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約翰
-
2 # 薩沙
方法有很多。
實戰中,重複裝填還是會出現的,一旦出現就是炮毀人亡。
大家看沒有一個阿拉伯大叔的視訊。一個阿拉伯人不斷的用輕型迫擊炮,朝敵人陣地發射炮彈。
可能是由於緊張,其中一發炮彈可能有問題,裝填以後並沒有發射出去,阿拉伯叔叔就裝填另一發炮彈。
結果就是,轟一聲巨響。
這類事情在今天也是有的。
2016年8月在哈薩克舉辦的國際軍事大賽上安哥拉代表隊在當天的訓練中就發生了嚴重事故,導致6人當場喪命,10人重傷。而事故原因是由於炮兵組在操作120毫米重型迫擊炮時,發生嚴重炸膛。事故的罪魁禍首是一枚高爆迫擊炮彈,該型號炮彈全重達16公斤,內部炸藥約4公斤。根據測試資料顯示,一枚120毫米的迫擊炮彈在空地上引爆,可以覆蓋20mX50m的範圍。這種俄製的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全世界起碼有60多個國家裝備。也正是因為威力巨大,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直接炸死了正在操作迫擊炮的多人,甚至還波及到了附近的彈藥運輸手。
今天迫擊炮主要分為前膛裝彈和後膛裝彈。
後膛裝彈不可能出現重複裝填,危險主要是前膛裝彈!
二戰期間,迫擊炮有一種防止重複裝填的機械裝置。
這種裝置很簡單,大體只有裝填以後,就無法裝填另一發炮彈。只有這發炮彈發射出去以後,機械裝置會取消,才可以繼續裝填。
二戰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出現了防止重複裝填的電子裝置甚至電磁裝置,其實作用都是大同小異,總之就是提示或者禁止炮手重複裝彈。
很多人認為只要炮兵訓練有素,就不會出現重複裝填。
其實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依靠士兵訓練有素是不靠譜的。
-
3 # lipurnc
靠操炮士兵的大腦記憶!嘿嘿,其實未必,因為前一發炮彈落進炮筒時,尾部受撞擊擊發就發射出去了,等不到你再誤填裝第二發炮彈了。
-
4 # 軍武資料庫
這件事分兩頭說吧。
迫擊炮防止重複裝填首先是有操作規則的。
一般的情況下迫擊炮至少有兩個人操作,射手和裝彈手。裝彈的人負責裝入炮彈。但射手呢?射手負責發號施令。
上面動圖裡面左邊就是射手,在他喊出reload的口令後,裝彈手裝入迫擊炮炮彈。
注意下射手的手,他始終扶著迫擊炮的炮架,這倒不是說迫擊炮沒有架穩當,而是射手要用手感知迫擊炮的震動,以確定迫擊炮將炮彈打出去了。
所以如果射手沒有感到震動是不會喊reload的。
這種感知迫擊炮的發射可以用手扶著也可以用眼睛看。
上圖的射手就是用眼睛看的,死死的盯住炮口。如果炮彈沒有打出去。那麼所有的人就要撤離了。
撤離後派一個倒黴蛋再去發射炮彈。
如果炮彈發射不出去,那麼就倒出來。
按照這樣的規程來說,迫擊炮是不會重複裝填的。
其次,的確有一些炮口裝置來限制迫擊炮重複裝填。
例如俄羅斯就有一種防止重複裝填的炮口裝置,這個裝置在炮彈放入炮口的時候會卡住炮彈炮彈並不會下落,當按下上面的釋放按鈕的時候炮彈下落擊發。而炮彈在經過炮口的時候撞擊防止重複裝填的裝置復位。這時就可以裝入下一枚炮彈了。
只不過這種東西影響精度。咱們也有類似的裝置,用光電訊號檢測的。
不過,這些裝置都做不到絕對的安全,所以,打迫擊炮這玩意還是按照當年祖師爺定下的行規來辦就好了。
Double loading(雙裝填)永遠僅僅是使用迫擊炮能夠遇到的“其中一種”故障而已。
-
5 # 刀v鋒
迫擊炮誕生113年間一直是作為支援和伴隨步兵作戰的一種有效的壓制兵器而存在,作用極為重要。主要原理是依靠炮口裝填下滑所獲得的的能量,撞擊擊針後強制迫發,射彈飛行中由尾翼穩定。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彈道彎曲,在步兵分隊的作戰任務區內能靈活支援,隨叫隨到,幾乎不存在死角。既能在預定陣地發射,又能隨機佔領臨時發射陣地直接放列射擊。
2013年美國一名女攝影師在阿富汗拍攝60mm迫擊炮訓練時發生炸膛事故,包括女攝影師在內的7人死亡7人受傷,比塔利班打一個月的戰果都多。
蘇聯人把二戰炸膛的迫擊炮做成了一個藝術品,不過上面每個炸膛都意味著一個炮組的掛掉
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我軍就湧現出了一大批迫擊炮神炮手,目估距離,扶著炮就開幹,連炮架、座板、瞄準具都不用,這樣的簡便射擊堪稱解放軍的看家絕活。
但是操作迫擊炮也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炙熱催命的戰場上迫擊炮班最怕就是裝填手急了眼,急促射口令一下就不管不顧,第一發還沒出膛,第二發就又進了送進了炮管。
迫擊炮發生重複裝填,重則炸膛,一人懵逼全班昇天;輕則雙雙不發火,留膛聽天命。我軍同樣是在對越作戰中出現過類似事故,整個炮班夜間射擊,直到炮彈堵滿了炮管才發現問題,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倒炮彈的動作要領一是要慢,二是要穩,怕的就是待炸彈引信保險意外解脫。
迫擊炮彈留膛後怎麼辦?部隊有一句順口溜就是操作方法:“迫擊炮,胡屌鬧,打不響,往外倒。”一般的操作先分離座板,然後抬高炮尾使炮管向前傾斜,接炮彈的炮手要雙手作環狀在炮口接握。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感覺卻很酸爽。當一回兵很難遇上一次,遇到了就自求多福。很多經歷過的老兵都說,大冬天的都能讓倒炮彈的人汗流浹背。特別是遇到從炮口倒不出來的更是心裡萬馬奔騰:前傾猛了怕炮彈掉出觸發引信,恢復原樣怕炮彈落回觸發底火。如果膛裡有2發沒發火的炮彈那就更不得了,還要保證它們不發生相互碰撞。
