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37869321039

    “化干戈為玉帛”最早出自《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典故:《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伏,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解釋:

    從前,夏氏部落領袖禹的父親鯀為了保衛自己,就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三仞(八尺或七尺為一仞)高的城牆,他屬下的部落一看到這種情況,便紛紛要離他而去。別的部落對他虎視眈眈。後來禹當了首領,為了平息天下的叛變,就馬上派人拆毀了父親鯀所築建的城牆,填平了護城河,還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大家,毀掉了所有的兵器,對天下施恩濟惠,用道德的力量來教化人民。於是,大家都各盡其職,別的部落也願意前來歸附。禹的所作所為就這樣安穩了天下。禹在塗山召開首領大會時,來進獻玉帛珍寶的首領上萬。藉此機會,禹與萬國諸侯結為天下盟友。

    干戈:幹:即盾牌;戈:一種橫刃長柄的兵器。泛指兵器,引申為戰爭;玉帛:圭璋和耒帛,即玉器和絲織品,是古代諸侯祭祀、會盟、朝聘等場合所用的禮器,比喻禮尚往來。變刀兵相見為玉帛相往。化解戰爭變為和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玉”的古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