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淞子
-
2 # 風雨閱讀社
雖說這個互懟也屬於關公佔秦瓊式的提問,因為我們知道李敖大師已經走了,這個對決不可能出現了,但是看到問題時還是忍不住手賤點了進來。
李敖雄辯臺灣省選立法委員要進行辯論,有個人被分到了和李敖一組,結果上臺後李敖大師口若懸河,而那一位一字未說。
這個人就說了一句話:“我從分到和李敖大師一組時就已經輸了,誰能辯論過李敖大師呢?我不想自取其辱”
可見,李敖大師的辯論功力是能夠讓人“聞風喪膽”的。
李敖大師曾經自己說過,“我最厲害的不是寫小說,寫雜文,而是做演講”。
而演講是要有很好的口才的,李敖的演講想必很多人都看過,反正我是為之震撼,當然也可能是我少見多怪。
王朔直接王朔,北京人稱朔爺,影響了幾代人的小說家,當年的著作《動物凶猛》、《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看上去很美》等多部作品受到文學愛好者們的瘋狂追逐。
但是王朔除小說家的身份之外還有另外被大家熟知的一面,就是敢於直言,敢於懟人。被王朔懟過的名人也不在少數,不乏韓寒、餘秋雨、于丹、李敖這樣的名人。
但是王朔懟人和李敖不同的是覆蓋面比較窄,一般都是文化界的名人,並且王朔懟人的方式與其說懟不如說是在說實話,由於王朔本人比較清高,所以說話也就顯得不那麼好聽,但是卻從反面說明了王朔是個簡單直接的人。
而且王朔還確實在一次採訪中懟過李敖。
主持人王朔對李敖怎麼看?王朔回:“李敖的節目做的還是挺有意思的,但是看了兩集我就不愛看了,沒說兩句話就扯自己身上來,有意思嗎?”
李敖勝過王朔李敖博古通今,學富五車,又加之一貫的嬉笑怒罵的說話風格,在口才上少有對手;而王朔雖然是小說天才,語言大家,但是性格簡單耿直,更多的是實話實說。
所以我個人認為,李敖更勝一籌。
好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
3 # 楚風堂主人
那李敖不是對手,兩人知識結構不同,身份也不同。李熬首先是歷史學者,文化學者,然後是雜文作家,寫小說排在最後。王朔首先是軍人,出生在軍人家庭,後來又參軍。然後是文藝兵,小說家。非文化學者。這就造成兩人敘事規則不一樣,王朔會像山大王,不論套。就好像一個受過科學訓練的科學家辯論不過小崔,因為小崔是主持人思維。嚴謹的學術語言遠不如北京胡同方言生動活波。王朔或小崔更容易撩撥大眾神經。王朔以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概,罵罵咧咧中時出精彩話語,讓李敖這樣的文化人會很被動。
-
4 # Cannon炮
他們還真就互相懟過:曾經有記者採訪李敖,把他和王朔作比較時說:你們很像,都愛罵人。 李敖質疑說:他能和我比嗎?他罵的都是什麼人,我罵的都是能讓我坐牢的人。 有人把這話說給王朔聽,王朔冷冷的一笑說:我也敢罵能讓他坐牢的人,他敢罵能讓我坐牢的人嗎?
-
5 # 藍夜818
他兩的書都看過一些,感覺王朔的北京市井小說更接地氣、好玩(可能因為我和王是同齡人的緣故),但是王朔似乎後勁不足,是不是王讀書較少?李敖學術水平更高,懟人不論官職只論對錯,一身傲骨,雖然有時候罵人有點過火,自我表揚也有些吹噓的感覺,但是總體還是更喜歡李敖。
-
6 # 專扒皇帝新裝
這兩個不能比吧,領域有高低啊,一個就是一頑主,一個算是有大學問的半個政治家,前一個要不是軍區大院出來的,就那張碎嘴要被捅死在衚衕裡了。
-
7 # 壹XIN
李敖會懟的王朔找不到北,然後王痞子怒了準備揍老李,老李反手就是一巴掌,老子耍流氓的時候你卵子還拖灰呢
-
8 # 馮少英
真的沒法比。李敖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國學大師,集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於一身,鐵肩道義,犀利深刻。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他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責任感。王朔只是一個作家,一個挺有才的作家。不論是打嘴架,還是打官司,好像還沒有人能幹的過李大師。
-
9 # 非舟非舟
王朔就是一個痞子,只是一個會寫小說的痞子,痞子還能寫小說,所以人家把王朔當稀罕物。韓寒想學王朔當痞子,把寫小說做敲門磚,還找了一個替寫的(就是韓寒他爸爸,他爸爸的筆名就是韓寒,所以……)。李敖不是痞子,他小說寫的也不錯,而且還能寫政論,而且犀利老辣,從不無的放矢。王朔寫不來政論,就像一般北京人愛打打嘴炮,還經常無地放屎。所以,王朔和李敖沒法比,不是在一個層次上的!