既然重灌炮彈這麼危險,那麼除了格外小心那一定還有技術手段。這就是迫擊炮防重灌裝置。這類裝置大概可以分為機械式、光電式和電磁式。
機械式誕生最早,由前蘇聯在二戰期間裝備。主要原理是在炮口加裝一個類似鎖釦的裝置。迫擊炮連續發射中,炮彈出膛瞬間動能可以帶開鎖釦,第二發就能成功裝填,裝填下落能量同時又帶回鎖釦。若上一發為留膛彈,那麼下一發炮彈就無法裝入。這種裝置結構簡單,便於安裝,但需要改在炮口,而且影響射彈動能造成射程和精度下降。
其次是光電式,主要原理是炮彈裝填和發射時遮擋炮口預設光源,通過光電轉換裝置用電訊號記錄顯示提示射手膛內是否有彈。類似現在有些店鋪使用的“電子迎賓器”,奇數次“歡迎光臨”,偶數次“歡迎再次光臨”。不足之處是需要裝填手經常檢視顯示面板,在戰場上很容易被忽略。其次是光電感受器比較脆弱,在高溫、高壓、衝擊震動下很難可靠工作。
最先進的是電磁式,而且是我軍獨家,官兵最愛。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將炮彈裝填和發射的特有震動轉換為磁場能量變化,磁能變化又生電流產生控制訊號。當接受到裝填訊號但未接收到發射訊號時,蜂鳴器就一直處於報警狀態,時時提醒裝填手注意安全。
良好的火炮勤務保養,訓練有素的炮手,設計精巧、動作可靠的高效能引信,都可以大幅度降低重複裝填導致炸膛悲劇的發生。
-
6 # 王司徒軍武百科
迫擊炮結構簡單,是戰場上極為普遍的武器,它直接通過往炮筒中前裝彈藥擊發。也正因為如此,迫擊炮在發射時會出現很多意外,比如“重複裝填”。
當迫擊炮的炮彈在發射時,如果遭遇了藥包因受潮、質量問題、擊針工作失常、遲發火等故障,炮彈便不會被髮射出去,它們會留在炮筒內,形成“卡彈”。如果卡彈沒有被注意到,那麼裝填手便會繼續裝入下一發炮彈,這稱為“重複裝填”。
重複裝填對迫擊炮組來說是相當可怕的事情,輕則失去戰機,重則導致炮彈爆炸,摧毀迫擊炮、殺傷到自己人。
迫擊炮重複裝填的事件非常多,老兵、新兵中都會出現。在訓練和戰場上,因為慌亂或轟鳴的戰場氛圍,許多士兵都會在迫擊炮裝填上出現失誤,當出現卡彈或遲發火現象時,他們沒有注意到炮彈是不是打了出去,從而造成悲劇。
比如2007年,印度邊防部隊在克什米爾進行訓練時,因迫擊炮重複裝填,造成2人死亡。2005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訓練場進行實彈射擊時,因為重複裝填炸膛,造成3人死亡,8人受傷的慘劇。2013年,美海軍陸戰隊在內華達州霍索恩兵站訓練時,發生迫擊炮事故,7人死亡,7人受傷,五角大樓直接釋出禁令,要求評估出結果前,禁止美軍使用迫擊炮。
最近一次發生在2016年的俄羅斯-哈薩克舉辦的國際軍事比武中,在“炮兵射擊大師”專案上,安哥拉迫擊炮組操縱120mm迫擊炮時發生事故,因炮彈重複裝填造成整個炮位爆炸,9人受傷,弗朗西斯科·喬治等6名士兵喪生,此時也導致了安哥拉退賽,為軍事交流蒙上了陰影。
迫擊炮屢屢出問題,這種火炮雖然足夠簡單,但依靠人的部分過多,稍不注意,就會發生難以收拾的後果。為此,人們設計了一系列規章和器械,以達到避免士兵們錯手重複裝填的目的。
一般來說,在發射迫擊炮時,會有一個規章動作,即觀察手負責檢視炮彈的發射情況,需要在發射時將手放到炮座上,並觀測火炮的出膛情況,如果未感受到震動,亦不能檢視到炮彈發射的情景,則需要提醒其它人查驗炮彈。
但是呢,在濃煙滾滾、炮火喧天的戰場上,士兵們面對高強度的作戰壓力,再加上疲勞、恐懼、慌亂、思維混亂和互相的配合問題,往往依靠人的觀測,做不到牢靠的觀測炮彈發射情況,所以為防止重複裝填,還得依靠機械。
目前迫擊炮的防重複裝填裝置型別相當多,根據各國的研究傾向和歷史發展,側重點各不相同,大體可分為“機械式”、“電磁式”、“光電式”三種,使用的手段也從炮口活動阻鐵,變化為電子燈光、顯示屏、狀態列等機構,總體發展很快。
機械式防重複裝填裝置出現的最早,當年蘇聯因為“大清洗”後遺症,許多素質低劣的官兵屢屢發生重複裝填的錯誤,搞得蘇軍一開始還以為“德軍炮打的準”,發現問題後哭笑不得。
1943年,蘇聯工程師米尼古拉·哈伊爾·阿凡納西耶夫受命於國防工業委員會研製迫擊炮防重複裝填裝置,他在繳獲的德軍34型80mm迫擊炮上獲得了靈感,設計出了82mm和120mm的蘇式迫擊炮防重複裝填保險器,於1944年廣泛應用於蘇軍82迫和120迫上。
給予阿凡納西耶夫靈感的德國迫擊炮裝置,是個用於冷炮試射和教學訓練的拉發器,它卡在炮口上,裝填前開啟拉發器的擋彈扳榫,然後可以使炮彈卡在炮口不下落。當炮手拉開拉繩後,擋彈扳榫就會釋放,讓炮彈落下去。蘇聯人正是在這種機構上獲得了防炮彈重複裝填的點子。
總的來說,蘇式的機械防重灌保險原理很好理解,無非是在炮口設定了一個阻彈板限制器,這個限制器在迫擊炮發射時,會由於氣流作用衝開阻彈板。如果炮彈不發射,也就不存在氣流,裝填手想再塞一枚炮彈進去時會被卡住。
不過呢,這種機構其實並不如人們所想的那麼好用,它的可靠性較差,連續發射時一樣會出現阻彈板失誤的故障,影響到炮彈出膛。而且,炮口多出一截的裝置等同於改變了火炮的物理結構,讓彈道發生了誤差,會嚴重影響到射擊精度和測算。因此,機械式的阻彈板保險在華約各國都沒有什麼好名聲,部隊更願意用嚴格的訓練來彌補問題。
歐美其實也進行過機械式的防重複裝填研究,但一直也沒得到什麼好的應用,他們更青睞於通過光敏元件和光電監測來製造警報器。比如在炮口設定個光感測器,炮彈塞進來的時候,感測器會起反應,如果炮彈出膛了,那麼它迴歸原位,如果炮彈未出膛,又有新炮彈進來,它則發出呼叫,提示覆裝危險。
這種設計結構比機械式還簡單,只是個小電子元件罷了,但它的毛病比機械式的一點也不少。問題主要集中在光敏元件的戰場可靠性上,尤其是複雜惡劣的野戰條件,感測器誤報屢屢發生,甚至還會因為誤報,讓本來沒事的情況變成有事。有時候迫擊炮彈在烈日下的反射向量光也會影響感測器,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多安裝幾個感測器,但這樣會造成更頻繁的誤判和更低的可靠性。晚上使用也是個大問題,漆黑一片的戰場上你怎麼光敏?
