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被選做澳門迴歸主題曲。 此外,《七子之歌·臺灣》與《七子之歌·廣州灣》也被改編譜曲為現代歌曲。描寫中國被侵犯的土地。 《七子之歌》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譯為阿爾薩斯和洛林,位於法國東部。阿爾卑斯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賽和約》後歸還。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讚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 激盪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徵。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捱打”;它警示華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被選做澳門迴歸主題曲。 此外,《七子之歌·臺灣》與《七子之歌·廣州灣》也被改編譜曲為現代歌曲。描寫中國被侵犯的土地。 《七子之歌》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譯為阿爾薩斯和洛林,位於法國東部。阿爾卑斯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賽和約》後歸還。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讚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 激盪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徵。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捱打”;它警示華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