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琉璃凝華6

    只是“似乎很輕鬆”,但真正去看,老一輩人也並沒有很輕鬆。

    多個孩子多雙筷子的養法,和你要用心把孩子培養成才的養法,是完全不同的。

    打個比喻,現在的人,可能是在考慮我幸不幸福,而老一輩的人,可能得考慮要怎樣才能生活下去。

    我小時候每到農忙的時候,除了一兩歲的嬰幼兒,其他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跑著玩、大孩帶小孩的狀態。大人根本顧不上。

    再大一點,基本上就得幫家裡幹活了。像做飯洗衣做家務那些事,和我同齡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是無師自通。從很小就開始給大人幫忙,看也看會了。

    現在不時會看到一些人,懷念八九十年代,說那時候多好多好。作為過來人,我一點都不懷念那個時候,我覺得那時候生活還比較苦,最起碼從普通人的物質生活方面,現在要好很多。

    到了我們這一代做父母的時候,老實說,養孩子有時還是覺得累。

    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用擔心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了,但是,大家開始雞娃了。

    現在養個孩子,從備孕起就各種講究了。孩子出生、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每一個階段都有要煩惱的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壓力和煩惱。並沒有誰更輕鬆一些。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養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需要不斷提高的過程。

    從成為家長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新的學習之旅,而不只是單憑本能在養孩子。這也是一種進步。

  • 2 #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媽媽帶孩子為啥難?總結一句話:

    知道的太多,會做的太少;知識面太豐富,能力太有限;自以為能的太多,承認自己不能的太少;想親力親為的太多,但時間精力太少;替孩子做的太多,讓孩子自己做的太少。

    這所有的“少”讓媽媽們覺得自己不配做媽媽,覺得自己不合格,不是好媽媽。也不知道啥時候吹的這股妖風。

    1

    現代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太高了,高到女性做不到就會有深深的自責。與其說帶孩子太累,其實不是體力的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自責在折磨自己。

    母乳不夠自責,在職媽媽不能陪伴自責,全職媽媽不掙錢自責,輔食做不好自責,孩子不愛吃飯自責,孩子沒別人家優秀自責,孩子長得不高自責,孩子不夠努力上進自責,孩子出門摔一跤自責,孩子內心受傷害自責,對孩子大聲說話大吼了一下自責......

    而對自己要求就更高了,養個孩子相當於重新打造一遍自己,語數外音體美,奧數競賽程式設計機器人,都恨不得自己先成為專家。

    除了學習,還有心理,各種教育方法一溜兒學,最後發現面對孩子還是抑制不住的吼,吼完心理又難過自責,擔心孩子內心受傷害。孩子有任何問題小心翼翼的不敢說,組織半天語言害怕傷害了孩子,最後孩子變成一點挫折都不能有的脆弱,新一輪的問題又開始了。

    2

    與其說上一代人望子成龍期望過大,新一代父母都的望子成龍之心都深埋在心底,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小心到讓自己成為萬能媽媽,啥都替孩子幹了,做不到只能對內折磨自己。

    就說我自己的例子:

    剛我發覺疫情假期可能要幾個月的時候,我給孩子們制定了家庭學習計劃,每天上幾節課,學什麼內容,做什麼題。語數外藝術體育,都是自己教,自己輔導。我以為自己教個大班孩子和3歲半孩子問題不大把,但其實自己小小時候的學習結構、系統和方法與現在天差地別。

    但我不相信自己不行啊,不服啊,覺得自己可牛了!媽呀,萬能媽就是我吧!

    然而,我還有工作。因為疫情,辦公室大樓沒開,自己也沒法去公司,一直在家辦公。後來辦公樓開了,孩子還沒開學,我也擔心孩子在家放了羊,也就一直在家辦公。

    結果呢?

    每天輔導學習每天費勁吧啦的,我工作每天壓縮到2小時,自己半夜2點才能睡,情緒暴躁,睡眠不好。說好的健身一天沒練,胖了10斤;工作進展太慢,自己搓火。

    有個朋友跟我一樣,但她是店長,完全不能夠在家多一分鐘,因此她開始招聘老師,負責在家輔導和陪孩子學作業,同時監督孩子在家上網課。

    媽呀,這個方法真是太好了。本來就有不少培訓班無法復課有大量老師沒收入,而她也確實有這個家庭需求,太完美了!