電磁式防重複裝填裝置與光電式其實差別很小,也是一種示警而非保險裝置,區別只在於光電式通過光敏元件監測,而電磁式通過電磁感應來完成監測。此外,這類採用了電訊號的示警裝置,往往還搭配了振動感測器、速度感測器等裝置,一般步兵小、中口徑迫擊炮仍以簡單、可靠為主。
-
7 # 奮鬥的高富帥
過去年代,部隊不同崗位之間經常有相互嘲諷的情況,譬如炮兵奚落炊事兵為“背黑鍋、戴綠帽、看別人打-炮”,而炊事兵則反擊:“迫擊炮瞎胡鬧,打不響,往外倒”。這句話是如何來的呢?原來,迫擊炮在射擊時經常會出現瞎火、卡彈和延遲發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卸開炮尾,端著炮管往外倒炮彈。但也有另外一種可怕情況,由於戰鬥激烈,炮手疲勞緊張,一些缺乏戰場鍛鍊的士兵就會緊張出錯,第一發瞎火,接著又把第二發裝進去了。。。。。。。重複裝彈極其危險,炸膛隨時會發生,兩發迫擊炮彈的殉爆足以直接消滅整個炮兵班。迫擊炮兵需要一種裝置來防止此類悲劇發生,這就是本文要說的迫擊炮防重灌保險器,也叫防重複裝填裝置。
迫擊炮為何會出現重複裝填
迫擊炮,顧名思義,就是從炮口裝填,強迫擊發的火炮。迫擊炮彈採用特殊的裝藥結構和點火方式,即將迫擊炮彈的發射裝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稱為基本裝藥,放在由紙筒做成的基本藥管內,基本藥管則放在尾管內,基本藥管的底部裝有底火。另一部分稱為輔助裝藥,它是由幾個附加藥包組成。發射時,迫擊炮彈沿膛壁下滑,基本藥管下端的底火撞擊迫擊炮上的固定擊針而首先點燃尾管內的基本裝藥,高溫高壓的火藥氣體通過尾管上均勻分佈的傳火孔衝出,直接噴射在附加裝藥各處,點燃尾管外面的附加藥包。迫擊炮彈的基本裝藥一般採用整體式結構,稱基本藥管,實際結構與霰彈槍的12號霰彈很相似。
迫擊炮啞火後退彈的戰術動作
由於炮管較短,迫擊炮的射擊環境很惡劣,容易導致炮手誤操作
迫擊炮在實彈射擊中,由於由於底火失效、基本藥管受潮炮膛汙濁導致彈丸下落速度不足而造成炮膛卡彈等原因,會出現炮彈無法正常發射而滯留在炮膛內的情況。對此,部隊的常規做法是一名炮手低姿將手扶於炮架,感受炮彈射出後帶給炮身的震動,以此來提示裝填手。但在激烈的戰鬥中常無法感覺到炮的後坐力而導致誤判,以為膛內炮彈已經發射出去。另外,在實戰中,炮口焰閃光炫目,火炮衝擊波強烈,且聲響巨大,戰士疲勞緊張和迫擊炮發射速度較高,裝填手在連續裝彈射擊過程中,易造成生理和心理的極度疲勞,自身判斷力的明顯下降。當出現炮彈滯留而又沒有收到其他炮手的警示時,常會誤認為前炮彈已經出膛,立即裝入後一發炮彈,這就是迫擊炮射擊特有的所謂“重灌彈”現象(重複裝填現象是迫擊炮特有的,其他常規火炮均無此類現象)。當出現此種情況時,必須將炮彈倒出炮膛,方能再度裝彈發射。在倒彈過程中,如果所倒之彈中有遲發火彈,易造成人炮俱毀的重大事故。
二次裝彈(重灌彈)一旦發生,輕則影響正常的射速,貽誤戰機,重則會發生膛炸,炮毀人亡。我軍在對越作戰期間,曾有傳說,夜間炮戰時,出現過炮手因為緊張把67式82毫米迫擊炮整個裝滿,最後裝填不進去了才被發現的笑話。在20世紀90年代,我軍也發生過數起迫擊炮膛炸事故,其中就有炮彈重灌原因造成的嚴重事故。
迫擊炮防重灌保險器就是為了保護人員和裝備的安全,通過光電、電磁、機械等方式判斷已裝填的炮彈是否發射出去,或檢測迫擊炮身管是否有炮彈殘留,從而防止下一發炮彈再次誤裝填的裝置。
目前國內外研究發展的迫擊炮防重灌裝置主要有3種技術,即機械式、光電式和電磁式。蘇聯俄國主要應用機械式,歐美國家嘗試過光電式,而中國比較青睞電磁式。
經典的蘇聯機械式迫擊炮防重灌保險器
機械式防重灌保險器是利用發射炮彈的火藥燃氣氣流壓力、運動彈丸壓力或炮身加速後坐產生的慣性力來驅動保險機構工作,以實施允許或阻止下一發炮彈的裝填。在迫擊炮部隊廣泛應用機械式防重複裝填技術,最早是蘇聯。但這種技術是如何誕生髮展的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筆者很久,原蘇聯出版的《蘇維埃火箭-炮兵百科全書》,以及比較權威的《蘇聯火箭炮兵和迫擊炮》一書裡,對於防重灌填只有一條簡單的定義,而且是針對比較現代的120毫米2B11迫擊炮,至於歷史演變並未詳細論述。筆者通過翻閱蘇聯時期的資料,確認蘇聯的迫擊炮防重灌保險器,誕生於衛國戰爭後期。1941年至1942年期間,紅軍緊急應徵,士兵缺乏訓練,致使紅軍的炮手普遍素質低下。蘇軍輕便炮兵配屬的迫擊炮【注1】,在作戰時,由於炮手緊張,火炮勤務狀態不佳等原因,經常發生重複裝填,時有炸膛慘劇發生,整個班整個班的炮手被自己的炮彈乾淨利索的消滅,轟成渣。根據《紅軍的武器》一書描述,這種情況一開始並未引起紅軍高層警覺,因為大多數此類傷亡都被認為是德中國人的炮彈直接命中了紅軍迫擊炮陣地上的炮位,並引起待發炮彈的殉爆。但後來有越來越多幸存炮手報告真正的事故原因是炮彈的重複裝填,才得以重視。
