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點靈
-
2 # 波姐策健康
為什麼會出現情緒性進食?
1. 一有壓力就吃東西
在面對壓力時,我們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分泌會上升。當皮質醇水平持續升高時,大腦會不斷警告身體:“你需要超多能量來補充體力,來抵抗這一切”。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上班族日夜勞累,卻逃不過“過勞肥”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一空虛就吃東西
就像感到孤獨時,洗熱水澡能讓我們覺得心靈好像也被溫暖了一樣,空虛時吃東西,也能讓我們因為胃被填得滿滿當當,而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充實感。
長此以往,人們會漸漸區分不清自己究竟是飢餓,還是空虛。
3. 一節食就吃東西
如果一個人長期過度節食,一直都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當某一天,這種壓抑狀態爆發時,他往往就會暴飲暴食以獲得短期的解脫,完全顧不上體重問題了。
如何改掉一言不合就吃東西的習慣?
1、學習更多健康的自我安撫方式
我們可以去發掘更多的能安撫自己,讓自己感到平靜和快樂的事情,最好跟吃東西一樣簡單、易操作的。比如:
泡個熱水澡,聽輕音樂,擼貓擼狗,散步,喝熱茶,與朋友聊天等等。
2、管理好購物車
在日常購物時,需要格外留意自己放進購物車中的食物,思考清楚新增的每一樣食物是否有營養價值。
保證家裡唾手可及的地方沒有垃圾食品,是從環境上制止自己暴食的第一步。
3、不讓自己處於太餓或太累的狀態
情緒性進食在這兩種狀態下是最容易發生的。因此,為了使自己不出現極度飢餓的狀態,我們應該保證一日三餐,或者以少量多餐的形式讓自己不至於太撐,也不會很餓。
4、保證充足的睡眠
和體重密切相關的兩種睡眠激素分別是瘦素、飢餓荷爾蒙。顧名思義,瘦素可以控制我們的食慾,而飢餓荷爾蒙由腸胃道分泌,可以增進食慾。
缺乏睡眠會降低瘦素的水平,增加飢餓荷爾蒙的分泌,從而很可能導致無節制的進食。
歸根到底,抑制情緒性進食最好的辦法是讓我們的飲食行為習慣變得健康起來。
儘管一時之間不能完全調整過來,但我們能改掉一點,就離情緒性進食遠一點,自然離肥胖也就遠了一點。
-
3 # 跑步的胖紙
這種情況在減肥的人身上特別常見。甚至會有專門的書籍討論情緒性暴飲暴食的起因、心理因素,或者嘗試用冥想、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等方法來消除這種想法。可是如你我暴飲暴食的人都明白,道理都懂,可是想吃的感覺來了,什麼也不會想。就像個饕餮一樣,機械的往嘴裡塞東西就對了。
這種現象也困擾了我很久,最近才好了很多。我的方法是,儘量避免觸發產生暴食的場景和條件出現。
先說暴食的場景,不可能發生在跟朋友家人的聚餐、工作餐的時候吧,幾乎全部都是自己在家,百無聊賴,看看電影、電視,然後嘴巴開始寂寞的時候。所以有暴食傾向的人其實可以嘗試一下多跟別人相處,一起進餐,或者乾脆讓自己忙起來不要有這麼無聊的時候。之前是直接穿上運動鞋出去跑步,後來乾脆從客廳裡擺了一臺划船機,看電影電視的時候直接坐划船機上,邊劃邊看。手是沒有啥機會能去拿吃的了,而且運動特別壓抑食慾,累了半天看見顯示屏才消耗了一二百卡的時候,真的不想再吃任何東西了。
再說暴食的條件,暴食其實也是身體的一種報復。因為平時可能吃的實在是太“悽慘”了。節食的視乎一般都會吃的跟兔子一樣,幾片蔬菜、一碗麥片等等。我的看法是,完全消除掉情緒性的暴飲暴食,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再節食了。試想你天天吃的飽飽的並且吃的心情很愉快,身體感覺良好的情況下還為什麼要報復呢?