-
10 # 手機使用者51949966795
這兩貨都是懟天懟地中懟空氣的犯口業者:以懟為生:靠懟過日:靠懟生活的極品:這兩貨什麼都懂:什麼都看不開:他們是諫官轉世。
回覆列表
如果王朔和李敖互懟,誰更厲害呢?
王朔主要是一個作家,以小說成就大名,也攀上了大陸一個時代的文學高峰,其次是編劇,不少是改編他自己寫的小說,還有很多改編人家的,或者原創編劇,不少當年很有名氣的影視劇他都是編輯,或者編輯之一,比如《甲方乙方》、《頑主》、《動物凶猛》、《編輯部的故事》、《Sunny燦爛的日子》等。他還導演過電影,不過好像只有一部,做策劃過一部電視劇,也蠻有名氣的,《渴望》,我還看過幾集呢,當年曾經在上海名動一時。
李敖主要是學者,其次才是作家,批評傢什麼的,只不過是他的個性和情緒的副作用效應,他有歷史學家、近代史學者的頭銜,作為作家他在小說方面的成就主要就是一部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其歷史精準性、歷史思想性非常充分,但是從小說藝術角度來說,則糟糕得很;其次他寫過不少雜文集,評判甚至咒罵時政最多,所以他還有政治評論家的頭銜。他被人譽為著作等身,中國有好幾所大學還聘請他做了名譽教授。在臺灣,他可謂頂級文化名人。
王朔和李敖有一大共同點,那就是都狂妄驕傲、自大無比,雖然都有一定的驕傲資本,但也都自誇過度,超越了外界對他們的評價。還有一大共同的特點,就是好批評名人(不是頂級名人他們都不屑於批評),而且因為用詞用句太過激烈、又太簡單粗暴,所以批評往往就成了罵人,雖然這個罵人不同於下里巴人的粗話罵人,但情緒、風格和內涵其實是差不多的,那就是貶低人家,最好把人家一下子就打倒在地還踏上一隻腳,和文革時紅衛兵批鬥人其實一個作風,並沒有質的區別。
那麼王朔和李敖對罵,誰更厲害?我傾向於認為李敖更厲害,因為李敖是學者,學者的才識更雜、更廣,有些看法更深刻,一旦語言組織問題解決了,出口成章必定更精彩一些,頭腦裡可以旁徵博引的材料、資訊和知識應該更多,因為認識更深刻,罵人也就更具致命性,更容易點中要害。論兩個人的經歷、閱歷應該都很豐富,但李敖的經歷毫無疑問肯定比王朔要豐富的多,單憑坐過兩次牢,李敖就明顯的要壓過王朔一頭,而王朔缺乏他這個年齡所可能擁有的最佳一次深刻體驗中國國情的機會,上山下鄉,他沒有過插隊入戶的時候,他一直在體制內外活的比大多數中中國人都滋潤,這樣的人,說老實話,真的要與人對罵,不要說和李敖這樣的學者型罵人專家對陣,就算是一箇中國大陸裡他的同年齡中有過插隊落戶經歷的作家對陣,只要人家的語言組織能力和罵人精神足夠,他也會輸,比如上海的王安憶,如果王安憶也具備了罵人水準和勇氣,王朔就不是對手——王安憶的母親是茹誌鵑,是體制內的一個著名作家,可以說王安憶也是一直在體制內生活的比大多數人更滋潤的,她相當於文化界的高幹子弟,但王安憶比王朔多了很多年的插隊落戶經歷。就更不要說和莫言等窮苦農村人家出生的作家對陣了,後者對生活的感悟,其深刻性和廣博性,自然遠超一個長期享受體制內權力福利的人對生活的體驗,而罵人水準高低,除了看學識、資訊和資料的掌控外,還要看個人的生活體驗,所以,王朔和李敖在“罵人”對陣方面,不是一個等級的,王朔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