1943年開始,蘇聯國防工業委員會命令年輕的武器設計師尼古拉·米哈伊爾·阿凡納西耶夫(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Афанасьев)著手研製一種能夠防止迫擊炮重複誤裝填的裝置或辦法。
阿凡納西耶夫1916年生於聖彼得堡,雖然在大學裡攻讀的農業機械專業,但事業歷程卻與卡拉什尼科夫相似,大學畢業後阿凡納西耶夫應徵入伍,在業餘時間設計了幾種輕武器,獲得上級好評,於是被有關部門送往圖拉進行深造,進入儀器儀表設計局工作。計劃經濟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當然,計劃經濟也能成為吃人魔鬼辦壞事,譬如蘇聯的剪刀差工業化和中國的大躍進),蘇聯軍工企業基本按地區統一規劃,集中分佈,往往在某地區集中了大量的軍工企業,並形成上下鏈吃配關係,興起很多專業軍工城市。圖拉就是這樣一個聚集著眾多從事武器研究和製造的國防工業單位的地區。儀器儀表設計局(KBP)是圖拉地區的最大著名國防工業聯合體之一。1921年成立至今,主要從事小口徑自動炮和槍械的研製和生產,主要產品涵蓋各式手槍(著名的7.62毫米TT手槍,也就是我們的54式手槍)、步槍、12.7毫米機槍族、榴彈發射器、23毫米機炮、反坦克導彈、防空武器等等。二戰時期聞名世界的,曾經裝備衛國戰爭時期80%以上蘇聯空軍戰機的VYA-23機炮,以及著名的ZSU-23-4自行高炮,就是由阿凡納西耶夫大師一手設計的。
走題了,言歸正傳。蘇聯研製迫擊炮重複裝填保險器,還要感謝德中國人的發明,蘇聯在繳獲的德制34式8釐米迫擊炮以及10釐米迫擊炮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炮口裝置,其原理很簡單,就是一個用繩子控制的開關式擋彈鈑,裝彈前用手開啟擋彈鈑,用擋彈鈑卡住迫擊炮彈的閉氣環溝槽【注2】,使炮彈卡在炮口,阻止其下落,然後用拉火繩在火炮後面較遠遠離拉發射擊,拉火繩拉開擋彈鈑,迫擊炮彈自由下落,觸及撞針後發射出去。這種裝置通常在平時用於迫擊炮手的訓練,在戰時用於保持全連齊射時的一致性,以及冷炮射擊時進行首次拉發試射和穩炮【注3】【注4】。
裝有炮口裝置的8釐米和10釐米迫擊炮
德國迫擊炮的炮口裝置特寫,右圖為擋彈鈑卡住迫擊炮彈的狀態
能夠炮口拉發的德國8釐米迫擊炮
為解決迫擊炮重複裝填問題,具有戰場經驗的阿凡納西耶夫受到德軍Gr.W.1934年式80毫米迫擊炮和120毫米化學迫擊炮的拉發訓練裝置啟發,研製出了用於82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的兩種炮口防止重複裝填保險器—МПДЗ,俄文全稱為:Минометный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 от двойногозаряжания,翻譯過來就是“迫擊炮防止二次裝填保險器”。1944年中,該裝置在圖拉機械廠投入大規模生產,裝備於M1937/1941/1943式82毫米迫擊炮和M1938/1943式120毫米迫擊炮上。
這時蘇軍已經被迫擊炮炸膛問題弄的有點抓狂了,根據前線呈報給副人民委員、國防部長朱可夫元帥的調查報告,僅1944年1至9月統計,就發生120毫米迫擊炮爆炸事故一百餘次,其中列寧格勒方面軍64例,烏克蘭第四方面軍25例,紅海軍步兵17例,卡雷利阿方面軍6例,第三白俄羅斯方面軍5例。這還只是120毫米一種口徑迫擊炮所發生的事故,而前線還有數萬門82毫米迫擊炮。。。。。。
根據調查,這些傷亡事故的85%,是由於重複裝填導致炸膛造成的,主要原因可歸結為部隊過於強調高射速,以及炮手專業技術培訓不足。據統計紅軍迫擊炮手在上前線之前平均受訓時間只有112小時,每天訓練9個小時,大約12天,然後就上前線了,(跟電影《兵臨城下》狙擊手瓦西里剛上戰場時的混亂情景差不多)。鑑於如此頻發而且嚴重的火炮事故,理應引起紅軍高層的重視,於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秀體制又一次得以發揮,到了1944年末,許多蘇軍迫擊炮已經配備阿凡納西耶夫發明的這種裝置。蘇聯人自豪的宣佈,在二戰期間,只有蘇聯一家圓滿的解決了迫擊炮誤裝填的嚴重問題。因為設計巧妙、結構簡單而深受前線戰士歡迎,其總體設計結構在戰後一直延續,沒有太大變化,成為蘇軍各型號迫擊炮的標準備件,使用到現在。當然,跟中國軍工一樣,蘇聯人刻意地選擇性忘記了德中國人的貢獻,把這個小零件鑑定為“世界首創、國內領先”,年輕的阿凡納西耶夫總師因此獲得了列寧勳章。1944年下半年,當時蘇聯的盟友—美中國人獲悉後,曾通過蘇聯外交事務委員會表示願意購買此裝置,並申請許可證生產。後來不知為何,似乎是被蘇聯拒絕了。阿凡納西耶夫總設計師的回憶文章裡說他曾明確表示,反對把迫擊炮防重灌保險器的專利出售給美國佬,甚至上書斯大林後才得到制止,筆者對此表示懷疑,日理萬機的偉大的睿智的全體蘇聯人民的父親和領袖,(空兩格以示尊敬) 斯大林同志,怎麼會惦記這點小事情。
