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秒,一分鐘等於60秒,所以60+30=90時間關係1 國際秒相當於:1/60 分1/3,600 時1/86,400 日 (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時間單位)1/31,557,600 儒略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時間單位)秒的起源漢朝以前,“時”指季節,“一時”相當於現在的一季。一年有四季,所以一年又叫“四時”。漢朝以後,“時”不再表示季節,而是用來表示計算時間的單位了。當時,人們把一天平均分成12個“時”,“一時”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人們習慣把這個“時”稱為“時辰”。在一些古典書籍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時辰”這兩個字,有不少人誤認為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像古代表示夜間時間的“一更天”、“二更天”的“更”就是指時辰,一更到二更,二更到三更都是相隔兩個小時。後來,人們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仍用“時”來表示。這時的“一時”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只相當於過去(漢朝以後)“一時”或“一個時辰”的一半,所指的時間縮短了。接著,人們又把一小時分成60等份,每份的時間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份的時間叫1秒。這樣,時、分、秒就確定下來了。
90秒,一分鐘等於60秒,所以60+30=90時間關係1 國際秒相當於:1/60 分1/3,600 時1/86,400 日 (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時間單位)1/31,557,600 儒略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時間單位)秒的起源漢朝以前,“時”指季節,“一時”相當於現在的一季。一年有四季,所以一年又叫“四時”。漢朝以後,“時”不再表示季節,而是用來表示計算時間的單位了。當時,人們把一天平均分成12個“時”,“一時”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人們習慣把這個“時”稱為“時辰”。在一些古典書籍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時辰”這兩個字,有不少人誤認為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像古代表示夜間時間的“一更天”、“二更天”的“更”就是指時辰,一更到二更,二更到三更都是相隔兩個小時。後來,人們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仍用“時”來表示。這時的“一時”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只相當於過去(漢朝以後)“一時”或“一個時辰”的一半,所指的時間縮短了。接著,人們又把一小時分成60等份,每份的時間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份的時間叫1秒。這樣,時、分、秒就確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