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駝背老人在捕蟬”的意思,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出自《莊子》。
原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蹶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 :“用志不分 ,乃凝於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譯文:
孔子往楚國去,從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老人在捕蟬,就象抬取一般熟練。孔子說:“老先生真是靈巧啊,有什麼妙法嗎?”回答說:“我是有妙法的。技藝練到五六個月時間,在竿頭上累二個小丸,可以持竿而不使墜地,這時去捕蟬,逃掉的就很少了;在竿頭累三丸而能不墜,則逃掉的蟬只有十分之一;在竿頭累五丸而能不墜,再去捕蟬就如同拾取一樣容易了。我立定身體,就象一根立著的斷樹樁;我控制手臂,就象枯樹枝。雖然天地廣大,萬物眾多,我只知蟬的翅膀。我心志凝注專一,不肯用萬物交換蟬翼,為什麼不能得到呢!”孔子回過頭對弟子們說:“用志不分散,就可比擬於神工,不就是說的駝背老人麼!”
就是“駝背老人在捕蟬”的意思,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出自《莊子》。
原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蹶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 :“用志不分 ,乃凝於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譯文:
孔子往楚國去,從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老人在捕蟬,就象抬取一般熟練。孔子說:“老先生真是靈巧啊,有什麼妙法嗎?”回答說:“我是有妙法的。技藝練到五六個月時間,在竿頭上累二個小丸,可以持竿而不使墜地,這時去捕蟬,逃掉的就很少了;在竿頭累三丸而能不墜,則逃掉的蟬只有十分之一;在竿頭累五丸而能不墜,再去捕蟬就如同拾取一樣容易了。我立定身體,就象一根立著的斷樹樁;我控制手臂,就象枯樹枝。雖然天地廣大,萬物眾多,我只知蟬的翅膀。我心志凝注專一,不肯用萬物交換蟬翼,為什麼不能得到呢!”孔子回過頭對弟子們說:“用志不分散,就可比擬於神工,不就是說的駝背老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