右圖為1937年式82毫米迫擊炮的炮口防止重複裝填保險器
左圖為保加利亞阿丘思M82式82毫米迫擊炮, 右圖為波蘭M98式98毫米迫擊炮,這兩種迫擊炮均沿用蘇式炮口防重複裝填保險器。
安裝有機械式防止重複裝填保險器的以色列M66型160毫米大口徑自行迫擊炮
阿凡納西耶夫的發明是一種機械式防重灌保險器,其原理是利用火藥燃氣壓力和運動彈丸壓力來驅動保險機構工作,以實施允許或阻止下一發炮彈的裝填。
這種原理的炮口保險裝置曾被應用在蘇聯幾乎所有型號的中大口徑迫擊炮上,波蘭最新研製的M-98式98毫米迫擊炮也採用了類似的設計。
炮口重灌保險器由本體、螺環、半圓環、擋彈鈑、擋彈鈑軸、槓桿、扭壓彈簧和護罩組成。擋彈鈑、擋彈鈑軸和槓桿連成一體,安裝在本體的橫向孔中。扭壓彈簧兩端連線擋彈鈑軸和本體,彈簧扭力使擋彈鈑向本體孔內突出,遮擋住炮口,可阻止裝填炮彈,成為保險狀態。當炮彈發射,彈丸通過炮口時,利用其伸張力,頂擋彈鈑軸向右,使槓桿向本體孔外突出,而使擋彈鈑成開啟狀態。重灌保險器時的具體動作是:裝填前,槓桿向本體孔外突出,擋彈鈑呈開啟狀態。裝填時,彈體壓槓桿左移,使扭壓彈簧壓縮,同時槓桿平面與本體平面脫離。當炮彈通過後,在彈簧扭力作用下,擋彈鈑轉向本體孔內呈保險狀態,即可防止重複裝填。發射時,由於氣流和彈體的衝擊作用,使擋彈鈑向本體外轉動,同時使扭壓彈簧扭緊,當轉動到槓桿平面與本體平面相抵時,由於扭壓簧的伸張力使擋彈鈑軸右移,而成開啟狀態。蘇聯的120毫米迫擊炮防重灌保險器設有2個彈簧裝填卡鎖,而82毫米迫擊炮只設置1個卡鎖。
機械式防重灌保險器除了炮口安置以及利用炮身慣性力來驅動保險機構形式外,還有一種利用彈丸發射時火藥燃氣壓力通過導氣管開啟保險裝置的型別,類似於輕武器的導氣槍機原理。
除了有個性的炮口裝置,總體來看,蘇聯軍隊在傳統迫擊炮領域的技術水平大大低於歐美國家,甚至不如中國。過去吹噓所謂蘇軍極度迷戀迫擊炮等等《蘇軍內幕》式的論斷,筆者認為可能是謠言或臆斷。
歐美的光電式重灌保險器
光電式重灌保險顯示器在歐美國家有少量應用,是利用光電訊號來顯示膛內有無彈丸的一種重灌彈顯示裝置。分為兩類:一類由光電裝換裝置和顯示器組成,在炮口上安裝多個光電開關,用導線與指示器連線,當炮彈通過炮口,遮擋光線,;另一類是由觸發電源開光和顯示器組成,觸發電源開光安放在炮身上,該重灌保險器的優點是對迫擊炮結構不進行改動,不影響迫擊炮原主要效能(射程、精度等)。不足之處是需要隨時觀察顯示器再來控制裝填,在激烈的戰鬥中很難保證不出現失誤。因此,其可靠性仍難以保證。此外,電子器件在高溫、高壓、衝擊震動的環境下工作,壽命和可靠性會受到一定影響。
歐美迫擊炮上普遍應用的這種膛口裝置,並非重複裝填保險器,而是用來減弱膛口焰和衝擊波的
中國的電磁式重灌保險器
我軍炮兵比較傾向於採用電磁感應原理,曾先後研製出三代電磁式重灌報警顯示器。第一代是應用感測器檢測,採用發光二極體顯示報警的重灌顯示器,由於該方案改變了擊針結構,因此難以實現。第二代顯示器以87-82PPX型防重灌彈報警顯示器為代表,優點是在炮身外設定、不改變火炮效能、不影響火炮射擊精度、不影響火炮操作。缺點是不能實現炮彈卡在炮膛任意位置上均能報警。該報警顯示器由加速度復位感測器、自感型變磁阻式訊號感測器、訊號處理器和聲光報警器組成。使用電磁感應原理,用燈光和蜂鳴報警表示膛內有無炮彈。第三代重灌報警顯示器可解決炮彈滯留在膛內任意位置上的報警。當迫擊炮彈成功發射出去時,炮管會受到一股強烈的衝擊振動,此時,報警器內的復位感測器也受到此股強烈的衝擊振動,該感測器立即發出一復位訊號,送至訊號處理器,使報警器復位,從而解除報警。而當炮彈為啞彈或滯留卡彈,報警器內的復位感測器只接收到輕微振動,因而不會發出復位訊號,此時報警器開始報警,示意炮手檢查啞火問題。
迄今為止只找到一張我軍裝備電磁式重灌保險器的實物圖片
蘇式機械式防重灌保險器優點是簡單實用,造價低廉。但需要專門改動炮管結構,阻彈板會影響彈道一致性和射擊精度,而且機構工作可靠性差,炮手裝填不方便。西方國家和我軍一直認為機械式防重灌保險器有很多缺陷,影響迫炮效能,因此應用並不普遍。另一方面可能跟認識有關,依靠良好的火炮勤務保養,依靠長時間訓練的熟練炮手,依靠設計精巧、動作可靠的高效能引信,同樣可以大幅度降低重複裝填導致炸膛悲劇的發生機率。
-
8 # 國平軍史