其實學習一下營養學就可以知道,一天哪怕吃1800卡的熱量,也可以安排的很豐盛,吃的很好,更不會忍飢挨餓。建議親也可以多研究一下食物的營養成分和烹調方式,把吃東西變成一種享受大自然饋贈的方式,而不是把自己的壓力和壞情緒釋放的出口。
-
4 # 瘦龍健康
低碳這個群體裡,有一些人為了減肥,有些人為了健康,還有些人是為了控制血糖。
低碳群體裡,好像有一個小黑屋子,裡面住著一些小夥伴,他們會經常暴碳水,吃完之後可能懊悔不已,每天都有人找我懺悔。
其實,這些暴食碳水的人,都知道碳水不健康,但是,低碳一段時間後,還是很想吃糖,只要出現壓力、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一不小心就暴食碳水。
有嚴重暴食碳水的問題人,主要是減肥的年輕人為主,我之前也寫過一些如何緩解暴食碳水的文章。
暴食碳水的主要原因
對糖,碳水的渴望的原因很多,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我覺得主要有下列原因。
→ 身體對多巴胺的渴望
吃碳水、糖,身體會分泌多巴胺,讓你感覺到幸福快樂,這種長期的刺激,會讓你上癮,離開他們,你會特別想。
低碳前期,這種情況很正常,我們可以嘗試其他辦法,彌補多巴胺的缺失。相關閱讀→不吃糖,就不開心了?|這7個妙招讓你更幸福….
→ 吃太少,脂肪吃得不夠?
很多人低碳,實際上是低碳低脂飲食,這樣雖然瘦得快一點,但是很容易導致熱量攝入不夠,難以進入生酮狀態。
真正穩定的生酮狀態,食慾會自動下降,暴食碳水的可能性會很低。
很多人的低碳,就是節食,一開始低碳,不應該節食,應該以改變飲食結構為目標,也不應該每天稱重,急於節食減重,這樣很可能導致暴食。
圖片(clevelandheartlab.com)
實際上適應低碳後,就算斷食你也不會難受,但是,一開始,只要你吃得少一點,身體就會渴望更多是食物,特別想吃糖。
一開始,和適應後最大的區別就是,身體有沒有適應脂肪供能,有沒有完全進入生酮狀態。
→ 礦物質,營養攝入不夠
營養不夠,也是暴食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們經常見到孕婦,懷孕的時候特別能吃,主要是懷孕的時候,更容易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
這非常容易導致食慾旺盛,甚至會暴食很多奇怪的食物,比如說缺鐵,會想吃冰,甚至有些人想吃土。
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吃得不夠,還有一種就是飲食結構的原因。
快速補充維生素、礦物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吃蛋黃和牛油果,維生素、脂肪豐富,還能補充足夠的礦物質。
當然,還可以吃豬肝,這是營養密度最高的食物,一次不要吃太多就好。
對於女性來說,如果有缺鐵的症狀,可以選擇多吃紅肉和動物血,補充足夠的鐵,不要吃紅棗哦。
一般情況下,當你特別想暴食的時候,吃兩個牛油果,就會很滿足,基本上就不會暴食了,當然條件是你喜歡吃。
→ 碳水太多,沒有進入生酮狀態
很多人看似低碳,實際上沒有太徹底,身體有足夠的糖的時候,你不可能進入生酮狀態,經常反覆入酮,退酮也不利於緩解糖癮。
可以適當減少碳水,提高脂肪的攝入量,有利於緩解糖癮。
→ 心理因素導致暴食
如果低碳之前就有暴食的問題,那麼可能是心理原因。
這種情況建議多走一走,出去晒晒太陽,去戶外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找閨蜜聊聊天,遛遛狗,和家人聊一聊,可以瞬間緩解很多。
→睡眠不夠,導致暴食
上夜班的人,更容易暴食,一定要休息好,把睡眠補充足夠,因為皮質醇升高的時候,食慾也會飆升。
另外一個建議,多晒一些太陽,想吃碳水的時候,晒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大自然,這種渴望很容易就會消失。
→ 有關暴食碳水的其他建議
