悲傷,但朱元璋還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嚴峻的問題,他費盡心思培養了十幾年的接班人死了,諾大的王朝,要由誰來接管?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朱標病逝之後,理因從嫡系中挑選繼承人,當時符合條件的有嫡次子秦王,嫡三子晉王以及嫡四子燕王,也就是朱棣。
一是由於朱元璋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都太不爭氣,屢次犯錯被朱元璋處罰,要不是太子朱標護著,老早就被治罪了,連封地都管理不好,又如何能治理好國家。
四兒子燕王朱棣本身沒有什麼過錯,而且表現也非常好,多次受命北伐,立下了赫赫戰功,朱元璋也非常看好這個兒子。但如果貿貿然跳過嫡二子和嫡三子,立四子朱棣為太子,朱棣的兩個哥哥會怎麼想,怕是分分鐘要造反的節奏。
歷史上關於朱棣的身世也有很多的探討,但朱棣自己不清楚,他的父親朱元璋一定了解,因而,雖然朱棣非常優秀,但朱元璋還是沒有想過讓朱棣來繼承他的皇位。
那麼接下里就很明顯了,既然兒子都不行,那就只能從孫子裡面選了,朱允炆雖然性格懦弱,但是心地善良,對長輩也孝順,這樣性格的人將來繼承皇位以後肯定也能體恤百姓的不易,正好可以和朱元璋的殺伐果斷形成互補,讓大明朝延續下去。因而朱允炆便理所應當的繼承了朱元璋的皇位。
但是,精明一世的朱元璋想到了二兒子、三兒子會反,不知道有沒有想到朱允炆繼承帝位之後,四兒子朱棣會反。
-
10 # 不懂球的胖子說歷史
明惠帝朱允文是太子朱標的長子,朱標是皇后馬秀英所生,是長子,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候就冊立朱標為太子,明太祖當了30年皇帝,大兒子朱標當了25年的太子就病故了,朱標雖然死了,他的大兒子朱英也死了,次子朱允文便成了嫡長孫,朱允文聰明好學,很有才華便深得朱元璋的喜歡,所以朱標死後也是太子之位的熱門人選。
不過太祖的子孫眾多,其中第四個兒子朱棣有勇有謀,戰功赫赫,而且當時燕王朱棣鎮守北方的燕京,就是現在的北京,對於北抵蒙古餘部那可是功不可沒,燕王朱棣得到太祖的賞識,也是太子的熱門人選。對於四子朱棣和嫡長孫朱允文,朱元璋其實還是慎重做了權衡考量,他認為朱棣既有才能,又有魄力,比朱允文更適合為太子,所以決定立朱棣為太子,但是這個時候大臣們就出來說話了,稱朱棣不是馬皇后親生的,而且也不是長子為由,堅決反對立朱棣為太子,明太祖朱元璋無可奈何,畢竟是封建王朝,需要遵守禮治,於是在洪武25年立朱允文為太子,朱棣爭儲失敗後便憤憤不平,朱元璋在位時候也不敢表現的太過火,畢竟朱元璋殺人的程度那可一點都不會手軟的,對開國功臣如李善長,胡惟庸毫不手軟,朱元璋在位時朱棣是沒有任何動作的。
後來朱元璋死後,朱允文即位,當了皇帝后就在大臣齊泰和黃子澄建議下削藩,這直接導致了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從北方一路殺回南京,京師失陷,惠帝下落不明。於是朱棣稱為明朝第三位皇帝,廟號成祖並遷都北京。
回覆列表
朱標,朱元璋的長子,也是朱元璋最寄予厚望的皇子。此人宅心仁厚,跟隨朱元璋打天下,被朱元璋認為是自己最傑出的作品。然而天不假年,朱標卻在西安考察的途中不幸去世。聽聞長子去世,一貫心如鐵石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痛哭流涕,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兒子的逝去有多麼痛苦。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其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準備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
按照《明史》記載,除了朱標以外,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均為慈孝高皇后的兒子。也就是說,這幾個兒子都是朱元璋的嫡子。按照立嫡以長的傳統慣例,太子應該在這個幾個人中選擇。那麼,朱元璋為何不這麼做呢?
一方面,秦王和晉王都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可謂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將他們立為太子。另一方,秦王和晉王均是專橫暴虐之主,他們在自己的轄地胡作非為,幹出了許多見不得人的勾當。
首先是朱樉,此人22歲便就藩於陝西,總領當地的軍政。到了當地,他不思治國理民,卻專門禍國殃民。此人喜好美女,將大量良家女子掠至家中,日夜縱酒淫樂。朱樉的醜事傳到京城後,憤怒的朱元璋將他招入皇宮,讓他做出解釋。好在哥哥朱標不斷在旁邊勸解,才保住了朱樉的性命和皇位。
其次是晉王朱棡,此人也是個不修德行,肆意妄為的主。史書中說,朱棡奸詐,“性驕,在國多不法”,當年一度有傳言說他要造反。如果不是朱標力保,朱棡恐怕就要被拿下了。朱棡死後,還專門讓十個美女為他送葬,由此可見此人的殘酷。因此,朱棡也沒有可能當上太子。
最後就要看燕王朱棣了。相比於兩個哥哥,朱棣文武雙全,他多次帶兵出塞打仗,屢次立下戰功。在封地內,朱棣也安分守法,從不擾民。朱標、朱樉、朱棡死後,朱棣就成了實際的長子,無論從哪方面看,朱棣都足以成為太子。那麼,朱元璋為何不怎麼做呢?對此,學者們一直眾說紛紜。
最終,隨著一份北韓史料的引進,最終解開了朱棣沒有被立為太子的之謎。洪武二十二年,北韓使臣權近曾在北平拜見燕王朱棣,但是碰巧當天是朱棣母親的忌日,所以沒有立即得到接見,後來權氏著有《奉使錄》記載了這件事,其中寫到了成祖生母的忌日是七月十五日,而馬皇后的忌日卻是八月初十。史料記載,朱棣的母親是馬皇后,但從這段記載來看,朱棣的母親另有其人。
很顯然,朱棣得了天下後,篡改了史料,將自己描述為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嫡子,以此來證明自己奪取天下的合法性。但實際上,朱棣是個庶子,甚至還有人說朱棣的母親可以來自異族,比如蒙古、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