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溶酶體是在高爾基體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過程如下:內質網上核糖體合成溶酶體蛋白→進入內質網腔進行N-連線的糖基化修飾,溶酶體酶蛋白先帶上3個葡萄糖、9個甘露糖和2個N-乙醯葡萄糖胺。 後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進入高爾基體Cis面膜囊→N-乙醯葡糖胺磷酸轉移酶識別溶酶體水解酶的訊號斑→將N-乙醯葡糖胺磷酸轉移在1~2個甘露糖殘基上→在中間膜囊由N-乙醯葡萄糖苷酶切去N-乙醯葡糖胺形成M6P配體→與trans膜囊上的受體結合→選擇性地包裝成初級溶酶體。 溶酶體的形成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一般認為,溶酶體裡的酶是經粗麵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後運輸到高爾基體,在此經過加工、分揀與濃縮,被覆外膜,形成囊泡,然後離開高爾基複合體,此時只含水解酶而不含被催化的底物,稱為初級溶酶體。 初級溶酶體與細胞內的胞內體、吞噬體和自噬體融合形成複合物,溶酶體中的酸性水解酶發揮作用,將胞內體和吞噬體等逐步消化,此時的溶酶體不僅含有水解酶。 而且含有大量被催化的底物,是一種正在進行消化作用的溶酶體,被稱為次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內的消化作用完成後,酶的活力變得很弱甚至喪失,僅留有未消化的殘渣,稱為殘餘體。
初級溶酶體是在高爾基體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過程如下:內質網上核糖體合成溶酶體蛋白→進入內質網腔進行N-連線的糖基化修飾,溶酶體酶蛋白先帶上3個葡萄糖、9個甘露糖和2個N-乙醯葡萄糖胺。 後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進入高爾基體Cis面膜囊→N-乙醯葡糖胺磷酸轉移酶識別溶酶體水解酶的訊號斑→將N-乙醯葡糖胺磷酸轉移在1~2個甘露糖殘基上→在中間膜囊由N-乙醯葡萄糖苷酶切去N-乙醯葡糖胺形成M6P配體→與trans膜囊上的受體結合→選擇性地包裝成初級溶酶體。 溶酶體的形成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一般認為,溶酶體裡的酶是經粗麵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後運輸到高爾基體,在此經過加工、分揀與濃縮,被覆外膜,形成囊泡,然後離開高爾基複合體,此時只含水解酶而不含被催化的底物,稱為初級溶酶體。 初級溶酶體與細胞內的胞內體、吞噬體和自噬體融合形成複合物,溶酶體中的酸性水解酶發揮作用,將胞內體和吞噬體等逐步消化,此時的溶酶體不僅含有水解酶。 而且含有大量被催化的底物,是一種正在進行消化作用的溶酶體,被稱為次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內的消化作用完成後,酶的活力變得很弱甚至喪失,僅留有未消化的殘渣,稱為殘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