要小心代糖飲料,代糖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可以滿足你的糖癮,但是可能會刺激你的食慾,讓你更加想吃糖。
想暴食了,可以試著喝一杯自制防彈咖啡,效果也很不錯,特別是添加了MCT油的防彈咖啡。
還可以喝一碗骨頭湯?這個會很容易讓人滿足。
最後,如果你還是暴食,純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朋友反饋,純肉飲食改變了它的進食障礙,暴食催吐症。
純肉飲食,緩解暴食的終極利器
今天這篇,重點給大家介紹這一點,先給大家分享一個meatheals裡面的故事,看完我也很驚訝。
暴食症elliot的故事,她之前參加健身大賽,為了追求低體脂,開始了進入暴食,催吐的惡性迴圈,精神狀態不斷惡化。
為了解決自己的暴食問題,她開始認真嘗試正念飲食、素食、計算卡路里、生酮(一開始效果不錯)。
圖片來自(independent.co.uk)
但是,那種想暴食一頓的聲音還是不停的出現,突然有一天接觸到純肉飲食,看到別人的反饋,她決定嘗試。
暴食的慾望消失,對食物的恐懼消失,內疚感消失,精神上的疾病也消失,基本上沒有什麼大問題。
厭食症Virgilia Clarkson的故事,15歲的時候,就開始厭食症,吃任何東西都不舒服想嘔吐,最後
18歲,發現乳糜瀉,嘗試無麩質飲食,效果不佳。
嘗試素食,感覺差了1000倍,馬上停止了,
然後聽說了生酮,研究了大概3個月,開始正式生酮,3天后,腹脹消失,一週後,注意到進食後,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2周後,發現偏頭痛消失了,1個月後,精力充沛,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好的精力。
現在21歲了,嘗試生酮和純肉的混合飲食,進食後再也不難受了,完全享受食物,關節疼,偏頭痛消失,排卵、月經正常,和丈夫的關係越拉越好,越來越開心,不再抑鬱。
我之前建議過,進食障礙患者不要嘗試低碳或者生酮飲食,因為有些人會發現,低碳後爆碳水嚴重。
但是,現在我突然覺得,對於暴碳水的人,可能純肉值得一試。
國外很多網友反饋,純肉飲食可以緩解很多心理上的問題,甚至嚴重的抑鬱等精神疾病,支援純肉飲食的一個專家,就是哈佛的精神科專家。
哈佛精神病專家Dr. Georgia Ede
如果你擔心風險,可以短期嘗試一個月,大部分純肉飲食者反饋,食慾大大下降,還是相對生酮飲食來說。
有些人生酮後,偶爾還是會暴食碳水,而嘗試純肉後,基本上全部消失,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如果你不太適應,可以做生酮和純肉的混合飲食,有些人還是想吃蔬菜,吃肉太膩。
最後,分享一些對於暴食者的建議,如果你暴食,先不管體重,先吃飽,吃夠脂肪,進入生酮狀態後,適應了,你的食慾自然會下來。
低碳對於暴食是一把雙刃劍,看你怎麼用,要自己學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調整。
沒有適合所有人的飲食方式,但是,當你知道背後的原理之後,你自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
可以大膽的去嘗試,然後根據身體的反饋調整。
對於暴食者,心態、情緒比飲食更重要,這是最基礎的,情緒不穩定,飲食可以先放一邊,調整自己的狀態,再去嘗試。
多做一些能讓自己放鬆的運動,不要劇烈運動,不要過度透支自己的意志力,儘量讓自己放鬆,開心。
練習冥想,提高自控力,學會和自己溝通,嘗試EFT減肥法,這些都是很不錯都心理療法。
最後,暴食了也不要害怕,不要自責,學會接納自己,比補救、催吐、瘋狂運動更重要。
-
5 # 減脂小分隊
要回避親戚們對你的飲食、體重等問題的評價,確實很難。
他們似乎永遠也絲毫意識不到哪裡錯了,
所以你要確信,
他們對你身體的瞭解,
遠不如你自己。
如果朋友,
在你努力改變的時候,
用食物誘惑你,
總是嘲笑你吃的太多或太少,