迫擊炮,這種百年步兵支援火器,即便美國陸軍這般非常現代化的軍隊,民間常說的“60炮”(60毫米迫擊炮)這樣的小炮,照樣還在繼續裝備,並參與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治安戰,每個連隊都配備有數門60毫米迫擊炮,用於步兵的火力支援。作為一種具備曲射能力的火炮,迫擊炮的彈道比較彎曲,可以從山頭的這一邊,打到山頭的那一邊,這個炮彈翻山越嶺的本領,是迫擊炮的強項。最小的60毫米迫擊炮,具備結構簡單,機動性強,發射速度快的特點,可作為步兵隨伴武器或用於遊擊和特種作戰等。迫擊炮的發射非常簡單,直接將炮彈從前端炮筒內塞進去即可自行發射,迫擊炮彈塞進去以後,一般都會自動發射出去。只要是炮手在認真操炮,重複裝填的事極少會發生,除非腦子壞了,塞進去的炮彈未發射出去,再塞進去一發, 不出災難事故才怪。防止迫擊炮如何重複裝填最好的辦法,就是操炮的人按常規操作就行了,將炮彈塞進去砰地發射出去,如果不幸遇上啞彈(不能排除這個機率),就按迫擊炮操控教材的要求來處理就行了,根本就不可能發生重複裝填的毛病。一旦發現塞進炮筒的炮彈沒打出去,說明遇到了啞彈,此時,操炮手就必須卸開炮尾,端著炮管往外倒炮彈;然後重新裝上炮尾,就可以繼續發射迫擊炮彈了。如果出現塞進炮膛的迫擊炮彈未射出,又將第二發迫擊炮彈塞進炮筒,就及其危險了,非常有可能引發炸膛事故,即便兩發60毫米的迫擊炮彈也足以將5-6人迫擊炮班給炸飛了,導致人員傷亡事故的悲劇。因此,一些國家開發了防止迫擊炮重複裝填的裝置,來避免戰場上由於戰鬥激烈或炮手疲憊狀態下有可能發生的迫擊炮彈重複裝填(重複裝填現象是迫擊炮特有的,其他常規火炮均無此類現象),這種裝置就叫迫擊炮防重複裝填裝置,也可稱迫擊炮防重灌保險器等。目前,防迫擊炮重灌裝置有以蘇俄軍隊的機械式、歐美國家軍隊的光電式和中國軍隊的電磁式三種為代表。蘇德戰爭時,由於蘇軍士兵缺乏訓練,軍事素養低,戰時炮手緊張,火炮勤務狀態不佳等原因,發生過重複裝填,時有炸膛慘劇發生,導致整個炮班被自身的炮彈給一鍋給端了;於是,阿凡納西耶夫發明製出了機械式防止迫擊炮重複裝填的保險器。炮口重灌保險器由本體、螺環、半圓環、擋彈鈑、擋彈鈑軸、槓桿、扭壓彈簧和護罩組成,其原理是利用火藥燃氣壓力和運動彈丸壓力來驅動保險機構工作,以實施允許或阻止下一發炮彈的裝填,由圖拉機械廠投入大規模生產,解決了蘇軍迫擊炮重複裝填的殉爆事件發生。光電式重灌保險顯示器,在歐美國家軍隊中有少量應用,是利用光電訊號來顯示膛內有無彈丸的一種重灌彈顯示裝置;但電子器件在高溫、高壓、衝擊震動的環境下工作,壽命和可靠性會受到一定影響。我軍使用電磁式重灌保險器,在炮身外設定、不改變火炮效能、不影響火炮射擊精度、不影響火炮操作,特別是第三代重灌報警顯示器可解決炮彈滯留在膛內任意位置上的報警,當炮彈為啞彈或滯留卡彈,報警器開始報警,提醒炮手檢查啞火問題。儘管迫擊炮有機械式、光電式、電磁式三種防重灌裝置,但各自都存在有弊端,不能完全防止重灌發生;因此,唯有炮手嚴格按操炮要求來操炮,才不會發射重灌事故,責任心強、不違章操炮,依然是最重要的。
-
9 # 好好學160769452
其實有的時候解決方法很簡單,不需要這麼複雜。你就在泡桶上貼一段小孩玩兒的那種玩具。炮彈一震動裡面有很多很多的小球,球全部在液體裡面被震動散開,幾秒鐘以後就會復位的那種。如果炮彈被激發了,就會強烈的震動,這些小球都會散開,就會顯示出很奪目的顏色。如果沒有被擊發,那麼這個液體裡面就會很澄清的液體,沒有小球出現。
-
10 # 詩云歷史
先說一起非常嚴重的迫擊炮重複裝填事故,在2016年的俄羅斯舉辦的國際軍事比賽中,安哥拉代表隊的120迫擊炮班發生了重複裝填,導致炸膛,炮班死亡5人,重傷11人!
那麼,迫擊炮為何會發生這種重複裝填事故呢?迫擊炮兵們連炮彈打出沒打出都不知道嗎?這也太小兒科了吧?和考科目三沒系安全帶就掛掉有啥區別?
迫擊炮這種武器,構造簡單至極,一個炮筒,一個支架,一個底座,號稱迫擊炮三大件。這其中,炮筒是最主要的,戰鬥中的緊急關頭,假如支架和底座損壞或者遺失,熟練的迫擊炮兵僅僅依靠一根炮筒,一手把炮筒攬入懷中確定角度,另一隻手拿炮彈塞入炮膛,進行簡便射擊,也能把炮彈打出去。
迫擊炮彈的外形是個水滴狀加尾翼,正後方被尾翼環繞的那個小圓柱體是個空心鐵管,裡面就是迫擊炮的底火。迫擊炮彈在炮膛自由下落,炮尾部內部有個凸起的擊針,正好和炮彈尾管底火相配套。炮彈依靠重力獲得速度,然後炮彈尾管的底火遇到擊針,就此引發尾管內裝藥爆炸,從而把迫擊炮彈發射出去。
單純依靠尾管裡面的有限裝藥,迫擊炮只能發射很短的距離。所以迫擊炮彈根據發射距離的不同,還可以加附加發射藥包。藥包有的是C字型固體,可以直接扣在尾管上,也有的是個長條形絲綢布包,使用的時候纏繞在尾管上然後用線打結固定,而尾管上開了一些發火孔,這樣底火一爆炸,發火孔就向外噴火,把藥包引燃,發射的火藥量增多,出膛速度也就會加快,同等角度下,炮彈飛得距離就遠。外加藥包最多可以加六個。
此外,引信位於迫擊炮彈前方。雖然現在的迫擊炮彈引信多具有出膛後一段距離方才可以爆炸的功能,但是不能確保萬一。如果迫擊炮重複裝填,那麼,第二發炮彈的尾部會碰到第一發炮彈的頭部,無論是第二發炮彈的尾管被引發或者第一發炮彈的引信被震動引發,或者第一發炮彈的尾管是燜火,但是遇到第二發炮彈的重量震動重新引發,都會導致直接炸膛的後果。
迫擊炮班平時訓練,實彈大多打三發。這種情況下,全班都在盯著看呢,每發炮彈出膛大家都會看看落點,不出膛了馬上就能察覺,然後往出倒炮彈。所以有句順口溜,迫擊炮,瞎胡鬧,打不響,往外倒!就是說這種現象。
