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旅讀音是jī lǚ。意思是長久寄居他鄉。原詞出自於《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
原文:
二十一年,宣公後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殺其太子禦寇。禦寇素愛厲公子完,完懼禍及己,乃奔齊。齊桓公欲使陳完為卿,完曰:“羈旅之臣,幸得免負簷,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桓公使為工正。
白話譯文:
前672年(二十一年),宣公後來有寵愛之姬生一子名款,宣公想立他為太子,就殺掉了原來的太子禦寇。禦寇一直喜歡厲公之子完,完害怕禍連自己,就逃到齊國。齊桓公想讓陳完做卿,陳完說:“我作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勞苦之役,就是您給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擔任高官。”桓公就讓他做工正之官。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文章主要講述了周代的諸侯國陳國和杞國的興亡史。陳國國君媯滿是帝舜的後代,公元前1045年受封於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前478年亡於楚國,共568年。杞國國君東樓公是大禹的後裔。周朝初年,周武王封他到杞地,讓他奉守禹帝的宗祀。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國亡於楚國。
羈旅讀音是jī lǚ。意思是長久寄居他鄉。原詞出自於《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
原文:
二十一年,宣公後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殺其太子禦寇。禦寇素愛厲公子完,完懼禍及己,乃奔齊。齊桓公欲使陳完為卿,完曰:“羈旅之臣,幸得免負簷,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桓公使為工正。
白話譯文:
前672年(二十一年),宣公後來有寵愛之姬生一子名款,宣公想立他為太子,就殺掉了原來的太子禦寇。禦寇一直喜歡厲公之子完,完害怕禍連自己,就逃到齊國。齊桓公想讓陳完做卿,陳完說:“我作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勞苦之役,就是您給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擔任高官。”桓公就讓他做工正之官。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文章主要講述了周代的諸侯國陳國和杞國的興亡史。陳國國君媯滿是帝舜的後代,公元前1045年受封於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前478年亡於楚國,共568年。杞國國君東樓公是大禹的後裔。周朝初年,周武王封他到杞地,讓他奉守禹帝的宗祀。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國亡於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