無視你的努力,
諷刺你取得的進步,
不顧你的感受,
評價你的飲食和身材,
請你遠離他
-
6 # 青音約
這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及謹慎,因為可能有進食障礙的可能性。進食障礙是精神障礙的一種,是進食或進食相關行為的的持續性紊亂為特徵。有時候是暴食,比如常人吃冰棍多了一次吃兩三根,但是進食障礙可能一次吃十多根。吃了之後又有心理愧疚等感受,擔心體重等,選擇節食減肥,高強度的鍛鍊減肥,真正的進食障礙患者還有進行嚼吐或催吐的行為。其中神經性暴食的患者經常是對自己的進食行為感到羞恥並試圖隱藏症狀,同時為了維持體型,會有不恰當的代償行為阻止體重增加,比如過量鍛鍊,嘔吐等。
前面的只是作為一種科普,提醒你注意自己的行為可能是不正常的,需要正面面對,不是一種診斷。精神障礙的診斷需要找專業的精神科醫生進行。面對這種情況,去專業的精神疾病醫院進行診斷是最好的,同時可能會需要遵醫囑服藥進行治療。進食障礙一般是有深層次原因的,比如自我價值感,無法適應新的定位,或者是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減壓等等。如果確診了,那麼服藥遵醫囑和家人的關心理解都是一樣重要的。如果經過診斷沒有到精神障礙的地步,也要儘量避免這樣的行為,畢竟長久下去對自己的心理和身體都會是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可以多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事業,千萬不要被食物所控制。
-
7 # 暖心理
樓主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想說,有些人體重超標,就像你描述的這樣,完全是因為情緒性進食。刺激自己吃東西的所有需要都是由情緒引起的,不單負面情緒甚至包括愉快情緒下的進食,哪怕是心情好,也會引起導致過度飲食,比如吃貨。從本質上來說,如果你想要消除吃東西這種安撫自己的習慣,就必須找到其他一些有用的方法去替代。
其實對於情緒化的進食者,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放寬心,讓自己更開闊一點,儘量少生氣。因為我相信大多數的情緒化暴食一半都是在自己心情和情緒不好的時候。另外也要學會剋制自己,雖然很難,但是一定要努力的去剋制。我相信雖然有時候還是會生氣,也會有想去吃東西的衝動,但是要告訴自己在減肥,這種暴食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尤其是因為生氣去進食,和別人生氣然後用暴食的行為來虐待或者麻痺自己,對別人有什麼好處呢?這種行為不會顯得自己非常幼稚和傻嗎,而且我們虐待自己的時候別人真的有很在乎嗎?通過這種和自己的對話我相信會努力去剋制自己的那種進食衝動。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的去壓制一下自己的惡情緒,想吃東西的衝動一定可以過去。
但是你可能會說,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我甚至瞭解這種行為的所有原因,看了無數的書,但是為什麼我還是做不到,還是在暴食?其實,我覺得就像看書一樣,理論我們都清楚,但是真有真的去做才是行動。“以為自己知道”和“自己真的知道 ”完全是兩碼事,在別人的實踐中得出的真知,在你真正行動之前,都只是紙上談兵。所以,把道理弄明白之後,把方法學會之後,剩下的只能靠自己去真的行動了。
-
8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王萍:
不知您所指的暴食目前具體是何種表現?這兒有個對暴食行為的判斷依據之一,您可以參考一下:暴食行為的特徵表現之一,就是在短時間內(如2小時之內)吃掉大量的食物,進食數量明顯多於大多數人在類似事件或環境中進食的數量。您的進食數量和頻率如何呢?
