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娛廳

    你的感受是對,相信你自己

    比如太子和譽王

    雖然太子和譽王兩人爭權奪勢相互敵視,但是如果沒有梅長蘇他們兩個人並不會相殘的那麼“極端”,如果梅長蘇沒有挑撥,那麼太子登基就是一個昏君。

    所以梅長蘇的價值觀是一種“極端”,並非完全正義。

    除此之外,梅長蘇的江左盟拍出高手,單挑各大武林高手,嚴重的不是死就是傷,所以為了搬到謝玉和夏江,很多武林人士都是被拉過來“陪玩”的。

    因為沒有人能決定另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封建社會這樣的“平等”是不存在,梅長蘇也是沒得選擇的。

  • 2 # 佳人桃李

    作為一個劇和小說看了N遍的人來說,梅長蘇已經夠考慮周全了,他本可以更省心省力,沒準身體可以再撐一段時間,你不能拿普通人的三觀來衡量梅長蘇。

  • 3 # 孤影歸途不見烽煙

    我初看琅琊榜時也有點覺得主人公辦的事有點絕。但是幾次看梅長蘇那種痛苦不堪的表情,真替他難受。有的人還說,梅長蘇也是最大的反派,他陰暗,詭譎在他的策劃中不乏有冤死的人。然而左思右想前後分析,這也是他為了正義做的無奈的選擇,也是最佳的犧牲最小的方案。小編如果多看幾遍就理解了。

  • 4 # sqm灬

    梅長蘇是一個復仇者沒錯,但是他報的可不只是私仇,那是七萬忠君愛國的戰士冤死的血仇,太子譽王甚至皇上包括許多他們的黨羽雙手都是沾滿鮮血的。對付地獄裡的魔鬼就要有比他們更狠的手段,而絕不能是像聖母一樣的光明正大,那隻會把自己也搭進去。

    而且誰說梅長蘇冤屈了許多無辜的人?樓之敬的倒臺是由於他嫖娼殺人,梅長蘇把這件事翻出來了而已;何敬中串通齊敏換死囚,公然違反大梁律例,也是謝玉收到了梅長蘇的訊息將他們繩之以法的;謝玉本身也是諸多大罪在身,被梅長蘇設計揭穿,最終被審判,並不是梅長蘇派人暗殺報仇的;太子荒淫無度,國喪期間歌舞禮樂被皇帝親自廢除;譽王也是由於謀反被擊敗最終死在獄中;夏江的罪行更是罄竹難書;陳元直和慶國公也一樣,無不是自己犯了大罪,梅長蘇做的只不過是將他們所犯得罪一一揭發出來。

    可以說,在整部劇裡梅長蘇對付過的人,無不是十惡不赦的奸佞,他報仇的手段不算光明,也沒辦法光明,但他絕對沒有動用私刑,他用的武器恰恰是大梁的律法,同時也沒有一人是被他惡意編造的罪名冤枉的。梅長蘇自己也說:他最感到抱歉的就是景睿了。沒能設法保全蕭景睿是他最大的遺憾,但萬事豈能求全?這也是梅長蘇做的唯一不完美的地方,我不知道其他方面怎麼會有的黑?

  • 5 # 立志成蟲

    題主覺得梅長蘇人生觀價值觀不正有點兒道德綁架了吧?梅長蘇輔助靖王奪嫡必須要清除的太子和譽王是什麼貨色?為了一己之私既不顧念天下蒼生同時又都不擇手段。太子和譽王賑濟災民時無不借機中飽私囊,災民活不下去暴動再調兵鎮壓屠殺。譽王為了扳倒太子更是不惜引爆“私炮坊”驚天一爆,民眾血肉飛濺只是爭權奪利的籌碼!還有慣於顛倒黑白濫用酷刑踐踏律法的夏江,不多說了吧?梅長蘇要除掉這些惡人,當然可以也是必須不擇手段的陰詭算計,揚善不可缺少的是懲惡,更要洗雪祁王和赤焰的冤情。但是梅長蘇本性畢竟善良,最突出的是在譽王自殺身亡後暗中做手腳保全了譽王妃和腹中的遺腹子。正人君子是鬥不過奸佞小人的,想想祁王只能哀嘆“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含冤飲下了毒酒

  • 6 # 社交拖延症患者

    《琅琊榜》就是一個復仇的故事。

    這個復仇者的人設和他的行為,無論以當代價值觀看,還是放在小說的背景時代裡,都是正義的,且合理合法,不違背公序良俗。

  • 7 # 森森居士

    這種討論根本就沒有意義。首先,用現代的價值觀評價一個封建社會的人本身對他就不公平。他所處的社會跟現代社會相比,各方面侷限性都很大,特別是思想上。比如說“忠君愛國”在封建社會那是非常高尚的,現代社會“忠君”是要遭到唾棄的。

    再者,每個人所處的階級立場、陣營不同,他的價值觀也不盡相同。比如說關羽千百年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那就是“義”的化身。呂蒙白衣渡江奪荊州殺關羽,那要怎麼評價呂蒙呢?不要說我們現代人,就當時而言,吳蜀陣營對他的評價肯定也是孑然相反的。

