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你說的是一種不全面的認知。剛開始清朝入關的時候,的確是漢官特別是明朝的那些降官們自稱自己是臣,滿族官員由於是皇帝的家奴,所以自稱奴才。但是也有部分漢官自稱自己是奴才,那這部分人是什麼人呢?也是皇帝的家奴,是漢軍旗人。所以,正確的說法是清初,漢官稱臣,旗官(包括滿洲旗、蒙古旗、漢軍旗)都稱奴才。即臣子稱臣,家奴稱奴才。乾隆朝的時候,有個漢官和旗官(滿洲旗的)聯銜上奏,這個漢官也和旗官一樣自稱奴才,皇帝非常高興,準備讓所有的漢官嗣後都稱奴才。結果漢官們不願意了,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議論。乾隆帝為了平息事件,最後讓滿官們平常上奏摺議事的時候稱臣,上謝恩折、請安等時候稱奴才。至於皇子,他們都是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臣“。如康熙年間的奏摺: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臣胤禎謹奏:為請訓諭事。 臣外口前,曾面奉諭旨,爾至陝西省,諸宣傳告示內,務將朕對伊等另加仁慈看待等項置於告前。欽此。臣親聆旨,出則記念,抵至陝西界即欲佈告。惟臣聽記之旨,或不明、或遺漏不可料定。故謹繕折,乞請皇父訓諭,再遵行。為此謹奏。 硃批:並無遺漏,甚好。
實際上你說的是一種不全面的認知。剛開始清朝入關的時候,的確是漢官特別是明朝的那些降官們自稱自己是臣,滿族官員由於是皇帝的家奴,所以自稱奴才。但是也有部分漢官自稱自己是奴才,那這部分人是什麼人呢?也是皇帝的家奴,是漢軍旗人。所以,正確的說法是清初,漢官稱臣,旗官(包括滿洲旗、蒙古旗、漢軍旗)都稱奴才。即臣子稱臣,家奴稱奴才。乾隆朝的時候,有個漢官和旗官(滿洲旗的)聯銜上奏,這個漢官也和旗官一樣自稱奴才,皇帝非常高興,準備讓所有的漢官嗣後都稱奴才。結果漢官們不願意了,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議論。乾隆帝為了平息事件,最後讓滿官們平常上奏摺議事的時候稱臣,上謝恩折、請安等時候稱奴才。至於皇子,他們都是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臣“。如康熙年間的奏摺: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臣胤禎謹奏:為請訓諭事。 臣外口前,曾面奉諭旨,爾至陝西省,諸宣傳告示內,務將朕對伊等另加仁慈看待等項置於告前。欽此。臣親聆旨,出則記念,抵至陝西界即欲佈告。惟臣聽記之旨,或不明、或遺漏不可料定。故謹繕折,乞請皇父訓諭,再遵行。為此謹奏。 硃批:並無遺漏,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