您的身高和體重又如何呢?您可以參考BMI指數(國際常用衡量胖瘦程度的標準)來判斷自己是否超重,具體計算方法為:用您的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數值在18.5-24之間就屬於正常體重。若您的體重正常或者偏離不大,就不需要為某幾次吃得過飽而感到太過焦慮。事實上,有消極情緒時靠吃東西來派遣是一種非常常見也比較有效的調節情緒的方法。像您所說,吃東西時“已經很飽了,但是停不下來”,這種情況在身邊朋友中也時有發生,一時情緒上來了,確實很難控制住嘴巴,但這並沒有導致她們肥胖或者消化功能紊亂什麼的,最多隻是當時撐得難受,過後也就沒事了。所以,只要您體重正常,平時身體還算健康,大可不必為自己的“吃”而感到焦慮,想吃就吃,不開心時寵自己一把又怎麼了?
話又說回來,既然要寵自己一把,老把自己撐得難受也說不過去。向您介紹一種通過改變認知來調節行為的方法。
既然是情緒性暴食,那就需要解開情緒上的結。而要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我們需要弄清楚具體是哪些事件或者想法會經常引起您的負性情緒。這個需要您自己平時進行自我情緒監測。比如,自己隨身帶一張紙,每當想“借食物澆愁”時,先把紙掏出來,記下何時、因為何事又導致了我想吃東西,我現在的想法是什麼,感覺如何。等您吃完東西后,再把紙掏出來,記下我吃了什麼東西,吃了多少,現在心情如何,剛剛的想法是否變了?如此記錄幾天,然後總結一下,就能大致找出具體是哪些事件或者想法最經常導致您的負性情緒。
找出具體原因後,您需要接著分析您對該類事件的一貫看法是否全面?是否有依據來證實您的看法?是否能找到推翻您的看法的例子?是否有更加積極的(當然還需要是您自己信服的)解讀該類事件的方法?若您實在想不起來,可以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忙。當您需找到解讀舊事件的新思路後,記得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件時,用新思路去解讀。當積極的思維方式代替了消極的思維方式,消極情緒也會隨之減少。
希望這種方法能幫助到您。若您自己無法獨立完成,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
-
9 # 錢多多營養師
在我平時的私人定製健康瘦身的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姑娘深受暴食的困擾,不吃難瘦,吃了更難受,因為一旦暴食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體重的上浮。然後就進入了新一輪的自我折騰。那麼情緒性的暴食應該怎樣去調理呢?給飽受困擾的朋友們來支支招。
找出情緒性暴飲暴食的根源才好對症下藥。
之所以會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主要因為過度的節食,極端的減肥方式導致身體報復性的飲食。所以要從根本上改掉暴飲暴食,就需要採取科學的瘦身方式,切忌,減肥千萬不能餓肚子。不節食了,讓肚子自然達到吃飽的狀態,沒有什麼停不下來。之所以不能停,還是沒有吃飽。
三餐按時吃,是避免情緒性暴食的保障。
減肥過程中,要麼就是節食,要麼就三餐變成兩餐,誇張的會變成一餐。可是我們身體這個大工廠,需要食物作為能量來源,三餐不按時吃,好不容易捱到了可以吃飯的時候,身體自然會暴飲暴食。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神經性的暴飲暴食。所以一定要三餐按時按點吃,此外還要做好上下午的加餐。加餐選擇吃健康的零食,而非高熱量的零食。
放慢吃飯速度,攻克暴飲暴食!
因為不按時吃,所以身體的飢餓感強,見到食物以後身體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樣,風捲殘雲的去吃,吃的越快,越容易吃多。所以要放慢吃飯速度。飲食中增加纖維感強的粗糧和蔬菜,增加咀嚼感,減少吃太過精細高熱量的食物。因為食物粗細搭配,蔬菜也多,自然可以放慢速度,去攻克暴飲暴食。
總結一下就是,要想從根本上去改變神經性的暴食症,要從改變不健康的減肥方式開始,認真吃好三餐,放慢吃飯速度,從心理上也要讓自己放鬆。在進食的順序上先喝清淡的湯或者先吃涼拌的青菜開始。多給自己點時間讓自己去面對自己的問題。記住把高熱量的食物放在在視線以外。
要想瘦身,千萬別用極端的手段折騰自己,折騰出問題,還得自己“買單”,得不償失,您說是不!