倒炮彈的時候一般都是老兵或者幹部來,老兵用雙手摳在炮口,後面一人緩緩抬起炮管尾巴,隨著尾部角度的增加,膛內的迫擊炮彈緩緩滑出,老兵用雙手把炮彈穩穩接住,要領是不要讓炮彈頭部的引信接觸地面。然後炮彈取出,引信取下,炮彈先另外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深埋或者引爆銷燬。
但是,一旦進入戰鬥狀態,和平時訓練狀態的情形就不一樣了。戰場上炮火連天,一個迫擊炮排好幾門炮,要是放在一個陣地上,又遇到打急速射的情形,短時間內要發射幾十發甚至更多炮彈,那麼,轟隆隆的炮聲,緊張的實戰氣氛,給迫擊炮兵帶來的影響就是,不能準確判斷,塞進炮膛裡的炮彈是否正常發射出去了。
此時,如果炮膛裡有一發啞火炮彈,再塞進去一發,後果可想而知。在二戰時期的蘇聯衛國戰爭中,迫擊炮發射的機會很多。然而很多時候,迫擊炮陣地會莫名其妙發生爆炸。看樣子,無法用敵人炮火覆蓋來解釋。蘇聯軍械部門經過調查,才瞭解了事件的真相,那就是迫擊炮重複裝填引起的這些迫擊炮陣地爆炸。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一個短時期內,就發生了一百多起迫擊炮重複裝填引起的爆炸,犧牲了數百名迫擊炮手。
所以,蘇聯趕緊著手,研製了一種機械式迫擊炮防重複裝填裝置。其原理是,在炮口裝上一種類似花瓣的機械小零件,塞進一發炮彈之後,裝置處於“閉”狀態。如果成功擊發,則氣流會將可動部件衝開,然後才可以塞入下一發炮彈。
如果不能成功擊發,因為裝置是“閉”狀態,所以自然塞不進去第二發炮彈。
我找了個資料圖,俄羅斯2B14型的機械式迫擊炮防重灌裝置。我覺得,這個2B14的型號起得太貼切了,直接說明了迫擊炮重複裝填炸膛的後果,太形象啊!
這種裝置的裝備,成功避免了許多重複裝填。但是,也帶來一些弊端,主要有兩點。
第一,這種機械式裝置會影響炮彈的彈道軌跡,按照射表打,那絕對打不中。不按射表打,那你怎麼打?
第二,這種裝置使用一段時間,也會出現機械故障,導致炮膛塞不進炮彈。所以,嚴重影響兵器的作戰效能。
此外,前文已經講過,迫擊炮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兵器。加上這個機械式防重複裝填裝置,反而畫蛇添足,把複雜的迫擊炮給整的複雜化了。
所以,即使有了這種裝置,許多國家的炮兵部隊依然選擇不用它,寧願嚴格訓練迫擊炮兵。
隨著裝備科技的發展,後來又出現了新型迫擊炮防重複裝填裝置,原理分別是光電式和電磁式。比如光電式,就是在炮口偵測炮彈有沒有打出去,萬一有沒打出去的,那就搞個小零件,把炮口擋住一點點,從而讓第二發炮彈塞不進去。
電磁式原理和光電式類似,只是感測器改為電磁感測器。這個很容易理解。
此外,還有多種感測器,比如速度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多種裝置綜合使用,可以達到很好的防重複裝填效果。
但是,任何外加的防重複裝填裝置,都有侷限性,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可靠性。比如,光電式和電磁式的防重複裝填裝置,都要配備有電池和電路!戰場上應用,電池沒電了,怎麼辦?電路出故障了,怎麼辦?感測器因為受潮或者沾土失靈了,怎麼辦?所以,加強迫擊炮兵的基本訓練,這種老辦法,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好了,就寫到這裡吧。
-
11 # 青雲益墜
我對迫擊炮重複裝填的瞭解,源於激情燃燒的歲月,石林在演習時發生了重複裝填事故,後來處理場面非常緊張,好在石林扛過去了,也完成了個人的昇華。
以前也不知道,後來嘗試去了解,才知道此事相當嚴重。因為可能爆炸,而且迫擊炮陣地不止一門炮,好多炮彈,這爆炸起來可不得了!而且有真實的案例!
所以防止迫擊炮重複裝填,相當必要!一是人,在裝填時要確定上一發有沒有打出去。這其實有些漏洞,因為迫擊炮齊射,聲音大,可能聽不到,或者經驗不足,就算存疑,但可能來不及進一步驗證,馬上裝填下一發了。所以僅僅靠人是不行的,必須從根本上解決。
現在科技發達,要做到不難,各種感應裝置就可以做到。比如感應位置、質量,炮管設定開關等。但機械難免錯,人還是要注意。畢竟後果太嚴重,人永遠是把握好最後一環!
-
12 # ej07
一個是改變底火的觸發方式或者觸發點(避開正中間引信那個位置)
另外就是給炮筒加個能夠感知振動的裝置
比如掛個礦泉水瓶或者幾個小球或者鈴鐺什麼的!
-
13 # 流水線上的工人
炮筒前做一個凹槽
炮彈頭上 安全引信做一個傘狀紙片結構
使用時,炮彈往前面擼一下,引信開啟,同時傘狀紙片也開啟,
把炮彈放進炮筒時,傘狀紙片就和炮彈分離,卡在炮筒口上,
炮彈發射出去就會擊碎紙片
傘狀紙片做成顏色鮮豔,
如果炮彈沒有發射出去,士兵就是及時發現。
是不是很簡單的感覺!