    我的孩子網課不多,都是陪伴學習的多,因此我開始了找老師計劃。正在我發愁哪裡找合適老師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國際學校孩子在招8年級孩子輔導英文寫作課的廣告。

    於是我找到她,提出了我想要找老師的想法,比如每天來我家幾個小時,給孩子們全英文玩遊戲學兒歌等等。

    沒想到對方非常喜歡孩子,試課之後一拍即合,至今每天來我家,目前已經完全不需要我看著,小老師來了,孩子們每天都邊學邊玩特別開心。周圍不少跟我有一樣問題的媽媽們聽說了這個方法,也是恍然大悟,都超級羨慕,都讓也幫忙找一個。

    我也騰出了自己的時間,也開始健身了,雖然體重還沒掉哈哈哈哈。

    這件事之後我反省了自己:家長要知道自己的能和不能,不能剛愎自用,覺得自己的想法就是絕對正確的。能的盡力,不能的要承認自己的無能,要學會藉助別人的力量,而不是啥都親力親為的。

    3

    說起嬌寵,我們這一代人對孩子的嬌寵,比上一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自以為自己教育的還不錯。事無鉅細,小心翼翼,做飯好吃不行,還要好看;書買的比山高,衣服買的能開店;幹啥自己先學,鋪平了道路埋好了坑再讓孩子來。上個課學個習,什麼都準備好了,就差自己蹲旁邊給孩子做筆記了。

    但是,這個假期每個家長,特別是小學生家長都有感覺,孩子上個網課費勁死,做個100字作文要8小時,寫個作業哼哼唧唧一天寫不完,家長都急了,覺得在家帶孩子學習太難太難了。

    學習沒有自覺性,沒有自主性,對自己的生活沒有規劃,對學習沒有概念,你氣到血壓飆升120急救,孩子依然如故。

    不是孩子不能改變,是從小的家庭養育模式,讓孩子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啥都不用想,全能媽媽都給安排好了。

    看了其他媽媽的吐槽和崩潰,我開始著手培養孩子們的自主能力,具體來說,就是:

    1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自己規劃時間,制定全天計劃

    2 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學習,養成每天學習一點點的習慣

    3 學習的自覺性和自律從小培養,不要等開學了罵孩子不自覺

    4 學習姿勢要端正,學習不要趴著躺著歪著,學習要有學習的樣兒

    5 幫助家庭做家務,幫家人的忙,這是應該做的,不給錢

    6 收拾整理房間,保持環境的整潔

    7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越小心翼翼孩子越脆弱

    8 每天讀至少一本繪本,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

    9 種植蔬菜或帶孩子採摘,瞭解糧食和蔬菜得來的艱難。

    很多人說,這可太簡單了,還用教?但眼睛會了和腦子會了是兩碼事兒,其中的每一條,做媽媽的都知道,非常難。不是做到難,是思維方式的改變非常難。

    就說收拾房間這件事,幼兒園都會要求玩完收拾,在家為啥不能?因為萬能媽媽在收拾,媽媽太忙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保姆都能幫忙,因此改變一個孩子的行為,需要全家統一思想。

    現在我每天工作,孩子在旁邊學習,我跟他們說對最多的話就是:

    “收拾東西,先把玩具收了,書放回書架,桌子收拾整齊再學習”“今天的學習任務還有哪些?你都完成的如何了?”“幫媽媽打杯咖啡”“幫忙把空調開啟!”“自己洗下碗!”“自己看書,互相給對方講故事”

    雖然不能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多麼大的進步,但是,能看到孩子在自主學習方面越來越主動,每天在家工作+帶兩個孩子,我也越來越輕鬆,而他們的學習,效率也越來越高,爭搶著做家務,收拾東西,哥哥幫忙照顧妹妹,妹妹搶著自己洗碗。

    生活的點滴小事,孩子的事無鉅細,靠的不是大量的理論知識才能學成,而是全能媽媽們的“放手”與“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眉大俠》中鄒瑞到底是雪竹蓮的師弟還是徒弟,誰能解答一下?