-
10 # 風兄話肌
暴食可能是由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從您的問題描述來看,不一定就是情緒造成的,下面從兩方面來談一下暴食的問題,希望您能對號入座,最終找到造成自己暴食的原因。
生理方面引起的暴食身體缺乏瘦素就會導致生理性暴食。
瘦素是脂肪組織分泌的一種激素,它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控制我們的食慾。當體內瘦素分泌正常時,腦內的下丘腦就會接收到訊號,開始提高能量代謝水平並且抑制食慾,我們就會減少進食的慾望。
如果我們睡眠不規律而且將常熬夜,就會嚴重影響瘦素分泌,另外飲食不規律,經常飢一頓飽一頓,同樣會引起相同的結果。
心理方面引起的暴食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遇到一些失敗或者不順時,心理很容易受到打擊。
所以就會開始在其他方面尋求心理上的安慰,比如暴食,有研究表明,人在攝入大量糖分的時候,本能的就會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心病只能心來醫,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散散步,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或者看看喜劇題材的電影,放鬆心情;找朋友喝喝茶,逛逛街,把自己不順心的是講出來等等。
說白了就是不要自己憋著,想辦法把不好的情緒發洩出去。
不管是哪種原因造成的暴食,我們都需要一定的自控力來管理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們想幾點睡就幾點睡,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對於自己的慾望毫不控制,那麼我們和野獸也就沒有任何區別。
人之所以稱為人,主要的標誌就是自控力,可能話說的有點過,但是事實就是,沒有自控力,談什麼都是空話。
回覆列表
什麼是情緒性進食?
據說,有些女生分手後胃口特別好。這兩件事本不應該劃等號,也有人分手後由於傷心過度反而滴水不進的。不管怎樣,這兩種狀態都是極為不好的。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情緒性進食 Emotional Eating」,意思就是,你吃東西時,並不是因為餓才吃,僅僅只是為了發洩情緒。
當受到某種情緒的刺激時,就會忍不住想吃東西。這樣一來,食物被當作了某種負面情緒的補償,而不是為了滿足身體本能的需要。
零食是一種很治癒的東西,我們從小就愛吃,偶爾用零食治癒自己也並無不妥。
可如果發現自己一天裡大多數時間都在吃,並且是在不餓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心情低落的時候,那就要特別注意了,你很有可能是情緒性進食的先兆。
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或找別的發洩途徑,久而久之,長胖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據心理學家分析,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特別喜歡吃含糖量和熱量很高的食品,比如冰激凌甜品,或者薯條和可樂。
這是因為當我們在吃甜品和高熱量食品時,大腦裡的多巴胺神經元立刻被啟用,由此讓人感到興奮和快樂。
並且,這種感覺會上癮,上癮之後的結果是越吃越想吃,而身材越來越豐滿。
另外,還有小部分人容易產生「情緒性進食」的原因是小時候的心理缺失導致的。
比如童年經常被批評和打罵,長大之後就會有自卑感,稍微經歷一些不順利的事情就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負面心理,從而用暴飲暴食來對抗消極情緒。
所以,很多時候,你並不是因為餓了才吃,而僅僅只是因為吃東西能給你帶來心理的滿足感,或者吃東西的時候能讓你感到放鬆,能暫時緩減不確定因素帶來的焦慮。
胡吃海喝真的好嗎?食物就像魔鬼一樣讓人充滿了誘惑,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這麼快,人人馬不停蹄往前追,生怕掉隊。有時因為工作太幸苦,壓力太大,就想用美食來犒勞自己。常聽人調侃: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不爽時就出去猛吃一頓就好了。
這樣吃吃喝喝的感覺的確很爽,當時是得到了極大的心理滿足,問題是這種「情緒性進食」一旦激活了體內的多巴胺神經元,即從吃這件事中獲得了快樂之後,大腦就會把這種快樂的記憶儲存起來。
下次只要見到美味,大腦裡的記憶立刻被啟用,甚至有些人只要想起美味就會按耐不住想吃。
當這種吃的快感成了一種習慣之後,離肥胖就不遠了。據美國的科學家發現,相對於正常體重的人來說,肥胖者更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衝擊,肥胖人士(BMI≥30)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最為致命的是,肥胖引發的情緒問題反過來促使你用吃東西來療愈自己,這樣惡性迴圈的結果可想而知。
如何吃,才能不胖?
