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草
【科目來源】鳳尾蕨科植物【藥用部位】鳳尾草的全草或根。【性味歸經】味淡微苦,性寒。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平。”②《分類草藥性》:“性涼,無毒。”③《福建民間草藥》:“鹹,寒,微毒。”④《本草推陳》:“酸苦,寒。”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微苦,寒。”
①《泉州本草》:“入腎、胃二經。”②《閩東本草》:“入大腸、腎、心、肝四經。”【功效分類】利水滲溼藥【功效主治】清熱利溼,涼血止血,消腫解毒。治黃疸型肝炎,腸炎,菌痢,淋濁,帶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體炎,腮腺炎,癰腫瘡毒,溼疹。【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鮮品1~2兩);研末或搗汁飲。外用:搗敷或煎水洗。【用藥忌宜】虛寒證忌服。①《履巉巖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②《閩東本草》:“孕婦、冷痢、休息痢不宜服。”【用藥配伍】配茵陳,清熱利溼退黃;配茅草根,涼血止血。【炮製方法】淨制:除去雜質、洗淨。炮炙:取淨原材料,鮮用或曬乾。【資源分佈】分佈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福建、臺灣等地。
鳳尾草
【科目來源】鳳尾蕨科植物【藥用部位】鳳尾草的全草或根。【性味歸經】味淡微苦,性寒。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平。”②《分類草藥性》:“性涼,無毒。”③《福建民間草藥》:“鹹,寒,微毒。”④《本草推陳》:“酸苦,寒。”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微苦,寒。”
①《泉州本草》:“入腎、胃二經。”②《閩東本草》:“入大腸、腎、心、肝四經。”【功效分類】利水滲溼藥【功效主治】清熱利溼,涼血止血,消腫解毒。治黃疸型肝炎,腸炎,菌痢,淋濁,帶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體炎,腮腺炎,癰腫瘡毒,溼疹。【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鮮品1~2兩);研末或搗汁飲。外用:搗敷或煎水洗。【用藥忌宜】虛寒證忌服。①《履巉巖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②《閩東本草》:“孕婦、冷痢、休息痢不宜服。”【用藥配伍】配茵陳,清熱利溼退黃;配茅草根,涼血止血。【炮製方法】淨制:除去雜質、洗淨。炮炙:取淨原材料,鮮用或曬乾。【資源分佈】分佈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福建、臺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