  • 8 # 讀書話生活

    這部劇也不適合用現代的價值觀去評判,可能從相應時代的角度去評判比較好。況且,所謂的價值觀只是人類社會自己在特定時期形成的適合當下的價值體系,並非適用於所有年代。

    就像從前有皇帝的時候,強調臣子要忠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就是不忠的表現;但在講求自由平等理性的今天,這樣的忠就是一個笑話。同樣的道理,《琅琊榜》中大梁時代本身就這樣一個充滿鬥爭爾虞我詐的時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梅長蘇的迴歸,帶著痛楚,帶著冤枉,採用迂迴而暴力的方式將朝堂進行了大洗牌,有些陰謀,有些很絕,在那個時代下並不算不正,不能用我們今天的道德準則來衡量。

    況且其中讓自己深陷陰謀詭計卻保留靖王和沈追、蔡荃等一干大臣的赤子之心,沒有傷害任何一個無辜的人,這本身就是一種最充滿正義善良的做法。

    作為觀眾的我們,應當能用最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電視劇中的這些劇情和思想。

  • 9 # 嘻嘻必笑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梅長蘇已不再是心若豔陽般的林殊,心中有著長久的復仇之志,無奈裹著的卻是一層破財的身軀,萬事皆無定數,事事難得兩全,梅長蘇輸不起,別人可以東山再起,可惜他或許有東山,再起卻毫無。梅長蘇所做之事,小了可以是家仇,大了可以是謀逆,古往今來,為報家仇,為權謀逆,犧牲之人何其多,在梅長蘇的復仇計劃中,犧牲已是最小,如果毫無犧牲,是不可能的。

  • 10 # 驚蟄的芽尖

    當林燮死在謝玉的屠刀之下,當七萬赤焰軍含冤而死,當林殊帶著仇恨和使命劫後餘生,他就再也沒有自己的人生了。這也是他為什麼寧願折壽也要徹底拔毒,臥薪嚐膽籌謀十二年重返金陵的原因。

    靖王對梅長蘇的感覺一直很複雜,想讓他幫助自己登上至尊之位,替長兄和朋友昭雪,又看不慣他凡事都要利用。靖王誤會他利用霓凰,利用靜妃。其實梅長蘇是有自己的底線的。他和蒙摯說“沾滿鮮血的事就讓我來做吧”,他希望景琰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扳倒謝玉,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謝綺卻因為受刺激難產而死。這是在梅長蘇計劃之外的。拋開謝綺是他的姨妹不說,為了自己的目的讓一個女人枉死,讓一個孩子出生就沒了母親,梅長蘇心裡的糾結與愧疚無法言喻。飛流問他“蘇哥哥,會好嗎?” 他說“會的,會好的,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的心會越來越硬。” 如果他的心真的越來越硬,就不會傷心愧疚,只需要慶祝自己打的一手好牌扳倒了謝玉就好了。可是他攥著拳頭滿眼的心事,景琰有一顆赤子之心,林殊何嘗沒有呢?可是梅長蘇不能有,因為挽過強弓降過烈馬的那雙手,必須要在陰詭地獄裡攪弄風雲,才能為七萬赤焰軍昭雪,才能把景琰送上至尊之位,才能創造一個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海晏河清的天下。

    他的人生早就沒有了自己,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林殊還是梅長蘇,揹負了太多責任和仇恨,沒有了人生,人生觀該依附於什麼呢?當謝玉的刀砍向他,當他挫骨削皮面目全非,當他得知七萬忠魂竟然死於一封仿冒的誣告信,他的人生觀就已經徹底崩塌了。他只能重塑一個人生觀,一個只屬於梅長蘇——那個得之可得天下的陰詭謀士的人生觀。

  • 11 # 起而論道

    有自己的觀點是好事,不存在有病這樣的說法。幾點拙見:

    一、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看客有時候惹人厭就是因為評價事情沒有代入實際場景,總是由著自己的一廂情願,指點江山,論人長短。梅長蘇受了多大的苦?從他削皮挫骨、改頭換面可見一斑!再結合金陵最明亮的少年到眼下弱不禁風的弱書生,但凡是個正常人,有能量報仇雪恨,還能附帶革新朝政,造福更多百姓,都會這樣做。也正因為如此,梅長蘇才是一個正常人,而不是一個頂著主角光環無敵的存在。

    二、沒有十全十美的計策,聯絡是普遍的,梅長蘇在復仇過程中實施的計策經常殃及無辜,比如私炮房爆炸案中死傷的百姓;心地善良的景睿等等,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只要存在風險隱患,這些事情遲早會發生,只不過倒黴的不一定是這波人而已。而梅長蘇用計確實是損害了一部分人的生死利益,但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死利益卻得到了保障。損失部分,保全全部,還是可以理解的。