除了某種特殊體質的人,相信很少有人每天大吃大喝還不長胖的。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心理系教授Jean Kristeller寫過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書名叫做《學會吃飯》。書中談到他的一位朋友,因為太胖而無法穿自己喜歡的衣服而感到很煩惱,於是狠下心來控制飲食,狂減30斤之後,終於可以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了。
不過,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她每天都在權衡「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的問題。
事實上,什麼時候吃?怎麼吃?遠比吃什麼重要多了。
方法一:明確吃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吃東西是很盲目的,想吃就吃,這樣很容易喪失自我控制,越吃越多。在進食之前可以先自問一下:我是不是真的餓了?
我們進食的原因有很多,第一種是生理飢餓,這是身體缺乏能量時產生的重要訊息,這種飢餓感是天然的,餓了理所當然要吃,而處於這種狀態之下進食也是最健康的。
另外一種是想要被安撫的飢餓,比如在壓力、悲傷、憤怒、焦慮等不好的狀態之下,很多人會把高熱量食物作為自我撫慰的工具。
其實,每一次進食都是一種選擇,如果懂得區分的話,在進食之前仔細分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飢餓感。
如果是後兩種情況,可以先問一個問題:我真的需要吃嗎?堅持這麼做,久而久之,便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的進食習慣。
方法二:培養正念飲食法
如果實在沒有辦法明確吃的原因,可以試試正念飲食法。
想象一下,如果可以不必經過反覆掙扎,不必放棄最喜愛的食物,不必擔心一旦開始吃就停不下來,這將會是多麼美好和自在的事!
這能實現嗎?正念飲食法是可以引導你達到這個境界的。
正念是忽視個人的經驗,將專注力放在有價值的事物上。在進食時專注於當下,慢慢享受進食的過程和對食物的體驗。
比如吃一個橘子時,可以用手專心地剝開橘子的皮,感受它剎那間溢位的汁液,聞聞它散發於空氣中的清香,將全身的味蕾開啟。
然後取出一瓣橘肉,放入嘴裡緩慢地咀嚼。全神貫注地體驗當下的每一個動作,直到它幾近液化,通過食道吞嚥下去為止。
在這個正念飲食的過程中,可以用心體驗食物的曼妙清香,這既是對食物的尊重,也是對自身的一種修行。正念飲食非常好的一方面在於,我們完全可以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用太顧慮脂肪含量和卡路里等因素。
正念飲食的要點是專心致志地吃,認認真真地吃,慢條斯理地吃,把我們的味蕾充分開啟,全然地享受食物的美味和吃的過程。
正是因為讓眼耳鼻喉過足了癮,所以,很少會有吃得太多或吃得過飽的狀況。相反,只有狼吞虎嚥才會吃撐。
方法三:改變飲食模式
移動網際網路火速發展的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自由,邊看劇邊吃飯,或邊刷手機邊吃飯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甚至覺得左手一隻手機,右手一袋零食的日子才是人間極樂。
事實上,這種習慣是非常不健康的,如果你正在減肥,那麼這樣的生活方式對你的目標一點幫助也沒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年有360天都在外面聚餐,像這樣的社交達人如果不胖只能說是天生的。一堆人在一塊兒吃吃喝喝,有說有笑,特別容易吃撐。
如果你正在為了保持身材而減肥,那麼,儘量減少聚會或者聚會時控制飲食才是王道。
在民以食為天的國度,成為一枚妥妥的吃貨,並不是什麼令人慚愧的事。
不過,能吃和會吃是兩回事。
會吃,往往能帶來健康和美麗;能吃只會給身體帶來傷害,變胖之後還會徒增煩惱。因此,儘量成為一個會吃的人吧。
你只有把吃飯當回事,身材和健康才會把你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