-
14 # 平原姍姍
迫擊炮防止重複裝填的方式雖然有很多,但大致也就分為三大類:“一是機械式、二是電磁式、三是光電式,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沒有絕對的保險,因為畢竟是機器,是機器就會出現故障,所以,有一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部隊,是多麼的重要。
在2016年舉行的國際大比武中,安哥拉參賽人員就因為在120MM毫米迫擊炮射擊的時候重複裝填,造成死6人傷9人的嚴重後果,這些後果直接導致安哥拉參賽的隊伍的退賽,在國際層面上可謂是影響較大。
連續發射的炮擊炮,在作戰和訓練中就有可能出現防重複裝填裝置失去作用,如果完全相信這些自動武器的穩定性,就有可能招來無妄之災,所以瞄準手和觀測手要在配合上無縫銜接,心理素質穩定,即使面對人喊馬嘶、殺聲震天的戰場,依然要按照條例來操作,尤其是瞄準手一定要隨時感知迫擊炮的震動,觀測手對炮彈做好計數。
-
15 # 這個名字不是我
其實可以考慮精細設計一下尾部激發裝置和炮彈頭部的形狀來規避。就是迫擊炮尾部激發裝置透過一定造型來隔開與頭部激發裝置的接觸,這樣即使重複裝填也不會導致炸膛
-
16 # 郭逸塵666
可以考慮給迫擊炮炮彈頭上粘個紙帽子,像瓶蓋一樣,裝填時炮彈因重力下墜到炮管,紙蓋子與炮彈分離,蓋在炮管上,炮彈擊發後紙蓋子被氣流吹跑。如果沒吹跑說明沒擊發。
回覆列表
因此,迫擊炮自發明到現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經久不衰。
但任何一種武器都很難做到十全十美,迫擊炮正因為結構結單,才容易重複裝填,產生極大的安全隱患。
迫擊炮原理迫擊炮,顧名思義就是從炮口上方裝填,強迫撞針擊發的火炮。
迫擊炮彈裝藥結構和點火方式非常特殊,那就是將迫擊炮彈的發射裝藥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被叫做基本裝藥,它是放在由紙筒做成的基本藥管的尾管裡面,它的底部裝有底火。
另一部分則叫做輔助裝藥,其主體是幾個附加藥包。當炮手把炮彈從炮管上方填進去的時候,迫擊炮彈就會沿著沿膛壁往下去。
這時候,處於基本藥管下端的底火就會撞擊迫擊炮上的固定撞針而先將尾管內的基本裝藥點燃,這時候高溫高壓的火藥氣體通過尾管上的傳火孔衝出,直接噴射在附加裝藥的部分,引燃尾管外面安裝的附加藥包,由此產生的巨大推力將炮彈射出。
迫擊炮為什麼會發生重複裝填?• 炮彈自身質量問題,導致炮彈底火失效,底火沒有被引爆,沒有發射出去炮彈卡在裡面。
• 迫擊炮自身機械故障造成炮彈卡彈或延遲發射。
• 由於環境或者保管問題,藥包或者藥管裡的火藥受潮。
• 實戰中戰況激烈,為了壓制敵人火力,阻止敵人進攻,過分追求速射。
• 陣地上不遠處有好幾門迫擊炮同時在射擊,戰友的炮彈炸響,以為是自己的炮彈射出去了,立刻裝填。
• 戰場上節奏緊張,炮手疲憊不堪,情緒緊張,產生判斷失誤,不顧一切往裡面裝填,造成重複裝填。
• 訓練時,新兵精神高度緊張,造成操作失誤。
在二戰時,蘇軍的迫擊炮就多次上演重複裝填造成傷亡,有時候士兵傷亡慘重,卻稀裡糊塗,還因為是對方炮擊造成的。
2016年8月在哈薩克舉辦的國際軍事大賽上,安哥拉炮手在進行迫擊炮射擊的時候出現失誤,他們的重型迫擊炮重複裝填,出現意外,6人當場斃命,4人身受重傷。
如何防止重複裝填?面對層出不窮的重複裝填造成的傷亡事故,各國軍隊談迫擊炮色變,美軍一度發出“安全性不解決,不用迫擊炮”的命令。
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各國經過摸索研究,先後發明出多種防止重複裝填悲劇發生的高招,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類。
• 機械控制法
這個方法最簡單、最原始、最可靠,那就是在炮口加裝一個擋彈板,
用一根繩子來控制。
裝彈前人工開啟擋彈板,用擋彈板卡住迫擊炮彈的閉氣環溝槽,使炮彈卡在炮口,不讓其下落。
然後跑到很遠的火炮後面,拉動繩子啟動擋彈板開關開啟,讓炮彈向炮膛底部下落,觸及撞針後發射出去。
• 氣流阻彈法
在炮管口,加裝一個氣流阻彈板,利用氣流防止炮彈重複裝填。
眾所周知,炮彈在發射時會產生氣流,將阻彈板衝開,這樣炮手就能繼續裝填炮彈。
如果上一發炮彈沒有發射出去,卡在裡面,肯定不會產生氣流,這樣的話,擋彈板就不會開啟,炮手就無法再往裡面裝彈,也就不會產生重複裝填問題。
以上兩種方法雖然有效並不完美。第一種方法是降低了炮手傷亡,並不可以杜絕重複裝彈。第二種方法阻止了重複裝彈,改變了迫擊炮整體結構,影響射擊速度和精度。再說射擊時間久了,擋彈板也會出現故障。相比之下,下面的方法更為安全可靠,也不影響火炮射擊速度和精確度。
• 電磁式重灌保險器
該保險器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製作的,如果迫擊炮彈正常發射,炮管會受到衝擊振動。
這種保險器的主體是一個報警器,裡面有一個復位感測器,它是靠炮彈發射產生的振動來操作復位的。
炮彈發射產生振動時,報警器內的復位感測器迅速感受到,這時候感測器馬上就會將訊號傳遞到訊號處理器,讓報警器復位,不然的話報警器就會響起。
也就是說,當炮彈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發射出去,就不會產生強大振動,報警器內的復位感測器感受不到一定的振動,不會向報警器發出復位訊號,這時候報警器開始不停報警,提醒炮手進行檢查,直到故障排除,報警器才會不再報警。
• 光電式防重灌保險顯示器
該裝置是利用光電訊號來顯示膛內彈丸狀態的顯示器,其結構也比較簡單,通常由光電轉換裝置、感測器和顯示器三部分組成。
光電轉換裝置就是在炮口上安裝若干個光電開關,用導線與指示器連線在一起,感測器則是由光敏元件組成。
當炮彈通過炮口的時候,就會遮擋光線,光敏元件就會觸發電源開關,在顯示器上顯示炮膛內炮彈為“0”。反之則顯示紅色“!”符號。
有的朋友說,到了晚上怎麼感光,到了晚上,感測器視窗會自動發出一種模擬自然光,當炮彈經過時一樣會按照正常程式工作。
電磁式和光感式不改動迫擊炮結構,不影響迫擊炮效能,操作簡便,但需要人工觀察,降低了迫擊炮射速。
但是安全和效率比起來,還是安全重要,炮手沒有了安全,炮兵就被一鍋端了,連最低效率都不能保證,孰輕孰重,想必明白人都知道。
以為迫擊炮就是人工操作的,效率和安全很難同時實現,只能以安全為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