    三、沒有誰能徹底主宰自己的命運,在亂世凶年或者朝堂昏聵時尤甚。梅長蘇復仇之餘,翦除朝廷蠹蟲,扶正正氣靖王,消滅陰暗力量,確實是傷及了無辜,但是,天下因此大治,百姓因此安康,足矣。如果沒有梅長蘇的這一波連根拔起,大梁會更加混亂。如果廢太子順利即位,且不說朝堂怎樣魚肉百姓,單是譽王造反,那是板上釘釘的事。

    四、梅長蘇的三觀怎樣,從江左盟等人的忠誠可見一斑。尤其是最後寧死不用冰續草續命就知道他絕對是以福澤天下蒼生為己命的英雄少年。這樣的人,選擇傷害部分百姓的利益,難道他內心不痛苦嗎?任何朝代,何時何地,都有人在犧牲,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世人才能收穫安生。

    因此,我理解梅長蘇的做法,也認同梅長蘇的做法。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弊。一旦選擇了,就一往無前地幹。

  • 12 # 紅塵侃電影

    《琅琊榜》是我看過把謀略體現比較好的電視劇之一。《琅琊榜》的世界觀,其實要從當是的背景以及不同角度去看,角度不同,世界觀自然各異。但整體和你的感受一樣,是非常正的。

    首先,我們站在梅長蘇朋友的角度,也是感情因素來看。

    看過《琅琊榜》的都知道,梅長蘇的真實身份是大帥府的少帥林殊,是皇帝的親外甥,自小皇宮長大。與靖王蕭景琰、沐王府霓凰郡主等,一起追隨皇長子祁王長大,感情自然不必多說。

    十二年後,林殊從地獄之門拾回殘命,歷經至親盡失、削骨易容之痛,化身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盟主梅長蘇。這些昔日摯友得知十二年前的滔天冤情,自然是對林殊倍加疼惜。

    得知冤情之前,他們內心雖然相信林殊,但並不堅定,只是一份執念在堅持。當得知整個赤焰軍冤情,心裡的對赤焰軍的共情,對多年摯友的感情一齊迸發,這份執念有了結果,使得他們之間的感情彌足珍貴!

    加上皇帝年邁昏庸,朝岡治理昏亂。太子與譽王只知黨爭,不顧民生。這和他們至小受祁王一心只為朝廷、為百姓的治國理念全然不同。所以他們才團結在蘇長梅身邊,支援他扶持靖王上位。

    從這個角度來講,梅長蘇的世界觀沒有錯!

    其次,我們從樑帝的角度來看。

    在封建社會,是皇權至上的,凌駕在任何權利之上。不是有句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有罪沒罪,皇帝說了算。皇帝說你有罪,你沒罪也有罪。樑帝后面知道他冤枉了赤焰軍、林帥嗎?顯然是知道的,但他不會承認,不會公開承認。

    皇帝會犯錯嗎?會的,但他不會承認,也不會承認。這和封建統治宣傳不合,皇帝是天子,受命與天。天子不會,也不能犯錯。漢武帝逼死太子劉劇就是例子,當他醒悟時,他會找藉口,誅滅之前垢陷太子的人全族,也不會承認他錯了。他後悔了,建立“思子宮”也不會認錯,皇帝的身份不允許他認錯。

    但梅長蘇等人硬是逼迫樑帝讓他活著的時候為林府,及赤陷軍平反,這對樑帝是何其殘忍。而且最讓樑帝無法接受的是,他這道平反詔書一下,他與皇帝也就無緣了!最後他讓梅長蘇不得出現在廟堂之上,也是對皇位、皇權還抱最後一點希望吧!

    從君權來說,梅長蘇是殘忍無情的,他欺君罔上!

    最後,我們從梅長蘇的角度來看。

    梅長蘇是林殊,卻不等同與林殊。林殊是樑帝的臣,是樑帝的外甥!但梅長蘇不是,經歷過地獲之門的梅長蘇是使命的化身,七萬赤焰軍和林府蒙塵能否沉冤得雪的使命,全系他一人之身。

    他殫精竭慮也是為赤焰軍平反,化身梅長蘇使用的手段或許算不上光明。但他為七萬忠魂平冤召雪有錯嗎?也沒有!

    也許他可以接受樑帝最後的提議,在他死後,讓繼承皇位的靖王蕭景琰為林府,為赤焰軍平反。但這樣他的目的就達不到,梅長蘇的使命也沒有完成。電視劇裡講的很明白,如果是蕭景琰為赤焰軍平反,天下人只會講,蕭景琰感念情誼才會平反,而不等同於承認赤焰軍無罪。

    梅長蘇要的就是赤焰軍無罪,而且梅長蘇在最後毫不猶豫的答應樑帝,他不會再進廟堂,他對權力的遊戲討厭到了極至。

    從這個角度來說,梅長蘇的世界觀也沒錯

    紅塵認為《琅琊榜》之所以會火,除了劇組“服、化、道”等方面用心外,對君臣、父子、朋友和夫妻之間相互信任的感情線索也是加分項!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適合失戀後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